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板块构造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0 19: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棕本15页
0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THE POWER TO SHAPE THE SURFACE
常见的地貌类型
Common geomorphic types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风力地貌
流水地貌
形成地貌的作用力是什么?
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球本身,地球运动旋转能、引力能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貌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时为某一作用占优势;
但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 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从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科罗拉多大峡谷
流水侵蚀切割
板块碰撞、地壳抬升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0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Internal forc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1912年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
海岭
海沟
魏格纳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
勒皮雄、麦肯齐、摩根等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赫斯和迪茨提出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地球岩石圈被______________分割成____________,而且每个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
(2)板块漂浮在_________以上,处在___________之中(互相挤压碰撞和彼此分离);
(3)板块内部地壳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_____________(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
断裂构造带
六大板块
若干小板块
软流层
不断运动
比较稳定
比较活跃
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运动形式
生长边界
两板块张裂分离
消亡边界
两板块相撞挤压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情况一】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太平洋板块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板块
欧亚板块
【情况二】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链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海沟
岛弧
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
【情况三】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海岸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海沟
海岸山脉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形成地貌
举例
示意图
高大山脉
海沟、海岸山脉、岛弧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地球上的伤疤”
东非大裂谷
两侧多断层、陡崖
谷底积水成湖:
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坦葛尼喀湖
裂谷
若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由于陆壳较厚,会形成狭长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情况四】大陆板块内部张裂
【情况五】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处
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洋上,由于洋壳较薄,岩浆会从海底涌出,冷却后形成海岭,又称“大洋中脊”,海洋面积扩张

西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大洋中脊的形成---如大西洋中脊
拓展补充:海底岩石年龄特点
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岩石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岩石年龄愈老,而且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总结:生长边界形成新海洋、海岭、裂谷,如:红海、大西洋海岭、东非大
裂谷。
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表形态
开始张裂
形成大陆裂谷
发育为海洋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形成地貌
举例
示意图
总结: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沟、海岸山脉、岛弧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板块运动与地形区
1、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3、北美洲落基山脉
4、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
5、太平洋西侧岛弧带
6、太平洋西侧海沟
7、东非大裂谷
8、大西洋海岭
9、冰岛
10、红海
11、新西兰火山地震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考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
板块相撞:里海、黑海、地中海
形成过程: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向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撞,古地中海消失,残留了地中海、黑海、里海一些水域。随板块的向北移动,这些水域逐渐缩小。
(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生长边界海岭 B.消亡边界海沟
C.消亡边界海岭 D.生长边界海沟
A
(2021年浙江省1月高考真题)海草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称。近年来所罗门群岛种植海草,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处海底宏观地形是( )
A.海沟 B.海岭 C.海盆 D.裂谷
A
(2022.6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例题讲解
11. 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
A. 欧亚板块张裂 B. 美洲板块抬升
C. 太平洋板块张裂 D. 太平洋板块俯冲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
D
(2022.6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例题讲解
12. 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C
(2021北京卷)15.2018年9月,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6000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行,需重点防范( )
A.大西洋洋中脊地震 B.印度洋海啸 C.环太平洋火山 D.北冰洋浮冰
非洲
南美洲
横穿大西洋海底电缆
经过大西洋洋中脊该区域为板块的张裂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A
例题讲解
21.(2020年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多集中在沿海平原。主陆多山,西南部和沿海有平原和沼泽低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森林覆盖率超过80%。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以初级产品(矿石、椰油、椰干等)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
材料二 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岛屿。
例题讲解
(1)说出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板块的交界地带多岩浆活动(有色金属)
(1)火山、地震: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或张裂,地壳破碎,易形成火山、地震。
两大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滑坡、泥石流:地震多发地区,山体破碎,多裂隙发育,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3)海底地震可能诱发海啸
板块运动与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