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 第三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含羞草受到触碰时会合拢。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郁金香白天开放,傍晚闭合 B.窗台上植物的茎向窗外生长
C.根向水生长 D.茎背地生长
2.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利用胚芽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3.郁金香的花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以下植物的感应性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
B.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C.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
D.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4.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是作用很大,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
B.激素通过导管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C.胰岛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
5.“双减”政策要求保证中小华生的睡眠时间。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将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以下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是( )
A.呆小症 B.侏儒症 C.甲亢 D.巨人症
6.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会明显降低,可能是降糖药会促进人体分泌( )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肠液和胰液
7.当无意中碰到高温的物体时,我们的手会立即缩回,这是一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
B.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大脑
C.如果结构④受损,该反射活动仍能完成
D.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8.在2023年的3.15晚会上,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一些企业生产的劣质电动车头盔。某人骑行电动车佩戴该劣质头盔,发生车祸后变成没有意识、不能自主活动的植物人,可推测他一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大脑 B.脊髓 C.小脑 D.脑千
9.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自来进行对话。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时,ChatGPT 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2-1-c-n-j-y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10.“孔雀开屏求爱”、“斑马为食互斗”、“刺猬缩团自卫”、“蜜蜂分工筑巢”分别属于动物的( )
A.繁殖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B.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
C.防御行为、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社群行为
D.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11.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喜鹊筑巢 B.鱼类洄游 C.鹦鹉学舌 D.孔雀开屏
12.下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 www-2-1-cnjy-com
A.与生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13.2022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中国女足姑娘时隔16年,再次捧起亚洲杯冠军。这一刻,群情激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www.21-cn-jy.com
A. 比赛过程中女足姑娘们汗流浃背,此时她们产热大于散热
B.运动员快速奔跑时,呼吸、心跳加快,体内供能增多,代谢加快
C.门将精准地将球扑出,这一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下完成
D.观众听到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热血沸腾,高声欢呼,这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14.2022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完美落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跑步中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C.皮肤血管舒张可以增加体表散热
D.大汗淋漓的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15.小曙因感冒在家安静休息,他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其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C.小曙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小曙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
16.天宫课堂第三课刘洋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已从饱满的种子变成了水稻植株。不过,它们的样子看起来东倒西歪,这主要是因为失去了 的刺激,水稻的茎生长方向也变得杂乱无章了,但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植物还具有 性。
将种有植株的两相同盆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独立的黑暗房间内,且将光源摆放在不同位置照射植株,经一段时间后,其生长状况如图一所示,若此时把光源移开,再经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生长方向。若图二为预测茎生长方向的示意图,则甲、乙两处的茎生长方向分别为 、_____
。(填序号)
18.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整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
(1)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经吸收进入血液中。
(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_ 。
(3)为使降糖效果更佳、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人在餐后Ⅰ小时开始运动。请结合图甲分析医生建议的理由是: 。
19.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赛前训练时,某队员不小心碰到同伴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
(2)开赛时,运动员听见哨声就立即发球,这种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
(3)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0.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原来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了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你知道蚂蚁的食性吗?请写出:
。蚂蚁的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 行为,从获得的途径看属于 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受 控制。
(2)蚂蚁之间靠_______传递信息。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与其他蚂蚁碰撞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招呼同伴一起把食物搬回蚁穴,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 行为。
21.2023年5月10日,海曙区三位师生在海南文昌发射站共同见证了天舟六号的发射。他们在现场观看时能看清远处发射的场面和近处工作人员忙碌的场面,主要是因为眼球中 (填结构名称)的曲度可以调节的结果。成功升空时,他们不禁起立鼓掌,这种反射属于 反射,同时感到热血沸腾,伴随着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脸颊发热,是由于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 (选填“增加”或”减少”)的结果,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的共同调节。
22.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导致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1)比较甲、乙两幅图,当人体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人体皮肤中的血管情况如图 (选填“甲”或“乙")。 21·世纪*教育网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内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选填字母)
A.产热量减少 B.骨骼肌颤抖增加
C.汗毛竖直,汗腺几乎不分泌 D.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3)通常情况下,人体都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是人体通过 调节控制完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觉得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还是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图中A、B、C、D均为琼脂块。a、b、c、d为去掉尖端的且长度相等的胚芽鞘。 21·cn·jy·com
(1)其中一小组成员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是甲实验中的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乙实验中的植物直立生长,从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另一小组成员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将经过甲图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上(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4个胚芽鞘的生长长度情况,胚芽鞘的长度分别用a、b、c、d来表示。
①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a=b=d>c,说明 ;
②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a、b、c、d从大到小排序),说明是另一种情况。
24.为研究睡眠状况对人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一]为研究睡眠不足对智力的影响,选取2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分别在睡眠不足和正常作息状态下进行同一项智力训练,记录他们实验前后该项智力测试得分,结果如表格所示。
组别 实验前得分 24小时后得分 56小时后得分
睡眠不足组 74 76 73
作息正常组 69 73 82
[实验二]研究并获取不同睡眠状况幼鼠的生长情况,还获取了相对应幼鼠在不同睡眠状况的部分生理指标,结果如甲、图乙。【出处:21教育名师】
(1)实验一中,为排除偶然性及个体差异,对智力测试得分如何正确处理:取该组成员的 。
(2)实验二的研究变量 。
(3)由实验二图甲可知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分析图甲、图乙,请据图例举1个证据并简要分析成因: 。
25.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和谐社会,“醉驾入刑”已得到广泛认识,它有效地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表内数值单位为厘米)。
测定次数饮酒量 A组不饮酒 B组饮一杯啤酒 C组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8 48.7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0 51.3
请分析回答:
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是___________
;
(2)从实验中发现: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即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26.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①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②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③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④(待填);
⑤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将 ;
A.大幅降低 B.相对稳定 C.波动很大
(2)写出实验过程第4步的操作过程 ;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解答题(共21分)
27.(10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 ____性.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 ;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
28.(4分)请根据下边的图示回答问题
(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如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请回答,表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2)请分析正常人体中,血糖含量在饥饿状态和进食 前后不会出现很大波动的原因。
29.(7分)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通过科学测量得到珠峰最新最精确“身高”为8848.86米。在登顶过程中,登山队员们生理上会出现适应性的变化。
(1)如图为人体几种器官或组织的产热量百分比扇形图,图 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的产热情况。【来源:21cnj*y.co*m】
(2)当登山运动员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人会不由自主的颤抖,它的生理意义是
(3)登山运动员在登山之前暂住在珠峰大本营,外界气温很低,此时人体是如何调节皮肤直接散热,维持体温恒定的。
答案解析部分
1.A
生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会合拢,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立即作出的反应;
A.郁金香白天开放,傍晚闭合,是生物对外界刺激立即作出的反应,与题目所给的感应性类型相同,故A正确;21*cnjy*com
B.窗台上植物的茎向窗外生长,是生物对外界长期刺激作出的反应,与题目所给的感应性类型不相同,故B错误;
C.根向水生长,是生物对外界长期刺激作出的反应,与题目所给的感应性类型不相同,故C错误。
D.茎背地生长,是生物对外界长期刺激作出的反应,与题目所给的感应性类型不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A
在单侧光作用下,生长素自茎的顶端向背光面侧向沿薄壁组织向下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的细胞生长大于向光的一侧,这一生长差异引起向光弯曲。
A. 该实验中第1组和第2组对照可以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的特点,A正确;
B. 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没有涉及对照实验,B错误;
C. 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无法从现象上看出生长素的变化和分布情况,C错误;
D.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从该实验中无法得出该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A.
3.A
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应激性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感应性;植物的感应性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感性运动的刺激方向和运动方向无关;向性运动的刺激方向和运动方向有关,植物的向性运动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等;
A. 含羞草的小叶受到触碰后合拢 ,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感性运动;
B. 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
C. 横放的蚕豆幼苗的茎向上弯曲,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
D. 梨树的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体现了植物感应性中的向性运动;
故答案为:A.
4.D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五大内分泌腺是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胰腺;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五大内分泌腺是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和胰腺;唾液腺是外分泌腺,所以A错误;
B. 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流入血液并被输送到全身各处,B错误;
C.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会患上呆小症 ,D正确;
故答案为:D.
5.B
不同的激素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项生理活动。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
A、呆小症是因为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侏儒症是因为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符合题意;
C、甲亢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巨人症是因为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C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可以增加通往肌肉和心脏的血管;肠液和胰液促进食物的消化;
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所以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会明显降低,可能是降糖药会促进人体分泌胰岛素;
故答案为:C.
7.A
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一条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①,效应器为⑤ ,A正确;
B. 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中,B错误;
C. 如果结构④传出神经受损,该反射活动不能完成,效应器无法工作,C错误;
D. 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为①→②→③→④→⑤,D错误;
故答案为:A.
8.D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由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能控制人体的呼吸和循环过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反射中枢,有的反射受大脑控制。植物人没有意识、不能自主活动,但有呼吸和心跳,说明控制人体的呼吸和循环过程的脑干一定没有受损。
21cnjy.com
A、人的意识以及高级活动都由大脑皮层控制,植物人没有意识、不能自主活动,A不符合题意;
B、低级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等由脊髓控制,植物人不能自主活动,B不符合题意;
C、小脑控制身体平衡,C不符合题意;
D、脑干控制呼吸心跳,植物人有呼吸心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C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时,ChatGPT 相当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处理;感受器是用来感受刺激,产生信息的;传入神经是将信息传递到神经中枢;效应器是对处理的结果做出反应的;
故答案为:C
10.B
动物行为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社会行为等.
“孔雀开屏求爱”属于繁殖行为;“斑马为食互斗”属于攻击行为;“刺猬缩团自卫”属于防御行为;“蜜蜂分工筑巢”属于社群行为;
故答案为:B.
11.C
由分析可知,选项中的喜鹊筑巢、鱼类洄游、孔雀开屏的行为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鹦鹉学舌则是一种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故答案为:C。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2.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一定可以伴随动物的一生。
A. 与生俱有是先天性行为独有的特点;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独有的特点;
C.有利于生存和繁殖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共同的特点;
D.能伴随动物一生,是先天性行为独有的特点;
故答案为:C.
13.A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与生俱来的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脊髓等)参与完成;复杂反射是指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等;
A. 比赛过程中女足姑娘们汗流浃背,说明她们的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但是姑娘们恒定,说明此时她们散热等于产热,A错误;
B.运动员快速奔跑时,呼吸、心跳加快,体内供能增多,代谢加快 ,B正确;
C.门将精准地将球扑出,这一活动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下完成 。C正确;
D. 观众听到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热血沸腾,高声欢呼,属于后天学习的,有语言参与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D正确;
故答案为:A.
14.D
人是恒温动物,能保持自己的体温恒定在37度左右,所以只要是健康的人,就能一直保持自己的产热和散热平衡。
A.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蒸发散热是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速加快,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出汗为了增大散热量,人体体温保持动态平衡,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B
人体的温度是维持动态的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体温的恒定是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A. 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A正确;
B. 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 ,体温不断地下降,所以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B错误;
C. 小曙在11:00~13:00间,温度保持恒定,说明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C正确;
D. 小曙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正确;
故答案为:B.
16.重力;向水
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叫做植物的应激性;植物的应激性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感性运动中运动方向和刺激方向无关;向性运动中,运动方向和刺激方向有关,常见的向性运动有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光性等;
太空中没有引力,所以失去了重力,植物的根没有向地性,植物的茎没有了背地性,但是植物的大部分根都会扎到土壤去,是因为植物还具有向水性能够,植物是利用他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
故答案为:重力;向水
17.①;①
因为没有光照因素影响以后,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所以甲乙两组实验中植株都会成负向地性生长;
图一中,甲图体现了茎生长的向光性,同时说明向光性强于背地性;乙图既体现了背地性又体现了向光性。如果把光源移
开,茎只剩下了背地性,因此可以推测甲乙两处的茎皆如①方向生长。
故答案为:①;①
18.(1)葡萄糖
(2)效应器
(3)据图甲可知,血糖含量在餐后Ⅰ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由于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少,餐后血糖下降慢,此时开始运动,随着运动消耗能量,血糖下降更加明显
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含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糖类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最终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1)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中。
(2)一条完整的反射弧包含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 “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用来做出反应的,该反应是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的含量;
(3)因为据图甲可知,血糖含量在餐后Ⅰ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由于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少,餐后血糖下降慢,此时开始运动,随着运动消耗能量,细胞有氧呼吸或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增加,会使血糖下降更加明显;
故答案为:(1)葡萄糖(2)效应器(3) 据图甲可知,血糖含量在餐后Ⅰ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由于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少,餐后血糖下降慢,此时开始运动,随着运动消耗能量,血糖下降更加明显
19.(1)①③⑤④②
(2)条件反射;⑧
(3)激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
2·1·c·n·j·y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所以无意中手指突然碰到同伴的硬质首饰,立即缩回手,这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③→⑤→④→②;
(2)复杂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听到哨声后立即发球,此反射应属于复杂反射,是由⑧大脑皮层的参与完成的;
(3)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时,这是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故答案为:(1)①③⑤④②;(2)条件反射;⑧;(3)激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0.(1)喜吃甜食;取食;先天性;遗传物质
(2)气味;社会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2)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群体内部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哺乳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群体中分工合作时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
(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是因为蚂蚁喜欢甜食,蚂蚁的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取食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是生来就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2)蚂蚁之间靠气味传递信息。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与其他蚂蚁碰撞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招呼同伴一起把食物搬回蚁穴,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社会行为。
21.晶状体;条件;增加;神经和激素
条件反射是指经过后天学习的反射,它的神经中枢是大脑;肾上腺素可以扩张通往肌肉和血液的血管;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他们在现场观看时能看清远处发射的场面和近处工作人员忙碌的场面,主要是因为眼球中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的结果。条件反射是指经过后天学习的反射,它的神经中枢是大脑,所以成功升空时,他们不禁起立鼓掌,这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肾上腺素可以扩张通往肌肉和血液的血管,所以同时感到热血沸腾,伴随着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脸颊发热,是由于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的结果,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故答案为:晶状体、条件、增加、神经和激素
22.(1)乙
(2)B;C;D
(3)神经系统和激素
(1)低温时,人体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热量增大,散热量减少。
(3)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
(1)乙皮肤血管收缩,符合低温环境的血管变化;故答案为:乙。
(2)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热量增大,散热量减少。故答案为:B C D。
(3)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故答案为:神经系统和激素。
23.(1)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
(2)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d>a=b>c
植物的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使得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从而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1) 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使得背光侧生长的比向光侧块;所以会出现甲和乙的现象;
(2) ①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a=b=d>c,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
②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是d>a=b>c,说明是另一种情况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
故答案为:(1) 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 (2)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d>a=b>c
24.(1)平均值
(2))幼鼠的睡眠状况
(3)①幼鼠睡眠不足,会导致了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量下降,进而导致幼鼠生长缓慢、体重偏低; ②幼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不足而下降,会造成供氧能力,限制其生长发育。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实验一中,为排除偶然性及个体差异,对智力测试得分如何正确处理:取该组成员的平均值;
(2)实验二的研究变量幼鼠的睡眠状况(一组是正常睡眠,另一组是睡眠不足);
(3) ①幼鼠睡眠不足,会导致了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量下降,进而导致幼鼠生长缓慢、体重偏低; ②幼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不足而下降,会造成供氧能力,限制其生长发育。③睡眠不足使得白细胞数目减少,减弱了身体的抵抗力;
故答案为:(1)平均值(2) 幼鼠的睡眠状况(3)、①幼鼠睡眠不足,会导致了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量下降,进而导致幼鼠生长缓慢、体重偏低; ②幼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不足而下降,会造成供氧能力,限制其生长发育。
25.(1)眼、皮肤中的触觉小体
(2)大
(3)实验人数
实验题我们要先看题目研究的问题,从题干可得提出的是"测定反应速度”,按照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来进行。同时,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进行多次实验,通过多人进行实验。
酒精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危害知识;酒精会刺激人体的小脑,使人的平衡能力减弱,反应能力下降。
(1)“通过抓尺活动测人的反应快慢"的实验当中,是通过眼睛来接受信息,由神经将信息传导到大脑,由大脑做出反应。爸爸看到林子松开直尺,就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参与这个过程的感觉器官主要是眼和手上皮肤中的触觉小体。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实验人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
26.(1)B
(2)把甲乙组鼠均置于低温环境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合理即可)
(3)甲组小鼠体温逐渐下降,乙体温无明显变化
①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原理→提出实验假设→落实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②题中小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实验中,甲乙两组小白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而其他无关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因此温度在这里应该保持一致。
③若假设成立,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组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乙组保留了下丘脑则体温恒定,若假设不成立,即下丘脑不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乙两组体温都保持恒定。
(1)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2)实验中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两组小鼠应置于相同的温度环境。
(3)若假设成立,甲组小鼠不能保持体温恒定,乙组小鼠能保持体温恒定。
27.(1)Ⅱ;d;两重
(2)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据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
据图乙分析:①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
解:(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Ⅱ,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①③组的区别是顶芽的有无,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③组的区别是细胞分裂素的有无,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Ⅱd 两重(2)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28.(1)乙
(2)进食后,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感受器接受到血糖含量变化,神经中枢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量增多,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含量,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值,反之饥饿状态下,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到正常值,血糖含量正是在激素和神经系统的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下,维持基本稳定的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1)人的血糖含量一般为90毫克/100毫升,图中甲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属于糖尿病人进食后的血糖含量变化,乙属于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2)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1)乙 (2) 进食后,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感受器接受到血糖含量变化,神经中枢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量增多,胰岛素能降低血糖含量,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值,反之饥饿状态下,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到正常值,血糖含量正是在激素和神经系统的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下,维持基本稳定的。
29.(1)乙
(2)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3)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温恒定。
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登山队员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体温的。
(1)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明显增加,图乙可以表示登山队员在登山时候的产热情况。
(2)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出现颤抖现象,原因是在寒冷环境下,皮肤的感受器感受到外界的温度,将这种刺激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做出相应的调节, 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
(3)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温恒定。
故答案为:(1)乙(2) 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3)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温恒定。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