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慈母情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1 17: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8.慈母情深
燕诗示刘叟(节选)
唐 ·白居易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缪称训》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68年,高中毕业的他,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战士",在北大荒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由于他擅长写作,被批准参加了全兵团的文学创作培训班。他参加文学培训班期间,创作了小说《向导》,并发表在当时的《兵团战士报》。知青生活经历,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他相继创作了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等。
落魄 辞退 压抑 颓败 缝纫机
忙碌 吊挂 噪声 脊背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龟裂 哇
忍心 酸甜 攥着 权利 竟
酷暑 机械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我会读
rèn
落魄 辞退 压抑 颓败 缝纫机
忙碌 吊挂 噪声 脊背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龟裂 哇
忍心 酸甜 攥着 权利 竟
酷暑 机械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tuí
zào

bèi
dān
dōu
jūn
quán
kù shǔ
xiè
生字检测
(1)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2)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3)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4)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5)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6)母亲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自由朗读课文
给课文划分层次,说一说: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起因
第一部分(1—5):“我”为什么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
第二部分(6—34):“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第三部分(35—38):“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初读课文
快速默读1-5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那么不忍心呢?
初读课文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二十七元
兄妹5人,加上母亲,六口人,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1角5毛钱。
一元五角≈  
补充资料:
课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当时国家正经历着“三年的自然灾害”,全国闹饥荒,对于当时孩子来说,连上学都不一定保证。
“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 ——梁晓声《母亲》  
补充资料:
作者对这本书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呢?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慈母情深》,了解到“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满怀着对书的渴望,“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母亲要钱。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这位母亲的慈爱之心和舐犊之爱吧。
第2课时
场景
有人物,有地点,有事件,
有环境,
形成了一个场景!
快速浏览第二、三部分,梳理作者看到的几个场景
厂房环境
寻找母亲
向母亲要钱
母亲塞钱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研究,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细节表达出慈母的那份深情?
感受母亲工作的环境的艰苦,挣钱不易。
厂房环境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为什么要连着写五个同样的数字呢?
反复,突出母亲工作的艰辛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觉得怎么样?
难受,受不了,想逃离……
可母亲却在这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工作,母亲可以逃离吗?
感受到生活重担沉沉地压在母亲的肩上。
寻找母亲
对比阅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比较着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体会?
反复,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心疼母亲,心里难受……
就在这些日子里,眼睛熬坏了,我的母亲;_____________,我的母亲;____________,我的母亲。
练习说话
其实母亲累垮过很多次。最堪怜的是中秋、国庆。新年,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穿新衣服,没有钱买,只能夜夜缝补。
1.“我”的犹豫豫母亲的毫不迟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母亲坚定地支持“我”读书。
在这句话中,出现了几个立刻?立刻是什么意思?
母亲为什么争分夺秒的工作
作者用了四个立刻想表现什么呢?
鼻子一酸
小练笔: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请试着写写当时的场景。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
被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
对母亲支持“我”读书的感激之情
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不仅谅解“我”的“任性”行为,还依然支持“我”读书。
运用“我”对母亲的感激,从侧面烘托了母亲的慈爱。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文中的母亲与一般母亲爱孩子的方式有何不同?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