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当今基督教各宗派在全球的分布图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重建信仰体系 扫除发展障碍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原因)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影响)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第1课)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第2课)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第3课)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基督教发展简史◆产生:公元1世纪上半叶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
◆发展:4世纪逐渐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中世纪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
◆两次大分裂:第一次是在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第二次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新教①路德教(宗)②卡尔文教③英国国教11世纪第一次分裂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13世纪初天主教确立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原罪救赎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不仅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天主教统治下的人们,基本上既是一个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注:“中世纪”也称中古,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主要适用于欧洲。(也可理解为: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没落到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开始)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中世纪天主教的主要教义
◆一神说和创世说。上帝是万物创造者和主宰。耶稣受上帝之命来人间拯救人类
◆原罪说。人类祖先有罪。人生而有罪,人生目的就是赎罪。方法是虔诚服从上帝
◆末日审判说。人类历史是一个有始有终过程,上帝对每一人审判。天堂与地狱
◆禁欲说。信徒需奉行禁欲主义,抛弃现世的物质享受,忍受各种剥削,安分守己十字军东征: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罗马教廷在“拯救圣地”的名义下,号召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去夺回被伊斯兰教控制的耶路撒冷,并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
“十字军提供了一个无可抗拒的机会去赢取名声、搜集战利品、谋取新产业或统治整个国家——或者只是以光荣的冒险去逃避平凡的生活。”—《欧洲的诞生》中世纪基督教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罗马教廷广场十字军东征探究2:结合图片信息和结合教材P62归纳: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确立的原因有哪些?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确立原因:① 加强了对教会的整顿
② 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③ 组织了“十字军东征”
④ 封建割据与王权衰落 探究2:结合以下图片信息和结合教材P63归纳: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确立的表现有哪些?探究3:根据以上表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土地1/3);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天主教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统治地位。
◆社会生活方面:几乎人人都是信教,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确立的表现: 天主教会的专制和腐败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二、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探究4:阅读教材P64思考归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宗教异端? 中古西欧教会内部一直存在着对教义、信条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以罗马教廷为首的主流派以正统自居,视其他派别为异端,不断加以排挤、迫害。2)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① 12C,法国南部“异端”运动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② 14-15C 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主张:《圣经》是唯一信条,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要求国家没收教会财产。③ 捷克人 胡司对教会的批判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宗教异端的表现: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探究5: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人们找不到更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
◆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 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 新教强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教会,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要求。 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 ◆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封建制度和教会的阻碍。性质: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 探究6: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宗教异端思想的出现有何影响?① 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② 反映了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
③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中世纪商人的生活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探究7:结合教材P64、65内容和必修2、必修3相关知识思考:
① 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什么新思想?有何影响?
② 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可参考以下材料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是宗教改革勃兴的现实社会根源。当时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封建贵族的特权和分裂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有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统一。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神学说教和等级特权制度,鼓吹人的自由和平等,提倡竞争进去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构成对天主教神学的巨大冲击。
——《世界史·近代史编》经济领域:城市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原始资本积累;
政治领域:民族国家—王权加强推动社会发展—君主专制体制
文化领域:文艺复兴—文学艺术中的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
对外关系:地里发现—分散世界走向整体世界—开启世界市场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宗教领域:教会专制、生活腐化、道德沦丧、疯狂敛财。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向近代过渡的严重障碍◆ 天主教会面临的挑战挑战一: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
挑战二:经济领域: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新兴资产阶级、君主、中小贵族、银行家、商人、贫民等)。
挑战三:思想领域:文艺复兴宣传的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理论思想依据。
挑战四: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出现,天主教理念不适应现实需要1.14~16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2.民族国家的发展,天主教会受挑战(政治)3.14~16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天主教会统治形成巨大冲击→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经济领域:城市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原始资本积累;
政治领域:民族国家—王权加强推动社会发展—君主专制体制
文化领域:文艺复兴—文学艺术中的人文主义—推动思想解放
对外关系:地里发现—分散世界走向整体世界—开启世界市场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宗教领域:教会专制、生活腐化、道德沦丧、疯狂敛财。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向近代过渡的严重障碍宗教改革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社会生活2、阻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是宗教改革主要推动力——王权也是宗教改革的推动力——民众意识觉醒,支持宗教改革3、阻碍民族国家的兴起和中央集权的加强4、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探究8:结合所学内容归纳:宗教改革的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必然性) 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观念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教会的专制、腐败和掠夺最终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1483—1546),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出生一个矿工家庭, 18岁时进入爱尔福特大学学习法律。1505年,他断然放弃学业,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上了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1507年后成为神学博士,大学神学教授。路德曾代表修道院访问罗马,按天主教的传说,用双膝跪爬上“圣梯”台阶朝圣,每爬一级就念一次“主祷文”,认为这样可以获得赦罪的功德,但是在他膝行还没有到顶之时,圣经的话照亮他的内心:“义人必因信得生。”他既醒悟,放弃这种迷信膝行朝圣的想法,起身走下梯阶去了。马丁?路德 探究1:结合必修三相关知识、教材P66内容和以下材料思考: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爆发?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收刮引起德意志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主要原因)
3)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4)导火线: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
5)路德立志改革(主观)爆发的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第27条: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探究2: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⑴ 教皇在德意志销售赎罪券是荒谬无耻的;
⑵ 实际贪婪爱财;
⑶ 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
⑷ 内心忏悔获上帝赦免;
⑸ 教会带有欺骗性◆ 《九十五条论纲》的意义(影响):⑴ 激起各地反对教廷风潮,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⑵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⑶ 马丁?路德最终与教皇决裂;思考:为什么会得到王权的支持呢?思考:为什么会与教皇决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①“因信称义”(理论基础)②简化宗教仪式(建廉俭教会)③《圣经》是唯一信仰权威;教会是结社。④王权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教会民族化——否定罗马教皇的作用——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否定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
体现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能得到封建王权的支持;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探究4: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以及教材P68内容归纳: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哪些?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闵采尔人民起义)
3、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
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也需要有另一个天才去结束;马丁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加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马丁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建造者。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第3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改革的深入加尔文英王亨利八世上帝要求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有所成就,发财致富、扬名于世和积德行善一样都是上帝恩准的事业。一个人能否成功,上帝早有安排,但凡人无法窥知,它体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需要坚忍不拔地去履行上帝的诫命和召唤。事业取得成功就意味着他是上帝的选民,将获得永生;失败者则是上帝的弃民。只能接受永恒的惩罚和死亡。——加尔文“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恩格斯①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 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③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④支持宗教改革的日内瓦政权的邀请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简化宗教仪式 。②主张“先定论”(思想核心),宣扬选民或弃民 。③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④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作 用①社会风气的变化,镇压异端
②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性影响
③日内瓦也成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教派形成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崛起③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②王权加强,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①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交纳岁贡,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②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①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建立起本民族的教会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探究1:结合以上内容思考: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⑴领导和方式:
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决裂。
⑵内容:
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了民族教会,但也不彻底,保留了天主教的残余(教义和教规)。体现了英国王权与罗马教廷的权利之争。
⑶影响:
宗教改革其实是加强英国的封建专制,当加尔文教传入英国后引发了资产阶级的清教徒运动。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 探究2:结合下图和教材内容指出西欧一共形成了哪几个新教派别?并分析其实质? 主要派别:路德教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等。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对尼德兰革命以及此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有重大影响。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改革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第一批资本主义强国。
——《宗教改革》人民版 探究3:结合教材P72内容归纳: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有哪些? 各国宗教改革的共同点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其作用有:
◆ 摧毁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发展。
◆ 打击西欧的封建势力,解放思想,为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奠定基础。
◆ 新教是尼德兰革命的旗帜并对此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课堂练习: 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除宗教改革外在西欧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THANK YOU!再见中世纪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公元9-13世纪)兜售赎罪券征收什一税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教皇红衣大主教宗主教
(部分君王担任)大主教主教 神父森严的教阶制度教会先是提出“双剑说”,声称无论是王权还是神权都来自教会,教会暂时只把象征王权的“剑”交给国王。后来教会又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教权是太阳,王权是月亮。
——《世界史》权倾欧洲的教皇国“卡诺莎之辱”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德皇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格里高利七世让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中世纪圣母像 问题3:用一个词描绘你心目中的母亲,用一个词描述图中的圣母,这个图片反映了那方面的什么问题?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出生受洗礼就读于教会学校在教堂举行婚礼牧师主持葬礼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材料: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从公元11世纪开始……。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意志聚敛钱财,以至于德意志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意志大量发行赎罪券。……罗马教会对德意志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意志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世界史·近代史编》天主教的“因行称义”路德教的“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券”的方法。即因行称义”。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 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的先定学说,就是下面这一事实在宗教上的反映:在商业竞争的世界中,成功或失败并不取决于个人的活动或才智,而取决于不受他支配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或行动,而是未知的至高的经济力量的摆布;在经济革命时期,当一切旧的商业路线和商业中心被新的所代替的时候,当印度和美洲已经向世界开放的时候,当最神圣的经济信条──金银的价值──也已开始动摇和崩溃的时候,这种情形就特别真实了。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已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
——恩格斯封建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马丁?路德?1.封建王公需要政治上的主权,而路德
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2.支持路德,意味着可以将税收留为己
用,而不是交给意大利;也意味着收回
治下教士的任命权、削弱宗教法庭的审
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马丁?路德为什么与教皇和教会决裂?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
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
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
的皇权。材料二: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
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
在喊:罗马教廷该死!”——《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