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江陵期末)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干电池工作时电能变为化学能
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答案】C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A不符合题意;
B、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的过程。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干电池工作时化学能变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燃烧过程中发光、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分析;
B、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分析;
C、根据电池工作化学能变电能分析;
D、根据燃烧是化学变化且放热分析。
2.(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天然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3.(2023九上·广州期末)读中国“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B.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最高
C.煤燃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天然气是比煤炭更清洁的燃料
【答案】C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最高,不符合题意;
C、煤炭作为燃料,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污染较大,所以应减少使用,应提倡以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符合题意;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所以天然气是比煤炭更清洁的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B.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最高;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4.(2023九上·桂平期末)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可燃冰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氢气燃烧只有水,且热值高,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环保无污染。
5.(2023九上·来宾期末)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风能、潮汐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为防止污染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人类能使用的能源丰富无需合理开发
【答案】A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 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符合题意;
B. 风能、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C. 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故不符合题意;
D. 人类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需要合理开发,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新能源、化石能源分析。
6.(2023九上·河西期末)为落实“绿色冬奥”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酒精 B.天然气 C.氢气 D.汽油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作为燃料,来源广,且热值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符合题意;
D、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产生污染性气体的燃料最符合环保理念。
7.(2023九上·江津期末)下列现象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A.酸雨 B.潮汐现象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被破坏
【答案】B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水作用后,形成酸雨,故有关系;
B. 潮汐现象是地球与月球的引力造成的,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无关,故没有关系;
C. 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故有关系;
D.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故有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分析。
8.(2023九上·顺义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太阳能飞机
B.风力发电
C.水力发电
D.火力发电
【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太阳能飞机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B、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C、水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水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D、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煤,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火力发电不属于新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9.(2023九上·右玉期末)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B.石油分馏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故B不符合题意;
C.石油不是化工产品,它是化工产品的原料,故C符合题意;
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B.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C.石油是化工产品的原料;
D.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0.(2023九上·扶风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
C.露天焚烧垃圾
D.废旧电池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能有效的防风固沙,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旧电池中含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可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11.(2023九上·鸡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乘坐公交车
C.垃圾分类 D.人走关灯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筷子,加重树木砍伐,不符合环保理念,故符合题意;
B、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量,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废物利用,不符合题意;
D、人走关灯,减少电的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等知识分析。
12.(2021九上·宜城期末)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环保新能源发电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和海风发电 D.火力发电
【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 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B. 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C. 潮汐和海风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D. 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13.(2021九上·阳信期末)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
C.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D.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答案】C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多级闪急蒸馏法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石灰乳能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海水资源知识分析。
14.(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已投产使用,每年可供应超30亿立方米优质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甲烷 C.甲醇 D.乙醇
【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料的利用和开发可得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15.(2020九上·朝阳期末)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将在未来10年内到达峰值。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C.三大化石燃料中,煤的储量较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D.如果能有效的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
【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三大化石燃料中,煤的储量较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有效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能延长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石油的综合利用判断;
B、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判断;
C、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判断;
D、根据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判断。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上·楚雄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石墨 B.一氧化碳 C.干冰
①可用 进行人工降雨;
②可用 制作干电池电极;
③可用 冶炼金属。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从能源能否循环再生的角度划分,它们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 加剧。
(3)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答案】(1)C;A;B
(2)天然气;不可再生;温室效应
(3)氢能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进行人工降雨,故答案为:C。
②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故答案为:A。
③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答案为:B。
(2)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短时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3)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氢能(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石墨的导电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固体二氧化碳用途知识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及其使用对环境影响知识分析;
(3)根据目前常见新能源知识分析。
17.(2019九上·磐石期末)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三者比较而言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CH4+2O2 CO2+2H2O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三者比较而言甲烷含碳量低,容易充分燃烧,故属于清洁能源的是天然气。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组成分析;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8.(2018九上·兰州期末)选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A.氮气 B.金刚石 C.二氧化硫 D.石油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2)可作金属焊接保护气的是 ;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4)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 。
【答案】(1)C
(2)A
(3)B
(4)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氮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等分析,石油是化石燃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三、综合题
19.(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途径实现CO2“零排放”。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氨(NH3)
(3)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1种)等。
【答案】(1)石油
(2)A;C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氨(NH3)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C;
(3)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答案为:(1)石油(2)AC(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20.(2018九上·怀柔期末)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9月22日,我国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首次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
可燃冰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因此,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据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温度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至少大于30个大气压,海底越深压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
可燃冰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经海水进入大气层,一旦得不到及时控制,其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为了获取这种清洁能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目前可燃冰常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发化学试剂法、二氧化碳置换法、降压法等。我国试采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科学家们认为,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燃冰”将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 。
(2)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 。
(3)可燃冰的诞生是有条件的,我国南海1100米的深海海底能发现可燃冰,从压力和温度的角度说明其符合可燃冰的诞生条件是 。(提示:海水每下降10米,压强增加1个大气压)
(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 。
(5)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答案】(1)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
(2)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3)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
(4)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5)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冰状固体,能够燃烧;(2)由题中信息可知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3)可燃冰的产生条件是: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5)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正确;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燃烧几乎不产生残渣或废气,正确;C.“可燃冰”提供了是甲烷和水反应产物,不是将水成油,错误;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燃料及其利用,主要是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同步分层训练基础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江陵期末)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干电池工作时电能变为化学能
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2.(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氮气 D.一氧化碳
3.(2023九上·广州期末)读中国“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B.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最高
C.煤燃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天然气是比煤炭更清洁的燃料
4.(2023九上·桂平期末)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可燃冰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5.(2023九上·来宾期末)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风能、潮汐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为防止污染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人类能使用的能源丰富无需合理开发
6.(2023九上·河西期末)为落实“绿色冬奥”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酒精 B.天然气 C.氢气 D.汽油
7.(2023九上·江津期末)下列现象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A.酸雨 B.潮汐现象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被破坏
8.(2023九上·顺义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太阳能飞机
B.风力发电
C.水力发电
D.火力发电
9.(2023九上·右玉期末)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B.石油分馏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0.(2023九上·扶风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
C.露天焚烧垃圾
D.废旧电池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
11.(2023九上·鸡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乘坐公交车
C.垃圾分类 D.人走关灯
12.(2021九上·宜城期末)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环保新能源发电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潮汐和海风发电 D.火力发电
13.(2021九上·阳信期末)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
C.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D.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14.(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已投产使用,每年可供应超30亿立方米优质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甲烷 C.甲醇 D.乙醇
15.(2020九上·朝阳期末)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将在未来10年内到达峰值。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C.三大化石燃料中,煤的储量较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D.如果能有效的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
二、填空题
16.(2023九上·楚雄期末)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石墨 B.一氧化碳 C.干冰
①可用 进行人工降雨;
②可用 制作干电池电极;
③可用 冶炼金属。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从能源能否循环再生的角度划分,它们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 加剧。
(3)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升级能源消费方式,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17.(2019九上·磐石期末)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三者比较而言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8.(2018九上·兰州期末)选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A.氮气 B.金刚石 C.二氧化硫 D.石油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2)可作金属焊接保护气的是 ;
(3)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
(4)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 。
三、综合题
19.(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途径实现CO2“零排放”。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氨(NH3)
(3)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1种)等。
20.(2018九上·怀柔期末)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9月22日,我国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首次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
可燃冰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因此,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据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温度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至少大于30个大气压,海底越深压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
可燃冰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经海水进入大气层,一旦得不到及时控制,其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为了获取这种清洁能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目前可燃冰常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发化学试剂法、二氧化碳置换法、降压法等。我国试采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科学家们认为,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燃冰”将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 。
(2)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 。
(3)可燃冰的诞生是有条件的,我国南海1100米的深海海底能发现可燃冰,从压力和温度的角度说明其符合可燃冰的诞生条件是 。(提示:海水每下降10米,压强增加1个大气压)
(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 。
(5)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A不符合题意;
B、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的过程。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干电池工作时化学能变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燃烧过程中发光、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分析;
B、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分析;
C、根据电池工作化学能变电能分析;
D、根据燃烧是化学变化且放热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 天然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3.【答案】C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最高,不符合题意;
C、煤炭作为燃料,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污染较大,所以应减少使用,应提倡以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符合题意;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所以天然气是比煤炭更清洁的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
B.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最高;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4.【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氢气燃烧只有水,且热值高,是最理想的燃料,
故答案为:D。
【分析】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环保无污染。
5.【答案】A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 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符合题意;
B. 风能、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C. 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故不符合题意;
D. 人类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需要合理开发,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新能源、化石能源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气作为燃料,来源广,且热值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符合题意;
D、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产生污染性气体的燃料最符合环保理念。
7.【答案】B
【知识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 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水作用后,形成酸雨,故有关系;
B. 潮汐现象是地球与月球的引力造成的,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无关,故没有关系;
C. 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故有关系;
D.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故有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太阳能飞机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B、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C、水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水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不符合题意;
D、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煤,煤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火力发电不属于新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9.【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分馏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故B不符合题意;
C.石油不是化工产品,它是化工产品的原料,故C符合题意;
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B.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C.石油是化工产品的原料;
D.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0.【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能有效的防风固沙,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旧电池中含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可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11.【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筷子,加重树木砍伐,不符合环保理念,故符合题意;
B、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量,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废物利用,不符合题意;
D、人走关灯,减少电的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等知识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 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B. 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C. 潮汐和海风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不符合题意;
D. 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13.【答案】C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多级闪急蒸馏法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石灰乳能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海水资源知识分析。
14.【答案】B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料的利用和开发可得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15.【答案】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三大化石燃料中,煤的储量较大,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有效提高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能延长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石油的综合利用判断;
B、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判断;
C、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判断;
D、根据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判断。
16.【答案】(1)C;A;B
(2)天然气;不可再生;温室效应
(3)氢能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进行人工降雨,故答案为:C。
②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故答案为:A。
③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答案为:B。
(2)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短时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过多CO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3)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氢能(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石墨的导电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固体二氧化碳用途知识分析;
(2)根据化石燃料及其使用对环境影响知识分析;
(3)根据目前常见新能源知识分析。
17.【答案】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CH4+2O2 CO2+2H2O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三者比较而言甲烷含碳量低,容易充分燃烧,故属于清洁能源的是天然气。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其组成分析;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8.【答案】(1)C
(2)A
(3)B
(4)D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金属焊接保护气;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氮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等分析,石油是化石燃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19.【答案】(1)石油
(2)A;C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氨(NH3)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C;
(3)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答案为:(1)石油(2)AC(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20.【答案】(1)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
(2)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3)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
(4)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5)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冰状固体,能够燃烧;(2)由题中信息可知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3)可燃冰的产生条件是: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5)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正确;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燃烧几乎不产生残渣或废气,正确;C.“可燃冰”提供了是甲烷和水反应产物,不是将水成油,错误;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燃料及其利用,主要是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