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 一分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丁、钟、元、迟、洗、背、刚”7个生字和立刀1个偏旁。会写“钟、丁、元”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第1、2自然段内容。
3.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推断,联系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教学重点】
会认“丁、钟、元、迟、洗、背、刚”7个生字和立刀1个偏旁。会写“钟、丁、元”3个字。
【教学难点】
能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动作演示等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联系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1.出示闹钟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生答:闹钟。
2.设疑:一分钟是60秒,1分钟能干什么呢?教师随机提问。
3.播放一分钟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感受一分钟能具体做的事。
4.元元同学因为晚起一分钟导致迟到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一分钟”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随文识字和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共6个自然段)
(2)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播放范读视频,学生边听边观察场景。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认读生字“丁、钟、元”。
“丁”是后鼻音,“钟”是后鼻音而且是翘舌,“元”是整体认读音节。
(2)指导书写“丁、钟、元”
①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空练习。
②教师进行书写提示。
③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钟练习,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④对学生书写规范、美观的作品进行投屏展示,全班评议。
(3)认读生字“迟”,学生交流识记得方法。
(4)理解课文。
①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提问:闹钟响时,元元在干什么?想什么?学生回答。
③模仿元元打了个哈欠的动作。
④再睡一分钟吧,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学生读出语气。
⑤分男女生朗读,比比谁读的更好。
⑥教师总结:第一自然段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元元不愿起床,认为一分钟很短,不会影响其他事情的侥幸心理。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认读生字“洗、背、刚”。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强调“背”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bēi”,“刚”的部首是利刀。
(2)理解课文
①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②提问:多睡一分钟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生答: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不能过去,要等灯变绿。
③师总结:元元因为偷懒睡多一分钟,在上学路上等红灯时叹息,说明他已经后悔贪睡了。
④请学生模仿元元的神情和语气读一读: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三、巩固认字
生字加减法:只显示其中一个让学生说一说。
①加一加:钅+中=钟 北+月=背
②减一减:远-辶=元 钉-钅=丁
归纳总结
梳理归纳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说说日常生活中起床的状态。
六、作业设计
1、预习课文3--6自然段内容。
2、放学后试试一分钟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请家长帮忙记录。
七、板书设计
一: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一分钟
二:上学过马路-刚想过-红灯亮了-早一分钟就好了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