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2节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课时)
学会科学探究的
基本过程和方法!
探究是指通过类似科学研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什么是探究?
情
景
导
入
肉汤里面究竟有什么?
一瓶小小的肉汤,竟然改变了微生物学!
路易斯·巴斯德,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巴斯德对肉汤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呢?
阅读P14,思考下列问题:
1.巴斯德探究肉汤变质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2.巴斯德提出了什么问题?
3.根据这个问题作出了什么假设?
4.制订计划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个实验呢?
(参考P24“探究技能”之对照实验)
5.如何实施计划?结果是?
6.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没过多久就变质了!
装在敞口瓶里煮沸的肉汤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细菌
巴斯德经过观察后发现,肉汤里出现了细菌!
这些细菌从哪里来的呢?
巴斯德:我该如何证实我的想法呢?
我认为:细菌是从空气中跑到肉汤里去的!
不对!肉汤会自动生出细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都加入肉汤;
其中一个烧瓶拉制成
弯曲的鹅颈状。
细菌进入不了肉汤里。
细菌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
设置对照原则
对照组
实验组
制订计划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烧瓶同时做这个实验呢?
(参考P24“探究技能”之对照实验)
加热至沸腾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1.为什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和细菌有关吗?
2.请比较两个烧瓶的异同点有哪些?
单一变量原则
为什么鹅颈瓶内的肉汤没有变质呢?
原因:细菌无法通过鹅颈进入瓶内,所以肉汤没有变质。
得出结论?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结论,巴斯德在四年后,打破了鹅颈瓶。几天后,肉汤就开始变质了!
是空气中的细菌使肉汤变质
几天后
四年后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到肉汤里,然后使得肉汤变质。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步骤——P17
针对你自己的假设,设计一个
实验,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知识链接:我国华东地区饲养的淡水鱼类最适合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
夏天气温会升高,深秋气温会降低,鱼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你的问题是:
你的假设是:
你的计划是:
你准备如何实施:
你的结论是:
请你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来进行探究活动:
实验材料:金鱼大小等同三条、鱼网、温度计、两个小鱼缸(也可用大
烧杯或水槽代替)、冰块或热水、秒表等。
1.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金鱼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否会收到影响?
2.作出假设:金鱼生活在水中,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3.制订计划: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金鱼在常温下呼吸的次数;
2.改变水温,升高或降低10℃左右,待金鱼安静后再记录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4.实施计划
根据上述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为什么要在同一温度下重复多次测试金鱼的呼吸次数?
水温 金鱼呼吸次数 (次/分) 平均值
(次/分)
常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降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升温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如何设计统计表格?
5.得出结论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______;
水温降低,金鱼的呼吸频率_______。
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_____明显的影响。
增加
减慢
有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作出假设
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
单一变量原则
设置对照原则
1.(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发现蚂蚁排成一队向前爬,问妈妈:“是前面蚂蚁留下了信息吗?”此句话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得出结论2.(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天宫课堂”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向我们展示了“用筷子喝茶”的挑战实验:将飘浮在太空舱中形似果冻的“茶水”夹起,像吃菜一样放入口中。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A
C
课堂检测
3.(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具有探究价值。下列问题提得最好的是( )
A.紫薇花和木槿花哪种更漂亮 B.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C.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 D.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4.(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发现蚂蚁排成一队向前爬,问妈妈:“是前面蚂蚁留下了信息吗?”此句话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得出结论
D
A
5.(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
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
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
D.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
A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