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5 22: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必修二讲述人:赵 甜2018/12/22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 认识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2018/12/22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铁路轮船、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交通通讯为之一变。他们的变化带动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快,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极大的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推动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教材分析 本课以“进步”的视角出发,主要从交通工具的更新和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两个方面阐述其主要内容。2018/12/22知识基础: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了解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产生并不陌生,但是学生不一定全面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认知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均有所发展,能够探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习兴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学情分析2018/12/22 4.通过学习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艰难和曲折,感悟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人生观。教学目标 3.通过比较不同阶段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提高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基本方法。 2.理解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和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了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2018/12/22教学重难点 难点:
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重点:
概述交通的发展历程教


法教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学法:
体验学习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2018/12/22 本课共分为三个环节,以“路”导入,创设情境:四川凉山州的彝族小伙拉莫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在上海打拼多年后回到老家,接母亲游三峡、逛上海以尽孝道。
新课教学以母子游玩对话为线索,探究交通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生在思、寻、悟的过程中,提高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学思路2018/12/22第一环节:
以“路”导入
凝神点题第二环节:融入情景
探究新课第三环节:
思维拓展
问题探究教学环节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为了路。
——鲁迅路 拉莫是四川凉山州乃拖村的彝族青年,在上海打拼多年的他决定带母亲去看三峡游上海。上海凉山彝族自治州问题:拉莫带着他的母亲,一路会乘坐哪些交通工具?2018/12/22 交通的进步第二环节:融入情景,探究新课 通讯工具的变迁2018/12/22一、山道与牛车二、公路与汽车四、水运与轮船交通的进步三、铁路与火车五、航线与飞机一、山道与牛车 拉莫和母亲通过搭乘牛车从自己的老家乃拖村前往四开乡。二、公路与汽车 拉莫和母亲从乡里乘坐汽车到凉山州。母亲从未走出过大山,第一次见到汽车充满了疑问:公路和汽车是怎么来的?公路与汽车发展历程拉莫的答案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中国第一辆汽车(1956年)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三、铁路与火车 拉莫告诉母亲…… 拉莫和母亲从凉山自治州乘坐火车到达成都再到重庆,第一次见到火车母亲就像个小孩一样。好奇的问道:铁路和火车是怎么来的?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不久被拆除。 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李鸿章等人在观看“马拉火车”的奇观詹天佑故居铺上京张铁路的钢轨京张铁路:
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2018/12/2220世纪末,中国的铁路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0世纪60年代,除西藏外,各省都通了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2018/12/22我国2003年建成第一条高铁线路,2013年建成13条高铁线路。 预计从2010年起至2040年,用30年的时间,将全国主要省市区连接起来,形成国家网络大框架。 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四、水运与轮船 拉莫陪母亲乘坐游轮从重庆到宜昌,游览了母亲神往的地方——美丽的长江三峡。2.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1.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控制中国水上运输。3.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取得了较快增长。4. 20世纪90年代后,受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影响,部分航线转向了高档旅游服务业。水运与轮船发展历程2018/12/22 1906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五、航线与飞机 拉莫陪着年迈的母亲搭上了从宜昌至上海的飞机。第一次飞上云端,母亲充满了惊叹。拉莫开始给母亲讲述航运的历程…… 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 改革开放后,取消种种限制,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 现在的中国是民航大国。 到2006年中国民航共有国内外航线1256条,航线总长度近200万千米。[基础过关]

1.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______,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2.福建巡抚________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限电报线。
3.20世纪初,________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也在各地陆续开设。
4.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____设立电话公司。
5.到2003年末,中国的_______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自主学习:我国通讯工具的变迁【自主探究】说一说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课堂探究一:
哪些因素推动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近代以来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交通、通讯的需求 ……课堂探究二: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环节:再回情景、主题延伸路是沟通路是什么?路是期盼路是观念的改变、经济的发展路是距离的缩短、是交通的便捷路是…… 希望进步原因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山道与牛车公路与汽车铁路与火车水运与轮船航空与飞机政策支持全球化的推动电报电话互联网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二、通讯推荐阅读董增刚 著 http://www.lsfyw.net/index.html
(历史风云网)http://www.cycnet.net.com/history
(中青网——史海泛舟) 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造成了什么问题?课后作业2018/12/22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体会科技的力量,认同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人生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人文史观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谢谢谢谢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