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同步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章丘地方特产的描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的是( )
A.爆炒鲍家芹菜 B.烧制龙山黑陶
C.切割“章丘黑”大理石 D.酿造相公陈醋
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成语中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破釜沉舟 B.凿壁偷光 C.火上浇油 D.聚沙成塔
3、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刻划 B.闻气味 C.石墨导电 D.点燃蜡烛
4、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楠木制舟 C.五谷酿酒 D.沙里淘金
5、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6、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7、体育课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8、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9、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夏天雪糕慢慢融化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
10、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11、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
A.量筒 B.细口瓶 C.试管 D.玻璃管
12、太原是一个多彩的城市,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古县城闪烁着多彩的霓虹灯 B.节日里燃放的烟花
C.用丹青墨笔绘制的宣传画作 D.迎泽公园各种鲜花的颜色
13、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4、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A.1/2 B.1/4 C.1/3 D.2/3
15、我国历史悠久,下列古代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杂粮酿醋 B.铁水铸鼎
C.冶炼金属 D.烧制瓷器
16、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二、填空题。
17、生活处处化学,请列举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四种化学制品:
.
1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 ______中出现的浑浊多,说明 ______中二氧化碳多。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中 ______,在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少。
19、如图所示的操作,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回答其导致的相应后果.
(1)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2)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3)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20、将下列序号填在合适的地方:①石蜡熔化 ②水是无色液体 ③酒精易燃烧④汽油挥发 ⑤食盐能溶解在水中 ⑥铁生锈,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1、下面是某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2、一同学在称量某固体物质质量时,把物体和砝码放倒了,最后所得质量为M克,其中游码为m克,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23、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去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描述镁带燃烧的现象_____ ,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____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
四、、实验题。
24、许多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如图),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讨论】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的感觉: 。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解释与结论】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同步选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章丘地方特产的描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的是( )
A.爆炒鲍家芹菜 B.烧制龙山黑陶
C.切割“章丘黑”大理石 D.酿造相公陈醋
【答案】C
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成语中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破釜沉舟 B.凿壁偷光 C.火上浇油 D.聚沙成塔
【答案】C
3、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刻划 B.闻气味 C.石墨导电 D.点燃蜡烛
【答案】D
4、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楠木制舟 C.五谷酿酒 D.沙里淘金
【答案】C
5、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答案】D
6、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水蒸气 D.氧气
【答案】C
7、体育课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D
8、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答案】C
9、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夏天雪糕慢慢融化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
【答案】C
10、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答案】A
11、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 )
A.量筒 B.细口瓶 C.试管 D.玻璃管
【答案】A
12、太原是一个多彩的城市,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古县城闪烁着多彩的霓虹灯 B.节日里燃放的烟花
C.用丹青墨笔绘制的宣传画作 D.迎泽公园各种鲜花的颜色
【答案】B
13、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C
14、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A.1/2 B.1/4 C.1/3 D.2/3
【答案】C
15、我国历史悠久,下列古代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杂粮酿醋 B.铁水铸鼎
C.冶炼金属 D.烧制瓷器
【答案】B
16、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A
二、填空题。
17、生活处处化学,请列举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四种化学制品:
.
【答案】合成纤维制成的衣物;高钙牛奶;钢筋;汽油
1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 ______中出现的浑浊多,说明 ______中二氧化碳多。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中 ______,在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______少。
【答案】(1)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 呼出气体
(2)小木条正常燃烧 小木条熄灭 氧气含量
19、如图所示的操作,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回答其导致的相应后果.
(1)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2)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3)图中的错误有________,导致的后果________.
【答案】(1)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流出
(2)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
(3)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20、将下列序号填在合适的地方:①石蜡熔化 ②水是无色液体 ③酒精易燃烧④汽油挥发 ⑤食盐能溶解在水中 ⑥铁生锈,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1)②⑤ (2)③ (3)①④ (4)⑥
21、下面是某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答案】(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 (5)反思与评价
22、一同学在称量某固体物质质量时,把物体和砝码放倒了,最后所得质量为M克,其中游码为m克,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___.
【答案】(M-2m)克
三、阅读题。
23、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去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描述镁带燃烧的现象_____ ,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____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
【答案】(1)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变化
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镁+氧气氧化镁
(2)化学变化 一定
(3)物理变化 不一定 (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四、、实验题。
24、许多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如图),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 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讨论】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的感觉: 。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解释与结论】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1)发热或发烫 水 化学
(2)发热或发烫 物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