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态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通过探究活动验证外界环境对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
计对照实验。
难点: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在潮湿处的石块下、腐烂的木料下,经常发现有一种灰色的小虫子,即上面的动物——鼠妇。当揭开石块,它们便四散奔逃,再次在石块等处隐藏起来。再次揭开,再次逃离……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4——P16页相关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此问题?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二、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作出假设要有依据,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和事实。)
三、制订计划: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制订计划
实验材料:10只健康鼠妇,湿土,透明的塑料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思路: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除变量外
。
①在纸盒内铺上一层薄薄的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 和
两种环境。
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光
其它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
阴暗
明亮
环境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9分钟 10分钟 11分钟
明亮
阴暗
④各组重复多次。
⑤计算全班各组第11分钟的平均值。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平均值
明亮
阴暗
观察实验视频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四、实施计划:实验探究,获得实验数据。
五、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获得结论。
六、表达与交流。
思考:
1.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答:光 、温度、 水分。
思考:
1.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答: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一致。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行吗?
答:用一只鼠妇做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可以减小误差。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第11分钟的平均值?
答:可以减小误差
4.为什么装置要一边遮光、一边不遮光?
答:设置对照。一组光照、一组阴暗。
对照实验小结
像这样,除了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课堂小结
特别强调: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1.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C.左右两侧的湿度都应适宜
D.左右两侧黄粉虫数量可以不同
2.据观察,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柳条鱼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产卵,这固然可能与季节性水温的高低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柳条鱼体内存在着一个固有的生物钟。上述思维过程在生命科学探究中属于( )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 D.得出结论
位置 黄粉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5 ℃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黑暗 25 ℃ 干燥
B
C
3.某生物兴趣小组就“水温对蛙卵的孵化是否有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A
课堂练习
1.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 。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 ,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
(写出一条即可)。
睡眠时长
误差
减少
睡眠不足会使小鼠的学习能力逐渐减弱
学习期间保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