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0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0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5 22:12:31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 向光毅
中央集权的加强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诸侯王表》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
边镇兵
49万
中央军
9万
:
: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后梁:朱温, 原任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影响何在?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兵:
权:
钱: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北宋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作用是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
利: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 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P13页历史纵横)
元朝的行省制度
蒙古帝国图
元与北宋
疆域比较图
疆域问题?
民族问题?
前车之鉴?
请结合上图及课本知识思考: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查一查:我们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
评价: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
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
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百官志七》
西汉
前202年-9年
魏晋
220-589年
唐朝
618-907年
宋朝
960-1127年
元朝
1271-1368年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 藩镇割据
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
行省制度,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中央逐渐战胜地方
中央集权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制度
专制主义的强化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司马迁《史记》卷五七《周勃附子亚夫传》
上述材料说明汉初丞相地位如何,有何影响?
丞相位高权重,国家大政要先听丞相意见。
威胁皇权。
问题生成:
姓名 离任原因 任职时间
窦婴 免职 1年2月
许昌 免职 3年8月
田蚡 去世 3年9月
薛泽 免职 7年6月
公孙弘 去世 2年4月
李蔡 畏罪自杀 3年
严青翟 畏罪自杀 2年10月
赵周 下狱死 2年7月
石庆 去世 8年3月
公孙贺 下狱死 12年2月
刘屈髦
田千秋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2年2
2年
皇 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汉朝的内外朝制度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作用:削弱相权,保证了君权独尊。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
历史重现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中书门下
枢密使:分割军权
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中书省
皇帝






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连 连 看
将下列官职和朝代正确的连接在一起
宣慰司
三司使
侍中
节度使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
前202年-9年
魏晋
220-589年
唐朝
618-907年
宋朝
960-1127年
元朝
1271-1368年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内外朝制度
三省体制
节度使 藩镇割据
三省六部制
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
中书门下行使相权;
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相权;
行省制度,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选官制度变化
选官制度的变化
“覆水难收”
有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一般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西汉有个读书人叫朱买臣,从小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但这哥们儿有一缺点就是家穷,家里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然后他媳妇老踩吧他:整天在那看书有什么用,你干点有用的事儿行不行?去做买卖,炒股去。朱买臣说我不会。不会到超市搬矿泉水去,这我也不会。他媳妇一生气,离婚了,拜拜。汉朝的时候风气还挺开放的,女的可以提出来离婚,朱买臣他媳妇改嫁了。可是后来当地官员听说朱买臣孝廉,就把他举到皇上那里,被任命为郡守,大官,衣锦还乡。朱买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就回来了,他媳妇来找他,说上次跟你逗着玩儿呢!我早看出来你行,我不过激励你一下,咱俩复婚吧!朱买臣说小样,你甭跟我来这套。马前泼水,一盆水泼在马前面,你若收回来,复婚;收不回来,玩去!最后他前妻羞愧难当,精神失常。
名 称 时 期 标 准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汉 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
品 行
门 第
才 学
谢生,出身名门王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
前202年-9年
魏晋
220-589年
唐朝
618-907年
宋朝
960-1127年
元朝
1271-1368年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内外朝制度
察举制
三省体制
九品中正制
节度使 藩镇割据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隋朝创立)
收兵权于中央;
文官管理地方,
通判监督;
限制地方赋税收入
中书门下行使相权;
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相权;
行省制度,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
中央逐渐战胜地方
君权逐渐战胜相权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选官制度变化
趋于公开、公正、公平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方法提示:从背景、过程等角度去思考)
制度的制定要因时而生,因势而变
制度的发展过程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
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能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权vs相权
中央vs地方
本课小结:
结论:
皇权进一步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中央逐渐强化,地方逐渐削弱
4’
3’
1‘
2‘
5‘
C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 ( )
A、削藩 B、郡国制
C、推恩令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
A、郡县制的实行 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D、行省制度的创立
D
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B
4、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B
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权势不可以借人”;“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韩非子》
君相矛盾突出,为什么相权存在千多年才被废除?
相权有利于建设,为什么君相不能和谐相处?
人可“和”,权不可“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