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等高线地形图
冥思苦想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第24页,找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第24页,找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比较项目 海拔 相对高度
定义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示 举例 甲处海拔为1500米,乙处海拔为500米 甲、乙两处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500米=1000米
应用 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开动脑筋
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思考什么是等高线,它是如何画出来的?
开动脑筋
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思考什么是等高线,它是如何画出来的?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没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如右图的等高距是50米。
等高线的绘制:见右图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图中,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的位置。归纳它们的等高线特点。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图中,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的位置。归纳它们的等高线特点。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图中,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的位置。归纳它们的等高线特点。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地形部位 表示方法 说明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 中部高,四周低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处能形成河流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比较低洼的部位 相邻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 等高线重叠 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第26页活动
1.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判断坡度的陡缓情况,C点到山顶A与B点到山顶A相比,等高线比较稀疏,所以坡度相对比较缓,爬山容易。
2.陡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缓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3.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是山峰。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的为山脊。
课程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判读
海拔
相对高度
坡度的陡缓
地形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与等深线
考试了!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