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楚雄期末)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且硬度都很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在煤炉旁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2023九上·平顶山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错误的是
A.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3.(2023九上·密云期末)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4.(2022九上·高州月考)下列气体中,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CH4 B.CO2 C.SO2 D.O3
5.(2022九上·襄都期中)“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做法的是( )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
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燃煤利用
C.推广使用节能灯泡
D.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6.(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是因为地窖中哪种气体含量较高(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7.(2021九上·路北期末)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A.收集CO2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
C.气球上浮
D.倒入CO2的纸袋下沉
8.(2021九上·东莞期末)关于C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CO燃烧时有蓝色火焰
C.CO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CO剧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
9.(2021九上·宜州期中)下列空气的成分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氦气
10.(2020九上·昭平期末)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做化工原料
C.制干冰 D.温室中用做肥料
11.(2020九上·濉溪期末)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12.(2020九上·涿鹿期末)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物理性质: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途:二氧化碳用来制碳酸饮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13.(2019九上·灯塔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0%会使人死亡,是因为CO2 有毒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点燃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可能爆炸,但点燃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4.(2018九上·桥东月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A.A
B.B
C.C
D.D
15.(2019九上·海淀期末)用下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 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D.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
二、填空题
16.(2019九上·鄂托克旗期末)同学们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识空气。
在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中。用化学用语填写:
不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可用于代替氢气填充气球的是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有 ;
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17.二氧化碳 燃烧, 燃烧,也 供给呼吸。
18.(2018九上·安达期末)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
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用途。
三、实验探究题
19.(2018九上·西城期末)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相关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2018九上·老河口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通过实验对草酸进行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准备】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探究】检验草酸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⑴按A→D→B→C连接仪器 ⑵关闭K,点燃A处酒精灯 D中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产生黑色沉淀,气球鼓起 草酸分解生成了CO2、CO和H2O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C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无色固体,石墨是深灰色固体,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旁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分析;
B、根据碳单质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燃烧知识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知识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助燃化学性质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CO2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氮气常温性质稳定,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有毒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CH4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2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SO2会引起酸雨,而不是温室效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D、O3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为酸雨。
5.【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制造塑料袋所需的资源、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燃煤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 使用节能灯泡,能节约电能,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制造筷子所需的资源、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地窖中空气流动性差,蔬菜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窖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不符合题意;
B、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震荡后塑料瓶会变瘪,不是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倒入后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不符合题意;
D、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下沉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影响因素考虑;
B、根据振荡后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考虑;
C、根据气球浮起来的原因考虑;
D、根据纸袋下沉的原因考虑。
8.【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CO可以燃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O燃烧时有蓝色火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CO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符合题意。
D. CO剧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毒性,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氮气、氧气、氦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所以用于灭火,既体现了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及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于其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选项A符合题意;
B、做化工原料是用于合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制作干冰,是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体,体现物理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跟化学性质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即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属同种物质的不同种状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C、根据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气态,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都是他们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石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碳酸饮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氧气反应,可作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物理性质的概念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气体无毒;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NaOH)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气体也可能爆炸;不符合题意;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B、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原子定义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点及性质用途进行解答。
15.【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稀醋酸能使紫色干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紫色干花变红,所以实验①④中紫色石蕊小花变红,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④和实验②③作对照实验,实验②③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而④中小花变红,说明实验④中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把干燥的石蕊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不变红,说明了仅有二氧化碳气体石蕊不能变色,和实验④形成对比实验,不能省略,C不符合题意;
D、实验①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实验④中小花变红可推测有酸性物质产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紫色石蕊的变色原理,紫色石蕊遇酸性变红,遇碱性变蓝。
16.【答案】SO2;He;O2;CO2;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上述气体中不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故填SO2;可用于代替氢气填充气球的是氦气,化学式故填He;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故填O2; 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 CO2;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CO2+Ca(OH)2=CaCO3↓+H2O。
【分析】酸雨是主要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引起的;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代替氢气添充气球;空气中有氧气,可以帮助人们呼吸;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17.【答案】不能;不支持;不能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18.【答案】①;②;③⑤;④;⑥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化学变化;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等属于实验现象;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属于结论;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④;⑥。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19.【答案】(1)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支持燃烧;CO2不可以燃烧
(2)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 + H2O = H2CO3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 (1)实验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支持燃烧;CO2不可以燃烧;(2)实验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导致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试管中液面上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 H2O = H2CO3。
故答案为: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支持燃烧;CO2不可以燃烧;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 + H2O = H2CO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需要掌握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实验现象。
20.【答案】白色固体变成蓝色;Ca(OH)2 + CO2= CaCO3↓+ H2O;收集尾气(或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草酸分解生成了CO2、CO和H2O,D中的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 CO2= CaCO3↓+ H2O;C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所以主要被用来检验水的存在;澄清的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产生黑色沉淀,所以是用来检验一氧化碳的;因为反应中有一氧化碳出现,所以装置的最后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楚雄期末)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固体,且硬度都很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
C.在煤炉旁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D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金刚石是无色固体,石墨是深灰色固体,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旁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分析;
B、根据碳单质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燃烧知识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知识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助燃化学性质分析。
2.(2023九上·平顶山期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错误的是
A.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 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但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会使人窒息死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CO2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3.(2023九上·密云期末)下列气体中有毒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氮气常温性质稳定,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有毒性,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分析。
4.(2022九上·高州月考)下列气体中,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CH4 B.CO2 C.SO2 D.O3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CH4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2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SO2会引起酸雨,而不是温室效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D、O3会引起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为酸雨。
5.(2022九上·襄都期中)“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做法的是( )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
B.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燃煤利用
C.推广使用节能灯泡
D.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制造塑料袋所需的资源、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燃煤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 使用节能灯泡,能节约电能,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制造筷子所需的资源、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6.(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是因为地窖中哪种气体含量较高(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氧气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地窖中空气流动性差,蔬菜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先做灯火实验,若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窖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7.(2021九上·路北期末)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A.收集CO2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
C.气球上浮
D.倒入CO2的纸袋下沉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不符合题意;
B、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震荡后塑料瓶会变瘪,不是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倒入后充满空气的气球上浮,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不符合题意;
D、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下沉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影响因素考虑;
B、根据振荡后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考虑;
C、根据气球浮起来的原因考虑;
D、根据纸袋下沉的原因考虑。
8.(2021九上·东莞期末)关于CO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O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B.CO燃烧时有蓝色火焰
C.CO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CO剧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
【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 CO可以燃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CO燃烧时有蓝色火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CO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符合题意。
D. CO剧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毒性,进行分析。
9.(2021九上·宜州期中)下列空气的成分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氦气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氮气、氧气、氦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B。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2020九上·昭平期末)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灭火 B.做化工原料
C.制干冰 D.温室中用做肥料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隔绝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所以用于灭火,既体现了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及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于其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选项A符合题意;
B、做化工原料是用于合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制作干冰,是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固体,体现物理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跟化学性质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
11.(2020九上·濉溪期末)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即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属同种物质的不同种状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C、根据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气态,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12.(2020九上·涿鹿期末)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物理性质: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途:二氧化碳用来制碳酸饮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都是他们的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石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碳酸饮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氧气反应,可作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物理性质的概念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分析
13.(2019九上·灯塔期中)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0%会使人死亡,是因为CO2 有毒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点燃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可能爆炸,但点燃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气体无毒;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NaOH)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气体也可能爆炸;不符合题意;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B、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原子定义分析。
14.(2018九上·桥东月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点及性质用途进行解答。
15.(2019九上·海淀期末)用下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 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D.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稀醋酸能使紫色干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紫色干花变红,所以实验①④中紫色石蕊小花变红,A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④和实验②③作对照实验,实验②③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而④中小花变红,说明实验④中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实验③把干燥的石蕊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不变红,说明了仅有二氧化碳气体石蕊不能变色,和实验④形成对比实验,不能省略,C不符合题意;
D、实验①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实验④中小花变红可推测有酸性物质产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紫色石蕊的变色原理,紫色石蕊遇酸性变红,遇碱性变蓝。
二、填空题
16.(2019九上·鄂托克旗期末)同学们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识空气。
在氮气、氧气、氦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中。用化学用语填写:
不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可用于代替氢气填充气球的是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有 ;
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SO2;He;O2;CO2;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上述气体中不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会引起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故填SO2;可用于代替氢气填充气球的是氦气,化学式故填He;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故填O2; 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 CO2;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CO2+Ca(OH)2=CaCO3↓+H2O。
【分析】酸雨是主要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引起的;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可以代替氢气添充气球;空气中有氧气,可以帮助人们呼吸;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17.二氧化碳 燃烧, 燃烧,也 供给呼吸。
【答案】不能;不支持;不能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18.(2018九上·安达期末)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气体之一,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小明同学查阅到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资料如下: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
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以上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用途。
【答案】①;②;③⑤;④;⑥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和碳,属于化学变化;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等属于实验现象;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属于结论;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④;⑥。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19.(2018九上·西城期末)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相关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支持燃烧;CO2不可以燃烧
(2)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 + H2O = H2CO3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 (1)实验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支持燃烧;CO2不可以燃烧;(2)实验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导致试管内压强降低,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试管中液面上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 H2O = H2CO3。
故答案为: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支持燃烧;CO2不可以燃烧;试管中液面上升;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 + H2O = H2CO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需要掌握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实验现象。
20.(2018九上·老河口期末)某同学在实验室通过实验对草酸进行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准备】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探究】检验草酸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⑴按A→D→B→C连接仪器 ⑵关闭K,点燃A处酒精灯 D中 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产生黑色沉淀,气球鼓起 草酸分解生成了CO2、CO和H2O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C中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白色固体变成蓝色;Ca(OH)2 + CO2= CaCO3↓+ H2O;收集尾气(或尾气处理装置)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草酸分解生成了CO2、CO和H2O,D中的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 + CO2= CaCO3↓+ H2O;C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分析】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所以主要被用来检验水的存在;澄清的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产生黑色沉淀,所以是用来检验一氧化碳的;因为反应中有一氧化碳出现,所以装置的最后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