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百合花
通读小说,谈谈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忸 怩
踌 躇
执 拗
棉 絮
撂 下
虔 诚
niǔ ní
chóu chú
niù
xù
liào
qián
我们也曾学过《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歌颂抗日英雄的文章,《百合花》与这些文章有何不同?
为什么这篇文章脱离常规,却深受大家喜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探索。
PART
01
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请同学们再读小说,说说文中的“我”是什么人?
性别 女
工作单位 文工团
包扎所
任务 1.文艺创作。
2.去往包扎所。
3.借被子、收拾整理包扎所。
4.为战友疗伤。
“我”的三重身份:
文工团员
革命同志
同乡大姐
任务2:去往包扎所
1、是谁接“我”去往包扎所,在路上又发生了怎样的事?
通讯员;路上通讯员一直与“我”保持距离,后面发现我们是同乡,我们开始热络起来。
2、一路上,“我”对于通讯员的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生气
产生了兴趣
着恼
忍俊不禁
开心、亲近
愉悦、开心
3、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于通讯员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4、由此可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讯员与“我”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关注着“我”。
“我”看到通讯员张皇、局促的样子。
热情、大方、性格活泼
5、在一路上的相处中,“我”认为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事件。
体贴、细心;
腼腆、羞涩;
纯情、憨厚;
6、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通讯员的形象?
正面描写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任务3:借被子、收拾包扎所
1、齐读描写包扎所环境的句子,思考: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突出包扎所条件艰苦,为后文借被子作铺垫。
表现革命同志的辛苦与奉献。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反映了包扎所条件艰苦?
长了野草的空地
乡干部的忙碌又疲惫的状态
课桌拼成的床
3、在借被的过程中又发生什么事?
4、通讯员说新媳妇“死封建”,你觉得新媳妇对他说了什么,他说人家“死封建”?请大家自由阅读,补齐这一段剧情。
“我”顺利借到了被子,而通讯员却铩羽而归
5、全文中新媳妇“笑”了几次,分析其内心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 想起通讯员借被子时的情景而发笑
第二次 笑通讯员慌张的动作和表情
第三次 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开心。
第四次 因为逗弄了通讯员而感到不好意思。
第五次 想起小战士腼腆、忸怩的样子,忍俊不禁
任务4:为战友疗伤
1、在照顾受伤战友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
医疗物品不够
人手不够
照应前文
2、新媳妇“啊”了两声,分析其内心的情感变化?
第一声:震惊、不敢置信
第二声:悲痛、哀伤
3、发现重伤的人是通讯员后,“我”和新媳妇各有什么样的表现?
“我”
强忍泪水,打发担架员
磕磕绊绊跑去找医生
新媳妇
一改之前的忸怩与羞涩,庄严地为通讯员擦身
为通讯员一针一线地缝好衣肩上的破洞。
6、安排担架队的同志阐述通讯员英勇救人的事迹有何作用?
侧面描写,借用同志的口吻阐述通讯员舍己为人的伟大事迹,既可以增强事件的真实性,又使通讯员的形象更立体、更具感染力。
小结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神态描写 借用同志的口吻
语言描写 周围人的反应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通讯员是一个纯情善良、体贴细心、羞涩内敛、舍己为人、热爱生活的人
PART
02
再读文本,理解主题
结尾处写新媳妇把百合花被盖在通讯员身上,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1.突出通讯员的伟大和高尚 。新媳妇非常爱护这床被子,这床被子花费了她许多的心力,可她却愿意将被子送给牺牲的通讯员。
2.照应前文的伏笔。
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请说说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与作用?
文中的环境描写带有清丽、安详、生机勃勃的特点。
特点
作用
1.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文中的“我”是文工团的团员,创作者的身份让“我”有着异于常人的艺术敏感性。其次,反映了“我”这个人物乐观向上的特点。
2.凸显主题。即使在战争年代,人性中蕴含的美依旧让人感动。
“我”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我”是第一人称,作为通讯员故事的见证人,有着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2.“我”这个人物贯穿全文,起到了穿针引线、充当线索的作用。
3.推动情节发展。
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通讯员军装上的破洞?
1.细节描写,突出通讯员知道借被真相时的慌张与歉疚,表现了通讯员善良体贴,羞涩内敛的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新媳妇帮牺牲的通讯员缝衣肩埋下伏笔。
3.深化歌颂人性美的主题。
细节描写
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 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细节描写看似信手拈来,无关紧要,但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不能随意取代。
含义:
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2.揭示、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发展
4.渲染时代气息、地方特色
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PART
03
探究文本,深入思考
再读小说,谈谈文中的哪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刻?
文中只出现了百合花被,为何文章不以“百合花被”为标题,而以“百合花”为标题?
1.以《百合花》为题,点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
2.百合花清丽、纯洁的特点,象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善良、纯真。百合花也象征着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纯洁又深厚的情感。
3.以“百合花”作结,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情和战友情,歌颂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PART
04
立足文本,个性解读
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谈谈文中的哪处细节最能打动你?
茅盾曾说《百合花》是一首“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为什么这篇文章脱离常规,却深受大家喜爱呢?
1、诗化、清新的语言。
2、真挚动人的情感。
3、前后呼应的巧妙安排。
4、感人、细腻的细节描写。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