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缺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5 06: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莆田二十四中2014-2015上学期期中考
高三语文试卷
默写8分
1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3.此中有真意, 。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5.无丝竹之乱耳, 。
6.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
7.舞幽壑之潜蛟, 。
8.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二.文言文阅读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2分)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3分)
三.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3)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用了什么手法?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简答3选2,选择必做)
15. .选择:4分
16.宝玉成亲时,凤姐出了什么主意?简述这一情节。4分
17.抄检大观园,探春有什么反应?4分
18请简述湘云醉酒的原因,过程。4分
1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①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②人之膏粱③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④也。”——《孟子·告子上》
[注] ①赵孟:即赵盾,字孟。春秋时晋国正卿,掌握晋国的实权,因而他的子孙后来也称赵孟。②愿:羡也③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④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看到每个人都比自己尊贵,就不得不去想了。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C.在孟子看来,不羡慕膏粱文绣的生活,修仁养义,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最可贵的。
D.选段引用的《诗经》语句的意思是:既供奉美酒使他陶醉,又献上仁德使他满足。说明仁义的重要性。
(2)请结合两个选段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五.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
抽象线纹,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及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气势与动向。中国画无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北齐时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以与造物肉搏,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表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纯净无欺的。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20.下列对文中“素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素描没有彩色的纷华灿烂,而用简洁的线条或墨彩去表现物体的轮廓、动态和灵魂。
B.素描不但能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还能反映出画家的手法、个性与心情。
C.素描包括西洋画的素描、中国画以线示体的白描和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的水墨法。
D.素描是一切艺术复兴的起点,因为它是“自然”“自心”“直接”“真”和纯净无欺的。
21.下列关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西画素描可以让人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其历史价值与心理趣味超过油画。
B.中、西线画表现物象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线画在方式和技法上胜过西洋线画。
C.中国画重在表现形体的动力气韵,而西洋画素描重在描摹形体实象,把握实体感觉。
D.西洋画的传统是以线条显露凹凸,体贴轮廓,而中国画到了宋元时期才能以线示体。
22.文中为什么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二)
白鹭飞过那片天空
白鹭飞过的天空,一定可以播种梦想的。这是爸爸告诉我们的。
爸爸身体一向不是太好,家中经济也一直并不宽裕。和叔叔分家后,我们四个兄弟姐妹渐渐长大,单是大米,全家六口一天要吃好多。爸妈整天操劳着为填饱容量巨大的六个肚子。
有一天放学后,全家人都去村前小河边的地里种萝卜。我们先把地刨松,用锄头整畦,种上萝卜种子,然后到河里挑水,一畦一畦地浇。
浇着浇着,我突然觉得两眼昏花,差点儿摔倒。我知道我的肚子已经在“咕咕”地抗议了,我也知道爸妈也肯定肚子饿了,我看见他们劳动的无力的动作和疲惫的神情。
夕阳绷着金黄的脸,像块炸得酥脆的马蹄酥,在西边的山头温柔地落下去。我想山那边肯定有它温暖的窝。
我想起了和夕阳一样颜色和味道的马蹄酥,它的香味清晰地飘过我的脑袋内的天空,进而侵占了我脑袋的所有空间。
离地不远的地方就是村供销社。我想,这个时候提议买几个马蹄酥来吃,爸爸肯定会同意的,毕竟,大家都饿了。
但我还是犹豫了。作为长子,我对家里的困难略知一二。
我的大脑顿时成了欲望和克制的战场,交战双方激烈地拉锯着,使我的大脑在很短时间里就满目疮痍,最后,在交战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时候,欲望一方略胜一筹地树起一面破烂不堪的旗帜——我终于向爸爸开了口。
爸爸先是一怔,停下手中的活,没说话,然后把手插进口袋。
这是一个非常潇洒的动作,至少在我童年的眼里。我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了——
一定是爸爸掏出几角皱巴巴的钱,然后派我去供销社,买六个或四个马蹄酥,炸得甜香酥脆,金黄油亮,有黄昏的夕阳一样颜色的马蹄酥。
接下来,一定是我们每人一小口一小口地开始吃。如果只买四个,我们每人还会拿自己的让爸妈先咬一口,而爸妈也必定只咬一小口,就赞不绝口:真好吃。然后,不知不觉地,就吃完了。
但是——我多么希望没有但是,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爸爸的手停止了摸索,掏出来的是手帕,而不是钱!
他把手帕拿在脸上脖子上胡乱擦一通,然后说,我们今天不买。
“为什么?”弟弟妹妹们异口同声地问。我明白爸爸答案的深刻含义,只是觉得爸爸的动作有点怪,明明天气不热,他脖子上也没有汗,干吗掏手帕擦呢?
爸爸抬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一片清蓝,一片幽深,深得有点让人忧伤。鱼鳞一样的晚霞在天空的一角整齐地铺开,把忧伤作了一次恰到好处的渲染。
忽然,东边的天空出现了两个闪烁的白点,随着白点向这边天空移来,渐渐看清了是两只白鹭。它们白色的身影矫健俊美,翅膀轻盈扇动间,呼呼风声隐约可闻。在深蓝的天幕中,它们的出现显得尤为醒目。
“都看到了吧!白鹭飞来了,你们有什么想要的都可以向白鹭说,定能实现。但不许说出声来,否则不灵的。”
“为什么呢?”我们不解。
“因为,因为白鹭飞过的天空是可以插种愿望的,像我们的土地,用锄头翻过,就可以种萝卜。”爸爸有点得意地说。
接着,我们看到爸爸闭上眼睛,喃喃地说出了他的愿望,虽然声音不那么清晰,但依然可以听得到他说希望种下的萝卜明年能丰收,再给孩子们买马蹄酥。我们于是也半信半疑地闭上眼睛。
我的愿望是什么呢?此时的我只有一个愿望------有好多好多马蹄酥吃。
当我们睁开眼睛,天空的白鹭已无踪影,不知飞向何方,但我想,它们肯定衔着我们的愿望飞到这些愿望可以实现的地方。
而我们那个小小的愿望真的就在不久后实现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好转,随心所欲地吃上几个马蹄酥,已不算什么稀罕事,甚至到后来,马蹄酥因为被贬为三无产品,渐渐被市场淘汰了。
前年的一天,爸爸说左颈肿起一块硬团子。我一听,不详的预兆袭上心头。检查的结果比预想的还要严重。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有半年多,一家人都辗转于各地医院。
眼看爸爸一天天消瘦无力,我身心俱瘁。
有一天回到家里,爸爸斜靠在家门口的摇椅上,手上挂着点滴。
夕阳照在他因虚弱而有点红润的脸上,映射出一点生机。已是深秋,南方的大地却依然葱绿弥野,豌豆和萝卜长势更旺,许多蜜蜂和蝴蝶正忙着天黑前的最后一次采蜜。
我发现爸爸的眼睛在天空中不断地寻找着什么,找什么呢?当他的视线停留在村前小河的那片田地上空时,我忽然明白了一切。
我默默地等待、盼望、祈祷、希望能有白鹭飞过那片天空。可是,那一天,白鹭一直没有出现。
爸爸的骨灰就安葬在我们种过萝卜的那块地里。下葬那天,天气非常晴朗。下葬完,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默默的说,爸爸,安息吧。然后,看看蓝蓝的天空。我忽然觉得泪水涌上眼眶——天空有一只白鹭,缓缓地从西边向东飞去。
我一时手足无措。
但我还是闭上眼睛。许什么愿望呢?我的脑海一片空白。爸爸曾经在这里种下萝卜的种子,后来长出了萝卜。我们也曾在这里种下梦想,后来渐渐实现。而今天,我在这里埋下爸爸的骨灰,会长出爸爸的生命吗?
我睁开眼睛。白鹭已经飞远,渐渐消融在夕阳苍茫、温暖却又无法亲近的余辉中,唯有那片天空依旧清蓝,依旧深得让人忧伤,那是白鹭曾经飞过的天空。
2008.02厦门夜风阁
23.下列选项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题目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同时又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B.作者对爸爸在劳动时故意不买马蹄酥,却颇为不解。
C.看到白鹭可以许愿是一种童真的愿望,但文章应用这种说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已是深秋,南方的大地却依然葱绿弥野,豌豆和萝卜长势更旺,许多蜜蜂和蝴蝶正忙着天黑前的最后一次采蜜。”用景物描写暗示了作者父亲生命垂危。
E.本文综合运用了描写,倒叙,借景抒情,衬托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深切怀念。
24.“天空一片清蓝,一片幽深,深得有点让人忧伤。鱼鳞一样的晚霞在天空的一角整齐地铺开,把忧伤作了一次恰到好处的渲染。”此处写景有什么作用?4分



25.请简单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4分


六.语言表达2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对20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5.7%的人在生活中有较多手写机会,74.2%的人表示手写机会不多。调查中,71.4%的人认为手写时代渐行渐远会削弱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64.5%的人觉得后果是“书法艺术会趋于消亡”;56.O%的人认为“写作者的个性无从体现”。同时,也有7.9%的人觉得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调查显示,76.5%的认同将硬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55.4%的人认同将毛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41.3%的人指出,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手写输入设备研发与销售。
(1)请概括第一则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书法是否应列入学校课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27下边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
①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点点灯火流光溢彩,宛若天上的繁星散落,把山城打扮得如梦似幻,仿佛人间仙境。③有人将夜晚的山城形容为灯山,这是因为山城轮廓分明、层次淸晰;又有人将绕城的两江比喻为灯河,这是因为江中碧波倒映出满城灯火。
有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针对语病的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作文7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