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地理 选择性必修3 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 地理 选择性必修3 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1 09: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秦岭东部的绿色明珠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生态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图文资料、视频,说出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分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通过收集资料和情景剧,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
牛背梁
生态退家园衰

合作探究一
材料1: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是国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牛背梁位于秦岭东段,横跨主脊南北,地处陕西宁陕、柞水、长安三县交界处,距离西安市仅90千米,主峰海拔2802米,分布有旬河、石砭峪河、乾佑河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山区居民毁林开荒,大面积砍伐树木,割竹,烧炭,挖草药及周边地区和国有林场的经营性采伐,致使羚牛栖息地遭到破坏,极大威胁着羚牛的生息繁衍,使羚牛成为国家濒危动物之一。牛背梁地区涉及三县四镇38个自然行政村,人口15000余人,柞水县等地区在1994年全部被省政府确认为贫困村。
分析牛背梁地区大规模破坏森林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请用思维导图表示。
长期贫困
森林破坏
自然
环境
社会经济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能力减弱
水资源减少
野生动物减少
资源获取受阻
生态安全问题
长期渐进的过程
合作探究一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气候恶化,旱涝频发
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安全: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分析牛背梁地区大规模破坏森林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思维导图)
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生态功能下降
提供服务
不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生态问题
靠山吃山
生态安全问题会严重到影响
国家安全吗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林草复
生态兴

自然保护区:
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生态系统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野生生物
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自然遗迹
山东临朐山旺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类型
自然
生态系统类
野生生物类
自然遗迹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野生动物类型
野生植物类型
地质遗迹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
唯一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实验区,面积657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0%;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缓冲区,面积411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1%;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核心区,面积572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9%;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羚牛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图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部结构图
合作探究二
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分别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采取哪些措施恢复羚牛的栖息地,请完成图1连线。
合作探究二
材料3:2011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被正式批复发展生态旅游,按照“一区三线”设计。“一区”即生态旅游小区,位于保护区东北部实验区内,“三线”即除生态旅游小区外,依托210国道,沙柞公路的便利交通条件,在保护区的西部、南部的实验区内设立了3条生态旅游线路。
2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时,如何协调道路建设与羚牛栖息地保护?
材料2: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对所有宜林地实行封山育林(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定期封山恢复植被),规模化的退耕还林,对宜林的荒山坡地进行人工林改造。
合作探究二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
植树造林
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分别在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采取哪些措施恢复羚牛的栖息地?
核心区,缓冲区主要是封山育林,以自然恢复为主
实验区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人工修复为主
恢复生态的中心以维护生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
合作探究二
2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开发旅游时如何协调道路建设与羚牛栖息地的保护
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羚牛栖息地
在经过羚牛栖息地时,建设羚牛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
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因地制宜
靠山养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2020年4月习近平陕西行首站探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
生态兴家国安

秦岭脚下的生态卫士
1 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万美元
2 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万美元
3 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万美元
4 涵养水源价值约3.75万美元
5 为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约3.12万美元
6 产生蛋白质价值价值约0.25万美元
总共价值高达约19.6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万元。
一棵50年树龄的树
森林筹算
种质 资源库
国家生态文明科普基地
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基地
森林体验基地
探究结束后,小组代表上台张贴,展示本组想法并讲解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共同探讨
归纳设立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小组讨论一分钟,并进行简要归纳,将要点用较大字号
写到卡纸上
合作探究三
保护自然本底
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储备物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生态服务
作为“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石
国家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靠山富山
生态扶贫样板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47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2年2月国家批准建立5个国家公园
地图出自2019普通高中教科书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67页 图2-2-4
成绩来之不易
前路任重道远
2018年
2021年
总结
生态退,家园衰
林草复,生态兴
生态兴,家国安
保护自然本底
储备物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生态服务
作“天然实验室”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系统自身受到破坏
不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
必要性
意义
措施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概念、类型
恢复、保护措施
设 立 自 然 保 护 区
作业
课后调查(通过网络)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的具体措施和成效,阐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以地理小论文的形式呈现。
检测
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象至少需10~12平方千米的采食范围。近年来,西双版纳的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勐养自然保护区中人象冲突的原因不包括
A.保护区面积过大 B.人类活动增多
C.公路阻碍大象迁徙 D.农作物属于大象食谱
2.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适当增加人工投食  ②建设生物通道 
③全部生态移民  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  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检测
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如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大熊猫国家公园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
检测
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如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4.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
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