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
A.孔子 B.墨子 C.孙子 D.老子
2.《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3.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
A.道的思想 B.无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以柔克刚思想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
5.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崇尚“自然” C.克己复礼 D.民贵君轻
6.请你仔细观察下图,椭圆形标注里的问号应该是下面哪一句话?(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无为,则无不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7.《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8.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所示)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9.2015 年,习近平主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 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0.“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评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A.以民为本 B.崇德尚贤 C.天人合一 D.兼爱非攻
13.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14.图中所示一书中说:“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慈母有败子。”“华而不实,虚而无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观点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5.《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6.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7.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8.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19.“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20.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分封制的实行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二、综合题
2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空前活跃,涌现出众多伟大的思想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材料二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如果立法严厉明确,犯了法就像跌进了深谷,必死无疑,就没人敢犯法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图1 图2 图3
(1)材料一中的“他”是何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一中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写出一点即可)
(3)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
(4)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这种思想繁荣局面称为什么?
(5)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故“道法自然”与老子有关。
2.【答案】D
【精析】材料的意思是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符合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D符合题意。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排除。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是墨家的思想,故B排除。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故C排除。
3.【答案】C
【精析】“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中都隐含着对立的两方面,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选C项;老子认为,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这就是老子的道德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热,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以柔克刚思想是辩证法思想中的一种,排除D项。
4.【答案】B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题干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而达人”都体现了“仁”的思想,故选B项;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排除A项;法家学派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体现依法治国思想,排除C项;兵家学派战略思想中心为“上兵伐谋”,“知己知彼”,排除D项。
5.【答案】A
【精析】根据题干“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 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选A项;崇尚“自然”是道家的观点,排除B项;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6.【答案】A
【精析】根据图片“孔子讲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政治上,孔子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孔子的思想后来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无为,则无不治”是道家的观点,故B排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观点,故C排除。“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兵家的观点,故D排除。
7.【答案】C
【精析】这句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意是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约束,百姓会因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体现了德政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德政,没有提及民本,排除A项;无为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排除B项;兼爱思想是墨家的思想,排除D项。
8.【答案】A
【精析】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经济政治制度;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故选A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朝统一后,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C项;民族关系的发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9.【答案】C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要求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体现的正是墨子的观点。故选C项。
10.【答案】C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儒家代表,主张政在得民,民贵君轻,实行仁政;庄子是道家代表,主张道法自然;墨子是墨家代表,主张尚贤、节约、兼爱、非攻;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故本题选C项。
11.【答案】D
【精析】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和“民本”的思想。材料中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都体现出对于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出民本的思想,D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没有说明选贤的信息,排除A;材料强调民本思想,尚未提及礼的内容,排除B;材料强调民、庶人的重要性,尚未提及军事上的富国强兵,排除C。故选D。
12.【答案】A
【精析】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以百姓心为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都体现了人民的重要性,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A项;崇德尚贤、天人合一、兼爱非攻题干都未体现,排除B、C、D项。
13.【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选C项;老子,春秋后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与题干时间、主张不符,排除A项;墨子,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治”。因此,B.D项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B.D项。
14.【答案】D
【精析】依据题干信息“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和“韩非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法治国,故D正确;“无为而治“属于道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儒家主张“仁政”治国,排除B项;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精析】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诸子百家,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我们区分这些派别的主要依据是看其代表人物的政治主张。本题中商君在政治上主张“内立法度”,因此可推断商君即商鞅应属于法家。故本题选择C。
16.【答案】C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仁”“信”、墨家主张的“兼爱”、法家主张的以“法”治国。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养分。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答案是C。
17.【答案】A
【精析】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说法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以不同的教育,符合题意。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说法错误,儒家主张“爱人”,不符合题意。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说法错误,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不符合题意。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说法正确,法家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精析】从题干“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可推断出“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积极展开激烈的辩论和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思想文化,诸侯争霸、私学兴起和商鞅变法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
19.【答案】D
【精析】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故选D。
20.【答案】D
【精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的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二、综合题
21.【答案】
(1)孔子;核心思想是“仁”
(2)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要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学习过程中坚持复习;保持好奇心,向他人求教。(任意一点即可)
(3)图1反映了道家思想;图2反映了法家思想;图3反映了儒家思想。
(4)百家争鸣
(5)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精析】
(1)根据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结合所学可知,“他”指的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
(2)本题是开放性设问,根据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可得出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要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学习过程中坚持复习;保持好奇心,向他人求教。
(3)根据材料二图1,“无为而治”结合所学可知是老子提出的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根据图2“立法严厉明确”可知是韩非提出的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梳理君主权威;根据图3“为政以德”可知是孔子提出的仁政,儒家思想。
(4)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5)本题是开放题,结合材料及所学言之有理即可。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