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桂花雨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有关于你童年美好的事情,与大家交流分享。
大家分享的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充满乐趣的,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字词巩固
木兰 糕饼 茶叶 沉浸 桂花
懂得 外婆 捡起 缠着 杭州
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和桂花的香气。
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场景,细致刻画了“我”与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自主阅读文章,捋清文章脉络。
小组合作
精读课文,小组分工合作按照表格梳理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时间 地点 人物 美好回忆
小时候
小时候
中学时
故乡
故乡院子里
杭州
父亲
母亲、乡亲们
“我”
与父亲赏花,感受桂花香
与母亲、乡亲们摇桂花
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回忆桂花雨
精读细究
精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温馨提示:可从桂花香、摇桂花、赏桂花等方面思考。
精读细究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桂花情有独钟,桂花是作者的最爱的花。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精读细究
写出桂花的特点——香气迷人,表达喜爱之情。
感受“桂花香”
精读细究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 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感受“桂花香”
精读细究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感受“桂花香”
两个“浸”字,写出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的限制,香气传得远、传得久,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甜美。
品读悟法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体验“摇花乐”
从“抱着”“使劲地摇”“喊着”一系列关键词可以看出 “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与快乐。
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想象画面,谈谈感受
想象画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想象画面,读出摇桂花时的快乐和兴奋以及对桂花的喜爱。
思考探究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感悟“思乡情”
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思考探究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对比
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进行比较,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桂花的香气,思念的是故乡和亲人。
感悟“思乡情”
思考探究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是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思考探究
作者借助家乡的桂花,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因此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经成为她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借景抒情
写小练笔
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抓住典型的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借用家乡的桂花,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摇桂花”的无比怀念之情,也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
布置作业
1.默读丛书中《故乡的云》这篇文章,一边读一边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句子旁。
2.交流: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