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经历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速度概念的建立。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物理计算题的书写过程
三、教学分析
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第19页和第20页并完成导学案,“自主先学”部分,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课上利用“合作探究”预设的问题探究出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因为有数学学习过程中速度的计算,所以容易接受。单位换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强化练习。最后一部分是物理计算题的书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示范很重要,学生掌握时会有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导弹从发射到击中1 000 km处的目标用10分钟;飞机从济南飞往500 km外的南京用1个小时.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快慢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
(二)新课讲解
(二)引出速度定义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视频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运动情况都一样吗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 判断依据是什么 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 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 琼斯以10秒75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二)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4、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