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1.2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1.2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30 20:01:3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1.2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江海期末)家住济南的小月与纽约的姨妈互通电话,小月说:“姨妈,晚上好!”姨妈说:“小月,早上好!”同一时刻,小月和姨妈打电话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问候语中的差异(  )
A.因地球自转产生 B.两地气候不同
C.因地球公转产生 D.两地季节不同
(2023七上·北海期末)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C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1天 B.12天 C.30天 D.1年
4.(2023七上·长顺期末)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23年的春节(1月22日)这一天,地球公转到下图中(  )之间
A.②~③段 B.③~④段 C.④~①段 D.①~②段
(2023七上·资源期末) 读“地球某日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关于B、C两地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点的时间比B点早 B.B点此时是白天
C.B点在C点的正东方 D.B、C两点同属北半球
6. 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
A.B和C B.B和D C.A和B D.C和D
7. 读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8.(2023七上·昭阳期末)下列关于世界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带四季变化明显 B.温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C.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D.地球自转形成
(2023七上·桂平期末) 下图是地球上某节气的昼和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所反映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 下列地点,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天(  )
A.甲 B.乙 C.丙 D.丁
11.(2023七上·大安期末)下列地点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三个条件的是(  )
A.10°W,40°N B.165°E,25°N
C.19°W,19°N D.170°E,40°S
12.(2023七上·昌邑期末)城市里“智能化路灯”的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正常情况下,吉林市的路灯在下列哪一天工作时间最长(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23七上·佛山期末) 路灯对人们夜间出行有巨大作用,路灯通常在日出前关闭,在日落后开启。读“佛山市2022年部分月份1日路灯关闭及开启时间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1月1日 07:08 17:53 7月1日 * *
5月1日 05:54 18:55 11月1日 06:31 17:50
13. 推测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和开启时间可能分别是(  )
A.06:35、18:15 B.05:45、19:17
C.04:26、16:42 D.03:39、19:45
14. 造成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变化 B.人类活动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15. 下列四个日期中,佛山市正午路灯灯杆影子最短的是(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1月1日
16. 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2023七上·普宁期末) 被誉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继任者”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于2021年12月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肩负起观测宇宙形成后最初出现的星系、搜寻地外生命迹象等重任。读“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时邻近我国某节气,该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8.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后一周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宁昼渐长,夜渐短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普宁正午的物影渐长 D.我国开始进入夏季
(2023七上·前郭尔罗斯期末)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闭幕。完成下面小题。
19. 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中(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20. 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有极昼现象
二、综合题
21.(2023七上·昭阳期末)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非洲大陆东南方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岛屿。结合图甲(格陵兰岛)图乙(马达加斯加岛)两幅地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地一年中太阳直射   次,C点位于B点的   方向。
(2)据图分析,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终年炎热的是   。
(3)果果的爸爸是一位地理爱好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你会推荐他去ABC三地中的   地,推荐理由是   。
22.(2023七上·新丰期末)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2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围绕   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地球从图1中的A位置出发再次回到A位置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
(2)读图2,此时太阳直射在   (重要纬线)上,北极圈以内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D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填“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4)图2中甲处正值   (填“日出”或“日落”)。甲、乙、丙三处中,处在黑夜的是   。
23.(2023七上·东港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此时地球公转到   之间。
(2)当地球公转至   (①、②、③、④)位置时,日照情况就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量最   (多或少)。
(3)当地球从②公转至③位置时,你所在地的白昼开始变   (长或短)。
(4)读图乙可知,若从地球自转方向考虑,图中A、B两点中,   点先进入黑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同一时刻,不同地方有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家住北京的畅畅早上给美国的姨妈打电话说“早上好”,而姨妈却说“晚上好”属于时间差异现象,其原因是地球不停自转造成的;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答案】2.B
3.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C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B选项正确;春分日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B处,A选项错误;秋分日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D处,C选项错误;冬至日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A处,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3.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运行至B处时,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运行至C处时,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运行至D处时,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天,即一年,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②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③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1月22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所以地球公转位置应该位于①~②段,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5.A
6.B
7.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结合所学知识,B、C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但B地的位置在C地的正东方,所以B地的时间比C地的早,A错误、C正确;B地位于昼半球,此时是白天,B正确;B、C两地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A。
6.由图可知,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B和D,因为B、D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7.由图可知,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寒带终年严寒,四季变化不明显,A说法错误;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说法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有阳光直射现象,C说法正确;五带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9.B
10.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9.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B。
10.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四个地点中,最慢迎来日出的是丁地,故答案为:D。
11.【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20°W向东至160°E是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是西半球;0°~30° 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A.10°W位于东半球,40°N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故A正确。B.165°E位于西半球,25°N位于低纬度、北温带,故B错误。C.19°W位于东半球,19°N位于低纬度、热.带,故C错误。D.170°E位于西半球,40°S位于中纬度、南温带,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12.【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路灯是在黑夜的时候才工作,路灯工作最长的这一天,说明黑夜时间最长,北半球在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是在冬至日,也就是12月22日这一天,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13.B
14.D
15.C
16.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3.一年中夏至这一天,也就是6月22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天亮最早,天黑最晚,所以闭灯最早,开灯最晚,7月1日这一天是在夏至以后,比5月1日更靠近北回归线,白昼时间更长,这一天闭灯时间比5月1日更早,也就是05:54以前,开灯时间比5月1日更晚,也就是18:55以后,所以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时间为05:45,开灯时间为19:17,故答案为:B。
14.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是因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故答案为:D。
15.北半球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最短是在夏至,也就是6月22日前后,四个选项中,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所以四个选项中,相对影子最短的是7月1日,故答案为:C。
1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6月22日,直射赤道时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12月22日前后,所以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北回归线,故答案为:A。
【答案】17.D
18.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7.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时(12月25日),邻近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故D正确;春分日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日是9月23日前后,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
18.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12月25日)后一周内,为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A正确,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正午的物影渐短,故C错误;冬至日后,我国开始进入冬季,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9.B
20.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9.A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B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C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D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2022年10月22日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中B秋分日和C冬至日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处北半球的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A正确,排除BC;北京地处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排除D;故答案为:A。
21.【答案】(1)1;西北
(2)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
(3)C;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除此之外,温带和寒带均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读图可知,A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太阳直射1次。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西半球,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东半球。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屿位于热带,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高纬度,气候寒冷。
(3)能够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ABC三地中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我会推荐他去C地。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2.【答案】(1)太阳;自西向东;一年
(2)北回归线;极昼
(3)冬至日;昼短夜长
(4)日出;乙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周期是一年,所以说地球从图1中的A位置出发再次回到A位置需要的时间大约是一年。
(2)根据所学知识读图2可得,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3)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D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4)根据所学知识,图2中甲处正值日出,该地位于晨线上,甲、乙、丙三处中,处在黑夜的是乙。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3.【答案】(1)③④
(2)②;多
(3)短
(4)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可知,10月16日,地球公转到③和④之间。
(2)当地球的日照图如图乙时,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是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②时,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过了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
(3)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从②公转至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我们所在地的北半球白昼开始变短。
(4)从地球自转来考虑,A、B两点中,A是位于B的东部,所以,A的地方时要比B的更早,A点先进入黑夜。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 1.2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江海期末)家住济南的小月与纽约的姨妈互通电话,小月说:“姨妈,晚上好!”姨妈说:“小月,早上好!”同一时刻,小月和姨妈打电话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问候语中的差异(  )
A.因地球自转产生 B.两地气候不同
C.因地球公转产生 D.两地季节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同一时刻,不同地方有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家住北京的畅畅早上给美国的姨妈打电话说“早上好”,而姨妈却说“晚上好”属于时间差异现象,其原因是地球不停自转造成的;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023七上·北海期末)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C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1天 B.12天 C.30天 D.1年
【答案】2.B
3.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C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B选项正确;春分日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B处,A选项错误;秋分日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D处,C选项错误;冬至日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A处,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3.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运行至B处时,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运行至C处时,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运行至D处时,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天,即一年,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2023七上·长顺期末)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023年的春节(1月22日)这一天,地球公转到下图中(  )之间
A.②~③段 B.③~④段 C.④~①段 D.①~②段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②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③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④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1月22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所以地球公转位置应该位于①~②段,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23七上·资源期末) 读“地球某日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关于B、C两地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点的时间比B点早 B.B点此时是白天
C.B点在C点的正东方 D.B、C两点同属北半球
6. 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
A.B和C B.B和D C.A和B D.C和D
7. 读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答案】5.A
6.B
7.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结合所学知识,B、C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但B地的位置在C地的正东方,所以B地的时间比C地的早,A错误、C正确;B地位于昼半球,此时是白天,B正确;B、C两地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A。
6.由图可知,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B和D,因为B、D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7.由图可知,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8.(2023七上·昭阳期末)下列关于世界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带四季变化明显 B.温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C.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D.地球自转形成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寒带终年严寒,四季变化不明显,A说法错误;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B说法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有阳光直射现象,C说法正确;五带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23七上·桂平期末) 下图是地球上某节气的昼和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所反映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0. 下列地点,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天(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B
10.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9.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B。
10.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四个地点中,最慢迎来日出的是丁地,故答案为:D。
11.(2023七上·大安期末)下列地点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三个条件的是(  )
A.10°W,40°N B.165°E,25°N
C.19°W,19°N D.170°E,40°S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20°W向东至160°E是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是西半球;0°~30° 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A.10°W位于东半球,40°N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故A正确。B.165°E位于西半球,25°N位于低纬度、北温带,故B错误。C.19°W位于东半球,19°N位于低纬度、热.带,故C错误。D.170°E位于西半球,40°S位于中纬度、南温带,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12.(2023七上·昌邑期末)城市里“智能化路灯”的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正常情况下,吉林市的路灯在下列哪一天工作时间最长(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路灯是在黑夜的时候才工作,路灯工作最长的这一天,说明黑夜时间最长,北半球在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是在冬至日,也就是12月22日这一天,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23七上·佛山期末) 路灯对人们夜间出行有巨大作用,路灯通常在日出前关闭,在日落后开启。读“佛山市2022年部分月份1日路灯关闭及开启时间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1月1日 07:08 17:53 7月1日 * *
5月1日 05:54 18:55 11月1日 06:31 17:50
13. 推测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和开启时间可能分别是(  )
A.06:35、18:15 B.05:45、19:17
C.04:26、16:42 D.03:39、19:45
14. 造成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变化 B.人类活动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15. 下列四个日期中,佛山市正午路灯灯杆影子最短的是(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1月1日
16. 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答案】13.B
14.D
15.C
16.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3.一年中夏至这一天,也就是6月22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天亮最早,天黑最晚,所以闭灯最早,开灯最晚,7月1日这一天是在夏至以后,比5月1日更靠近北回归线,白昼时间更长,这一天闭灯时间比5月1日更早,也就是05:54以前,开灯时间比5月1日更晚,也就是18:55以后,所以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时间为05:45,开灯时间为19:17,故答案为:B。
14.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是因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故答案为:D。
15.北半球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最短是在夏至,也就是6月22日前后,四个选项中,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所以四个选项中,相对影子最短的是7月1日,故答案为:C。
1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6月22日,直射赤道时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12月22日前后,所以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北回归线,故答案为:A。
(2023七上·普宁期末) 被誉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继任者”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于2021年12月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肩负起观测宇宙形成后最初出现的星系、搜寻地外生命迹象等重任。读“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时邻近我国某节气,该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8.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后一周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普宁昼渐长,夜渐短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普宁正午的物影渐长 D.我国开始进入夏季
【答案】17.D
18.A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到最北端是北回归线,最南端是南回归线,在南北回归线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在他们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适合科学考察。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
17.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时(12月25日),邻近我国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故D正确;春分日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日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日是9月23日前后,故ABC错误。故答案为:D。
18.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12月25日)后一周内,为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A正确,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正午的物影渐短,故C错误;冬至日后,我国开始进入冬季,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七上·前郭尔罗斯期末)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闭幕。完成下面小题。
19. 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中(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20. 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有极昼现象
【答案】19.B
20.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9.A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B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C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D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2022年10月22日此时,地球公转到图中B秋分日和C冬至日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处北半球的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A正确,排除BC;北京地处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排除D;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1.(2023七上·昭阳期末)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非洲大陆东南方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岛屿。结合图甲(格陵兰岛)图乙(马达加斯加岛)两幅地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地一年中太阳直射   次,C点位于B点的   方向。
(2)据图分析,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终年炎热的是   。
(3)果果的爸爸是一位地理爱好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你会推荐他去ABC三地中的   地,推荐理由是   。
【答案】(1)1;西北
(2)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
(3)C;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除此之外,温带和寒带均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读图可知,A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太阳直射1次。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西半球,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东半球。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屿位于热带,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高纬度,气候寒冷。
(3)能够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ABC三地中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我会推荐他去C地。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2.(2023七上·新丰期末)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2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围绕   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地球从图1中的A位置出发再次回到A位置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
(2)读图2,此时太阳直射在   (重要纬线)上,北极圈以内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D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填“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
(4)图2中甲处正值   (填“日出”或“日落”)。甲、乙、丙三处中,处在黑夜的是   。
【答案】(1)太阳;自西向东;一年
(2)北回归线;极昼
(3)冬至日;昼短夜长
(4)日出;乙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周期是一年,所以说地球从图1中的A位置出发再次回到A位置需要的时间大约是一年。
(2)根据所学知识读图2可得,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3)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运行至图1中的D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4)根据所学知识,图2中甲处正值日出,该地位于晨线上,甲、乙、丙三处中,处在黑夜的是乙。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3.(2023七上·东港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此时地球公转到   之间。
(2)当地球公转至   (①、②、③、④)位置时,日照情况就如图乙所示,这一天,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量最   (多或少)。
(3)当地球从②公转至③位置时,你所在地的白昼开始变   (长或短)。
(4)读图乙可知,若从地球自转方向考虑,图中A、B两点中,   点先进入黑夜。
【答案】(1)③④
(2)②;多
(3)短
(4)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①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在3月21日前后。可知,10月16日,地球公转到③和④之间。
(2)当地球的日照图如图乙时,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是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②时,此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过了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
(3)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在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在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从②公转至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我们所在地的北半球白昼开始变短。
(4)从地球自转来考虑,A、B两点中,A是位于B的东部,所以,A的地方时要比B的更早,A点先进入黑夜。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