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1 09:11: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节日
师:孩子们,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人们又会做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春节,大家会吃团圆饭。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是个爱热闹的孩子。
生:我知道中秋节,我们要吃月饼、赏月。
师:看来,你是个小吃货呀!听你们聊,老师发现你们知道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再带大家来学习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解读诗题,明主线
(生齐读课题)
师:诗题很重要,是我们走进古诗的一扇门。这首诗题目比较长,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们把节奏读出来。
生:九月九日 | 忆 | 山东 | 兄弟。
师:你是个会朗读的孩子,请你带着大家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停顿读得很准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读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打开书,建议大家结合注释想一想。
生:我了解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山东是华山以东。
师(板画一座山):你掌握了读注释的方法,老师提醒你“华山”的“华”应读“huà”。你们看,这是华山,华山的东边是王维的——
生(齐答):家乡。(老师在山的右侧板书“家乡”)
师: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作者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师: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把题目中的“忆”字理解成了思念。看,这就是“忆”字的字源解说,表示思念之意。(出示“忆”字的字源解说)
师:老师有个疑问,作者思念的只有自己的兄弟吗?
生:应该是他所有的亲人。
师:没错,“兄弟”在这里泛指所有的亲人。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说题目意思吗?
生: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亲人们。
师:你帮大家读懂了诗题的意思,让我们将意思记在心中,一起来再读诗题。(生齐读诗题)
师:把声音放轻,速度减慢,古诗的味道就读出来了,思念的感觉也慢慢读出来了。我们再来试一试。(生再读诗题)
三、初读古诗,知诗人
师:诗题中的一个“忆”字写出了满满的思念,诗中又表达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桌之间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师:从大家端正的坐姿老师知道你们都已经读完了,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指名读,一名男生)
师:你的预习做得很充分,连“茱萸”都读正确了。
(指名读,一名女生)
师:读出了节奏,字正腔圆。除了流畅地读出来,还要带着感情读。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想把诗读得更好,就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心灵相通。(出示诗人资料)
师:请班上的朗读小达人帮我来读读。(生读)
师:第一次看到这段文字就能读得如此流畅,朗读小达人非你莫属了。通过诗人的介绍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王维很聪明,年纪很小就出名了。
生:王维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了,应该很孤独。
师:你们都会提取关键信息来了解诗人,我想请位同学再读读古诗。(指名读)
师:越来越有古诗的味道了!年少的王维身在他乡,孤独一人,心中怎能不思念自己的亲人?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感受古诗的节奏与情感。
(师“化身”王维配乐读诗,学生鼓掌)
师:感谢你们对老师的鼓励,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与文中人物一起高兴、一起悲伤,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情感读出来。我们来试一下吧,现在我们就是大诗人王维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诗。(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四、走进古诗,悟诗情
师:好诗要多读,每读一遍说不定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王维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已经整整两年了,此时此刻,他会想到什么呢?诗中有两句话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心情,读——(出示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自己再自由轻声地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王维离开家乡这么久,思念家人。
师:带着思念,你来读一读这两句。(生读)
生:王维一个人在外面,很孤独。
师:请你读出王维的孤独。(生读)
师:你们是从哪几个字中读到王维的孤独的?请用圆圈圈出来。说说你是怎么从这几个字中体会到王维的孤独的?同桌互相讨论。
生:我从“独”字感受到的,“独”指一个人、单独,突出了王维的孤独。
师:你的回答老师很喜欢,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请你带着情感,读一读这句诗。(生读)
师:一个“独”字,把王维的孤独直白地写了出来,这个字是本课的生字,请跟老师一起书写。(师范写“独”字,提醒“独”字书写要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反犬旁下面一撇不要出头。学生先书空,后描红练写)
师:王维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生:王维他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所以感到孤独。
师:诗中是怎么说的?
生:“异乡”。
师: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异乡),他的家乡华山以东的蒲州,他现在所处的长安就是——(生
答:异乡),王维也就成了一名——(生答:异客)。
师:“异”字也是本课的生字,我们一起来书写。
(师指导书写“异”字,提醒书写要点: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要封口,下部横要长,撇与竖间距适当。学生先书空,后描红练写)
师:王维 15 岁离开家乡,这一别就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让我们再读这句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们不难想象: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时,他心中该是多么酸楚啊!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于是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这千古名句中——(出示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生读)
师:这一句的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
生:“倍思亲”最打动我,王维加倍地思念亲人。
(师板书“倍思亲”)
师:请你把加倍的思念读出来。
师:我感受到你的思念了。(指向另外一位学生)
请你把加倍的思念读出来。
师:思念越来越浓了。请你们把加倍的思念读出来。
师: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师:汉字是会说话的,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他那孤独的身影。(出示句式)
远在异乡,当春节人们都 __________ 时,王维却只能 ______________。远在异乡,当端午节人们都 ________ 时,王维却只能 ______________。远在异乡,当中秋节人们都 ________ 时,王维却只能 ______________。
……
生:远在异乡,当春节人们都在吃团圆饭时,王维却只能一个人吃饭。
生:远在异乡,当端午节人们都在划龙舟、吃粽子时,王维却只能孤独地看着。
生:远在异乡,当中秋节人们都赏月、吃月饼时,王维却只能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师:是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远在异乡的王维看到身边的人家家团圆,难免会——
(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们读出了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亲人们在干什么?(出示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萸少一人”,生齐读)
师:对呀,他们在登高,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茱萸的图片)
师:长安离王维的家乡这么远,王维怎么会知道亲人们都登上了高处,头上插着茱萸呢?他真的看到了吗?真的知道了吗?
生:不是,那是他在想象。
师:王维想到亲人们结伴分茱萸,分到最后,发现——
(生读“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少一人”少了谁?
生:王维。
师:此时的王维最想做什么?
生:想马上回到家人的身边,和家人团聚。
师:前面四组的同学把自己当成王维,让我们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读出王维的心声吧。
(生按角色朗读)
师:你们读出了王维想要回家团圆的急迫。现在,你们就是王维的家人,你就是王维的哥哥,你就是王维的妹妹,还有你,你就是和王维一起玩耍、一起打
过架的小伙伴,在登高望远这天,插遍茱萸,却唯独少了王维,你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王维你在外面过得好吗?
生:王维你快回来和我们一起团圆吧。
师:后面四组的同学把自己当成王维的亲人,读出王维亲人们的心声吧。
(生按角色朗读)
师:王维感受到了家乡亲人的牵挂与思念,他内心应该是——
生:温暖的、美好的。
师:说得真好,“忆”字除了“思念”的意思外,还表示将美好情意记录在心。(出示“忆”字另一种汉字构字法)
家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呢?我们把这种牵挂放入诗句中再来读一读。(生齐读)
五、复沓引读,诵古诗
师:大家读得真有感情,一个个都是诗中的小王维,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合作读一读,我们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你们读完一句,老师重复最后三个字,
我们来试试。(师生合作复沓诵读)
师:看,我们多有默契,班上男女生配合试试,女生重复最后三个字。(男女生合作复沓诵读)
师:思念就像我们刚刚的朗读一样盘旋缠绕,就像美酒一样越酿越醇。王维 15 岁离开家乡,孤身在外,让我们再次跟随王维去感受他的思乡怀亲之情。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站在异乡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诵着——(生吟诵)
又一个离家的重阳节,我独自登上异乡的高山,回想遍插茱萸的团圆场面,低声地吟诵着——(生吟诵)
六、拓展延伸,读群诗
师:不仅王维在重阳节这天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在此之前,还有三位诗人在重阳节同登玄武山,分别写了一首诗(出示王勃的《蜀中九日》、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邵大震的《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请自由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借助注释读通意思。从诗中找到重阳节的习俗,圈出来,结合
你的预习和同伴说一说重阳节的习俗。(生自由朗读、圈画)
师:你们都从诗中找到了哪些习俗?
生:从“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句中,我找到了喝金花酒的习俗。
师:金花酒其实就是——
生:菊花酒。
(出示补充资料:菊花含有养生成分,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生:我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这句诗中找到了赏菊花的习俗。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找得很准确。
(出示补充资料: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中国古老的风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师:三首诗都提到了同一种习俗,你们找到了吗?
生:登高。
师:一个个都是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承人,真不错。
七、课堂小结,明主旨
师总结:孩子们,传统节日的形成是我们中华文明积淀凝聚的过程。深厚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根。通过四首古诗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悟到了诗人们透过古诗传达出的思乡情。课后请搜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爱古诗、爱传统文化的好少年,让我们一起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束今天的课。(配乐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