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1 15:5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
观察我国“风云四号”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黑暗的区域?
观察思考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第11页,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与周期。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本第11页,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与周期。
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温馨提示: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
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小组合作,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合作探究
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结论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合作探究
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在同一时刻,东边比西边更早见到太阳。
结论二: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合作探究
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3.由于地球的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也就产生了太阳的每天东升西落现象。
结论三: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合作探究
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结论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总结:
结论二: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结论三: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拓展提升
阅读课本第12页阅读材料,完成以下空格
1.“地心说”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是 。
2.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的“日心说”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 的同时又不断围绕 公转,其代表作是 。
3.在教材第12页图1.15“‘日心说’示意”中,可看出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地球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围绕地球运动的是 。
拓展提升
阅读课本第12也阅读材料,完成以下空格
1.“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其代表作是《天体运行论》。
3.在教材第12页图1.15“‘日心说’示意”中,可看出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地球位于金星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围绕地球运动的是月球。
课程小结
地球的自转
定义
特点
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约24小时,即一天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自转轴
地理现象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
同一地点产生昼夜更替
考试了!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