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2.2氧气
姓名: 得分: 日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约占 体积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2、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B.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C.二氧化碳+水→碳酸 D.
3、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
4、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的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没有氧气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伴随的现象是( )
A.剧烈燃烧 B.放出热量 C.产生白烟 D.生成黑色固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
8、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氧气是______色、______味的;
(2)氧气的密度______;
(3)氧气溶于水;
(4)液氧、固氧都为______色.
9、如果把自然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______.
10、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B.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C.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D.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E.石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既是化合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11、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小军和小宇同学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拧成一束呈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缓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老师在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_,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
(2)小军同学在氧气中进行过铁丝燃烧实验,发现铁丝不能燃烧,是由于______。
(3)小宇同学在空气中进行过铁丝燃烧实验,发现铁丝也不能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4)若铝丝在纯氧气中也能剧烈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氧化铝,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12、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通常放少量水作用是______.
13、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分别是因为:______,______。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类型)。
14、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并放出大量的______,生成______色的粉状固体.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15、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
(1)准备实验: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______ (选填“光滑面”或
“磨沙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进行实验:为了使各物质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方法是______;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______(选填实验编号);
(3)分析与表达:①所示实验中有错误的是______(选填实验编号); ②图示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之一是______。
16、如图是与水有关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玻璃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B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C实验中不能用细砂代替水的原因是______;
(4)D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量筒中水的______变化测出瓶内氧气的体积.
【 第 1 题 】
【 答 案 】
D
【解析】
解:A、空气中氧气约占 体积,故A说法正确;
B、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说法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故C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及其应用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形式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 第 2 题 】
【 答 案 】
A
【解析】
解:A、,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B、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水→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第 3 题 】
【 答 案 】
B
【解析】
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第 4 题 】
【 答 案 】
C
【解析】
解: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 第 5 题 】
【 答 案 】
D
【解析】
解: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正确;
B、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都是淡蓝色的,正确;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正确;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空气稀薄,错误。
故选:D。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B、根据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的颜色分析;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高山上空气稀薄.
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氧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第 6 题 】
【 答 案 】
D
【解析】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A错;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固体产生的是白烟,故B错;
C、现象不能说出物质的名称,不能说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考虑;B、根据磷燃烧的生成物考虑;C、根据现象的叙述方法考虑;D、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考虑.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知道了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
【 第 7 题 】
【 答 案 】
C
【解析】
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不产生白烟。
故选:C。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 第 8 题 】
【 答 案 】
无 无 比空气略大 淡蓝
【解析】
解:(1)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3)氧气不易溶于水;
(4)液态和固态的氧气均为淡蓝色.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属于基础题,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 第 9 题 】
【 答 案 】
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解析】
解:由于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21%、氮气的大约为78%;而实验测定把溶解在自然水中的空气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即其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由此现象说明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在外界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溶解能力大的物质比溶解能力小的,溶解的量会多一些.由题意可知,在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实验测定的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水中溶解的量(即其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计算出其体积分数为:氧气的大于21%,而氮气的小于78%.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21%、氮气的大约为78%,也就不难发现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即其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相对来说要比氮气的大些,即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本题既考查了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又考查了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即其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的大小比较.解答这类综合性的题目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也就是告诉了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的大小;然后再把它与空气中的相应数据对照,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切记不要顾此失彼,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看,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 10 题 】
【 答 案 】
ABCDE ABCD ABCD E
【解析】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填:;
B.硫在氧气中燃烧是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故填:;
C.磷在氧气中燃烧是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
D.铁在氧气中燃烧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填:;
E.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是石蜡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CDE,故填:ABCDE;
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故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BCD,故填:ABCDE;
既是化合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BCD;故填:ABCD;
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E,故填:E。
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反应的类型。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第 11 题 】
【 答 案 】
引燃铁丝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利于铁丝燃烧 铁丝表面有锈等 空气中氧气被不支持燃烧的氮气冲淡了 化合反应
【解析】
解:(1)老师在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中,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利于铁丝燃烧。
(2)小军同学在氧气中进行过铁丝燃烧实验,发现铁丝不能燃烧,是由于铁丝表面有锈等。
(3)小宇同学在空气中进行过铁丝燃烧实验,发现铁丝也不能燃烧,可能的原因是空气中氧气被不支持燃烧的氮气冲淡了。
(4)若铝丝在纯氧气中也能剧烈燃烧,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氧化铝,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根据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和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铁丝、铝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里阿杰燃烧的注意事项和发生的反应等即可分析解答。
【 第 12 题 】
【 答 案 】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解析】
解: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生的反应、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精心设计实验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不出现安全事故的前提.
【 第 13 题 】
【 答 案 】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丝表面有铁锈、氧气含量少等 化合
【解析】
解:由于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能污染空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分别是因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铁丝表面有铁锈、氧气含量少等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文字表达式是:,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根据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注意事项、发生的反应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发生的反应及反应的特点即可分析解答。
【 第 14 题 】
【 答 案 】
大量的白烟 热 白
【解析】
解: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粉状固体.
故答案为:大量的白烟;热;白.
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 第 15 题 】
【 答 案 】
磨沙面 将各种物质从上到下缓慢的伸入到集气瓶中 B D 都是与氧气的反应等
【解析】
解:(1)为了防止气体泄漏,也防止玻璃片从集气瓶滑落,集气瓶口上方和配套的玻璃片都要磨砂面接触。
(2)为了使可燃物能与氧气充分反应,要将各物质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所以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B;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溅落的高温熔融物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集气瓶中要注入少量水或垫上一层细砂,所以,实验中有错误的是C;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很多,如:都属于化合反应,或都是氧化反应;或都会放热,或条件都是点燃,或都有氧气参加反应等。
故答案为:
(1)磨砂面;
(2)将各种物质从上到下缓慢的伸入到集气瓶中; B;
(3)D; 都是与氧气的反应等。
(1)根据与集气瓶配套的玻璃片的结构回答。
(2)根据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和物质燃烧的现象判断回答。
(3)①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回答。
②根据三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反应类型、现象等分析回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了解仪器的结构和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 第 16 题 】
【 答 案 】
玻璃片上有液滴出现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 细砂不能吸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体积
【解析】
解:(1)水蒸气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结,故填:玻璃片上有液滴出现;
(2)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发生反应时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表达式为:.故填: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
(3)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如换成细砂则起不到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故填:细砂不能吸收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4)D实验中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压强变小,实验后量筒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根据水体积的减少,即可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体积.
(1)根据水遇冷的现象分析回答;
(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和反应原理分析解答;
(3)根据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水倒吸入集气瓶分析解答.
此题是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组成测定等实验的综合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属于基础考查.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