课件34张PPT。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蒸汽机车汽船马车帆船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高三历史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材料1: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2: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取得节节胜利,美国的当权者为了挽回战局,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甚至到1955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浙江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时,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阅读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为什么要研究两弹一星技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1)国防现代化程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火箭弹、原子弹
B下图是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的海报。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两弹一星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29日在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
实施了20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90亿元。这些经费主要
用在技术研发、样品研制、飞行产品的生产,试验设施
设备的建设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消耗。
——新华网2012年6月29日 你如何看待我国花大量财力从事载人航天工程? 合作探究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副主任郑文凯14日表示,按照中
国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 通过10次飞行试验,我国已经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我国还建成了较为配套的载人航天研制生产试验、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的体系,取得了900余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成果,加强了国家航天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我国航天产业的整体能力,带动了相关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
在战略方面,王兆耀表示,载人航天工程是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性工程,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未来,对世界格局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政治方面,载人航天工程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科技方面,王兆耀表示,通过突破和掌握载人航
天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我国航天技术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并有力推动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
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
创新和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
在经济效益方面,他表示,载人航天的投入对经济
拉动作用显著。“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产
出比是1:10到1:12。”他说。
?
在人才培养方面,王兆耀表示,载人航天工程的实
施为人才锻炼成长提供了难得机会,培养了一支规模较
大、专业较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我国航天
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为相关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 ? 在文化建设方面,他表示,载人航天蕴含的进取意
识和探索精神,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
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这种精神文化财富同样是非常
宝贵和重要的。 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航天科技
集团公司在珠海签署了总金额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系列
采购与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涵盖了通信卫星、遥感卫星、
气象工程、运载火箭等空间技术装备,导弹武器系统、火
箭武器系统、无人机系统等防务武器系统,重大装备、环
境治理、智慧城市、新能源等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产品”。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材料3: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思考一下,吃饭分别靠“两平”的什么?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
——杂交水稻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阅读材料思考: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他(袁隆平)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8: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
材料9: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意义:①理论: ②实践: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三) 也许你不敢相信,你可以用手机点击查询一个月后
天气变化情况,甚至以后你可以在医生开药后,自己先
不吃,让孪生数字人做你的小白鼠先吃,如果药物有效,
你再吃……当然,要做到这些,如果没有能够承担大部
分计算的“超级大脑”和储存业务的“超级胃”,这一
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这样一个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大
脑就是“天河二号” 天河二号已应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 工程设计
与仿真分析、天气预报、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云计算
与大数据、数字媒体和动漫设计等多个领域,还将广泛
应用于大科学、大工程、信息化等领域,为经济社会转
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天河二号”的存储总容
量相当于600亿册每册10
万字的图书。假设每人每
秒钟进行一次运算,“天
河二号”运算一小时,相
当于 13亿人同时用计算
器算上1000年。 材料2: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一下,为什么建国后中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原因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一下,为什么建国后中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原因探究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2)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3)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4)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原因探究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D.国际上的帮助B4、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科技成就可以入选的是( )
①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
② 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 袁隆平培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A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 ——《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建国之初,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党中央对科技发展的重视,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 ——《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②1959—1962年:“左”的思想和三年经济困难。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 ——《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③1963—1965年党中央纠正“左”的错误使经济形势好转。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 ——《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④“文革”时期科技、教育遭到严重冲击。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时期:①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②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③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④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⑤1975年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接近。 ——《中西500年比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⑤“文革”结束后,批判“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动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 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3、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4、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完美返回地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