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复习: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选择题
1.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D.南昌起义大爆发
2.“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有( )
A.中华民国建立 B.北伐战争胜利
C.张学良“改易旗帜” D.抗日战争胜利
3.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 )
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4.毛泽东曾对外国记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当年在南昌,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是指( )
A.建立了人民军队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进行了北伐战争
5.“这次上山,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积蓄革命力量找到了落脚点,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新的出发点。”材料中的“这次上山”(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1927年11月,大别山的农民们以极简陋的武装与敌激战,部队撤入山区时仅余72人。1930年初,工农红军已达7万余人,地方武装达10万人。与这些史实相符合的诊断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7.1934年12月,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改变原计划,向贵州进军,从而打乱敌人部署,初步扭转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使红军开始在军事上获得主动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遵义会议 B.通道转兵 C.巧渡金沙江 D.四渡赤水
8.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行军”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会宁会师 D.吴起镇会师
9.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金沙江、遵义、会宁
B.吴起镇、瑞金、遵义、泸定桥
C.遵义、瑞金、赤水河、会宁
D.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
10.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这一事件( )
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于1937年7月7日爆发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爆发于北平西南的宛平城
11.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蒋南翔振臂发出这样的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起了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此运动是
12.“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这是张学良送给蒋介石的挽联。世纪行过,遥想当年,当蒋介石飞赴西安,逼张学良继续攻打红军时,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3.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奥运健儿努力为国争光,让国歌频频响彻会场。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C.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14.1937年某日伦敦《泰晤士报》对中国的某次战役这样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影响。”这则材料描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5.下面两段材料共同佐证的惨剧发生在( )
自是日(12月13日)起,杀戮恐怖蔓延全城,敌方声称难民区内藏有军队,不顾国际信仰,公然违反国际救济委员会行政,冲入难民区内,按户搜查,凡貌似军人者,辄捆缚而去。十余日内,每日均有十余卡车满载【非】武装人民,向城外驶去,总计不下万人,惨遭屠杀。——《新中华报》 首都沦陷,敌军于十三日进城,到处纵火狂烧。猛烈之巨火浓烟,日夜笼罩全城,亘一阅月之久。此空前大火,使全城居民无时不在惊骇恐怖之中,其延烧区域,计有中华门、夫子庙、中华路、朱雀路、太平路、中正路、国府路、珠江路及陵园新村等地带,所有高大建筑及商店房屋,均付一炬,断垣颓壁,焦土无垠,凄惨情况,目不忍睹。——《新中华报》
A.北京 B.南京 C.武汉 D.重庆
16.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材料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17.著名作家减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邓世昌 B.左权 C.李宗仁 D.彭德怀
18.武汉是座英雄城市!回想当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与淞沪会战、长沙会战一并被载入史册
C.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9.“不见鬼子不挂弦”是电影《地雷战》中一句经典的台词。影片中,八路军支授民兵的铁制地雷越来越少,武器弹药稀缺,黄村赵家庄的民兵们必须得靠智慧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地雷。影片从八路军、民兵、妇女队、儿童团等方面表现出一幅胶东地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图卷。这部电影反映的是( )
A.建立民国 B.红军长征 C.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
20.下图是某段时期的数据统计,从图片的数据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历史概况是( )
A.国民大革命得到了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巩固
C.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壮大 D.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解放战争
21.学者王桧林用“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来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总体格局。其中“两个战场”的主要内在关系是( )
A.相互斗争 B.相互隔绝 C.相互配合 D.相互牵制
22.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的是( )
A.反法西斯战争首先从中国打响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D.中国将是战后重建和平的重要力量之一
23.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右图的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 B.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4.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如下学习资源。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虎门销烟》爱国影片邓世昌人物扫描义和团运动过程图片国共抗战战役汇总
A.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5.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是指( )
A.重庆谈判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遵义会议 D.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2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7.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毛泽东在土窑洞里,在马背上……,在陕北的沟沟峁峁(mǎo)上完成了他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在王家湾,毛泽东制定了“蘑菇”战术的作战方针。这“又一次‘长征’”的功绩是( )
A.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 B.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28.《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文中内容显示出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大跃进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9.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一开始便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B.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C.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0.如图是1949年底,漫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败退台湾》,画中一行人带着行李涉水逃难。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折射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 B.批判了腐败造成的流离失所
C.控诉了两岸人民的骨肉分离 D.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二、综合题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联手为统一】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结合所学及材料一回答国共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时的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武装反抗寻出路】
材料二:1927年4月12日,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搬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哪一军事行动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摒弃前嫌共对敌】
浴血战场民族壮歌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抗日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抗战灯塔中流砥柱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的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作战原则,对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 同舟共济全民抗战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空前觉醒和团结,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民族和地域,不分老幼和男女,同舟共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 得道多助国际支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
(3)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牢记历史以史为鉴】
材料三:2014年7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追忆往昔来反思】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心中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 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苏醒了。”“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什么重要的转折意义?
【红船精神】
材料二 上海是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习近平在瞻仰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井冈山精神】
材料三 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些策略的基础上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长征精神】
材料四
扩大会议最后做了下列决定:毛泽东同志选举委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5)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期中期末复习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专题框架
二.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第一次国共合作 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成果 成成 ① 创办黄埔军校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概况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② 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7月开始
目的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总司令 蒋介石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著名将领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著名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成就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结果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时间 1927年4月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统一 1928年底张学良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注意】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齐心协力(根本原因)(2)北伐目的明确,方针正确(3)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4)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5)北伐具正义性,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二)第一次国共对立(1927-1937)
1.中国共产党从历经挫折到开创新局面
从俄国式道路 南昌起义 背景 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国民党反动派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时间、地点 1927年8月1日、南昌
领导人 周恩来、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举行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从中国式道路 井冈山会师 (1)创建根据地: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从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2)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工农武装割据 组成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原则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实践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建立十几个根据地)② 革命武装力量壮大:红军发展到十万人;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④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红军长征 时间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直接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原因 党中央出现“左倾”错误
路线 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人甘肃→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结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在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内容 (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注意】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启示: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 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
结果 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影响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局部抗战 (1)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1)民族危机加剧: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爱国救亡运动高涨:1935年12月,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概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注意】
铭记张学良、杨虎成:拥有赤诚之心,秉持民族大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1.全民族抗战开始
七七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结果 卢沟桥失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列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军队 改编 (1)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2)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南京大屠杀 概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 概况 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1937 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台儿庄战役 概况 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概况 1938年6月开始,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影响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概况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后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概况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一溃千里。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概况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1000多人全部歼灭
意义 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毛泽东《论持久战》 背景 1938年,毛泽东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发表了《论持久战》
内容 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建立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措施 军事 战争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 战术: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
政治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经济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影响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战的整体
百团大战 目的 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注意】
国共两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4.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坚持抗战 史实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建立和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左权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2)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张自忠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殉国 (3)社会各阶层:各地青年学生、妇女、工人、文艺界、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都积极支援抗战 (4)全国各民族:以自发组建抗日武装、募捐支前等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斗争
意义 全民族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人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6月 地点 陕西西安
内容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战经验;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
日本投降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2)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10月25日,台湾日军投降,台湾光复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胜利原因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②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 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④美国、苏联等国际力量的配合和援助。
胜利意义 国内 ①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精神 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第二次国共对立(1946-1949)
重庆谈判
重庆 谈判 时间 1945年8月至10月10日
目的 (1)中国共产党方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国民党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人物 毛泽东、蒋介石
结果 (1)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 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人民解放战争
阶段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10月
战略防御阶段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②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1947年3月—6月
中共方针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 ①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②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放区土地改革
标志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影响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战略进攻阶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意义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阶段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官 参战部队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南京解放 概况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注意】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战方针正确。(2)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3)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经济腐败,失民心。
归纳提升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中国近代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异 背景 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民族矛盾加深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形式 共产党和国民党采用党外合作形式,各自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斗争对象 军阀和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同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期中期末复习: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选择题
1.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D.南昌起义大爆发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B项正确;中共一大召开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排除A项;《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排除C项;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D项。故选B项。
2.“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有( )
A.中华民国建立 B.北伐战争胜利
C.张学良“改易旗帜” D.抗日战争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1924—1927年间取得的巨大的革命成就是北伐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中华民国的建立是在1911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在1928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1945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3.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 ( )
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 B.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 D.军队由共产党组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因此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A项正确;当时是合作,排除BC两项;军队中有共产党党员,排除D项。故选A项。
4.毛泽东曾对外国记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当年在南昌,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是指( )
A.建立了人民军队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进行了北伐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想到,当年在南昌,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随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A项正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北伐战争都与南昌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5.“这次上山,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积蓄革命力量找到了落脚点,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新的出发点。”材料中的“这次上山”(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项正确;A项是中共一大,在上海,排除A项;B项是南昌起义,排除B项;D项是遵义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6.1927年11月,大别山的农民们以极简陋的武装与敌激战,部队撤入山区时仅余72人。1930年初,工农红军已达7万余人,地方武装达10万人。与这些史实相符合的诊断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11月,大别山的农民们以极简陋的武装与敌激战,部队撤入山区时仅余72人。1930年初,工农红军已达7万余人,地方武装达10万人。”可知,材料说明了1930年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比1927年时更强大。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损失严重。在分析了革命形势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其影响下出现了众多根据地。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项正确;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排除B项;毛泽东于1946年8月6日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排除C项;长征始于193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7.1934年12月,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改变原计划,向贵州进军,从而打乱敌人部署,初步扭转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使红军开始在军事上获得主动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遵义会议 B.通道转兵 C.巧渡金沙江 D.四渡赤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34年12月”“向贵州进军”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1934年12月召开的通道会议,当时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的湖南通道县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主要讨论了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进军方向,B项正确;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5年1月,巧渡金沙江和 四渡赤水都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与材料中的“1934年12月”时间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行军”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会宁会师 D.吴起镇会师
【答案】C
【解析】1934年红军在粉碎国民党进行的第五次围剿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经过两年的努力,红军终于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项正确;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9.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金沙江、遵义、会宁
B.吴起镇、瑞金、遵义、泸定桥
C.遵义、瑞金、赤水河、会宁
D.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由于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离开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一开始,红军经过英勇奋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是人员损失过半。于是,党和红军放弃了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雪山,通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1936年10月三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D项正确;在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才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排除A项;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排除B项;长征是从瑞金出发,排除C项;故选D项。
10.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这一事件( )
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于1937年7月7日爆发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爆发于北平西南的宛平城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蒋南翔振臂发出这样的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起了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此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游行
【答案】C
【解析】根据“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华北事变,华北事变后中共领导了一二九运动,C项正确;五四运动、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运动是在日本侵华之前,排除AB项;反饥饿反内战游行是在日本侵华失败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2.“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这是张学良送给蒋介石的挽联。世纪行过,遥想当年,当蒋介石飞赴西安,逼张学良继续攻打红军时,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联系所学可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 ,反映的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项正确;皖南事变与张学良无关,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卢沟桥事变与张学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奥运健儿努力为国争光,让国歌频频响彻会场。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C.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B项正确;1927年以后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三大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4.1937年某日伦敦《泰晤士报》对中国的某次战役这样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影响。”这则材料描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1937年”“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不是发生在上海,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C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5.下面两段材料共同佐证的惨剧发生在( )
自是日(12月13日)起,杀戮恐怖蔓延全城,敌方声称难民区内藏有军队,不顾国际信仰,公然违反国际救济委员会行政,冲入难民区内,按户搜查,凡貌似军人者,辄捆缚而去。十余日内,每日均有十余卡车满载【非】武装人民,向城外驶去,总计不下万人,惨遭屠杀。——《新中华报》 首都沦陷,敌军于十三日进城,到处纵火狂烧。猛烈之巨火浓烟,日夜笼罩全城,亘一阅月之久。此空前大火,使全城居民无时不在惊骇恐怖之中,其延烧区域,计有中华门、夫子庙、中华路、朱雀路、太平路、中正路、国府路、珠江路及陵园新村等地带,所有高大建筑及商店房屋,均付一炬,断垣颓壁,焦土无垠,凄惨情况,目不忍睹。——《新中华报》
A.北京 B.南京 C.武汉 D.重庆
【答案】B
【解析】根据“自是日(12月13日)起,杀戮恐怖蔓延全城”“首都沦陷,敌军于十三日进城,到处纵火狂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遇难人数超过30万。所以两则材料描述的都是南京大屠杀,B项正确;日本没有在北京、武汉和重庆进行大屠杀,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材料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主要是第五战区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充满爱国热情地英勇作战的结果,还有一个原因是得到鲁南爱国民众的有力支持,他们一村一村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山西省,参战部队是八路军115师,排除A项;第三次长沙会战在湖南省,军队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排除C项;百团大战在华北,八路军105各团参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7.著名作家减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邓世昌 B.左权 C.李宗仁 D.彭德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中,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上,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C项正确;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的抗日英雄, 左权、 彭德怀是共产党敌后敌后战场的指挥者,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8.武汉是座英雄城市!回想当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与淞沪会战、长沙会战一并被载入史册
C.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对阶段,D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与淞沪会战、长沙会战一并被载入史册是它的重大意义,台儿庄战役 成为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9.“不见鬼子不挂弦”是电影《地雷战》中一句经典的台词。影片中,八路军支授民兵的铁制地雷越来越少,武器弹药稀缺,黄村赵家庄的民兵们必须得靠智慧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地雷。影片从八路军、民兵、妇女队、儿童团等方面表现出一幅胶东地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图卷。这部电影反映的是( )
A.建立民国 B.红军长征 C.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不见鬼子不挂弦”“影片从八路军、民兵、妇女队、儿童团等方面表现出一幅胶东地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图卷。”结合所学可知,“鬼子”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进行敌后抗日的史实,C项正确;建立民国时共产党还未成立,排除A项;红军长征、解放战争都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排除BD项。故选C项。
20.下图是某段时期的数据统计,从图片的数据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历史概况是( )
A.国民大革命得到了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巩固
C.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壮大 D.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的数据信息:1937年---1940年间,共产党员、军队、根据”等信息可知,1937年---1940年间共产党员人数、军队和根据地均迅速增长,这表明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壮大,C项正确;据材料1937---1940年间可知,材料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1927---1936年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1937---1940年间”可知,材料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而非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1.学者王桧林用“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来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总体格局。其中“两个战场”的主要内在关系是( )
A.相互斗争 B.相互隔绝 C.相互配合 D.相互牵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是指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C项正确;两个战场虽然偶尔存在相互斗争,但是主要内在关系还是相互配合,排除A项;相互隔绝、相互牵制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2.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的是( )
A.反法西斯战争首先从中国打响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D.中国将是战后重建和平的重要力量之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正确;反法西斯战争首先从中国打响,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材料不是强调各国联合,排除C项;题干材料说明不了中国将是战后重建和平的重要力量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23.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右图的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 B.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答案】B
【解析】老照片中四幅图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外国华侨以及少数民族都在抗击日军,体现出全民族抗战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还体现出海外华侨和少数民族的抗日,A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1937年9月,排除C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194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4.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如下学习资源。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虎门销烟》爱国影片邓世昌人物扫描义和团运动过程图片国共抗战战役汇总
A.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的民族英雄,义和团是反帝爱国运动,而抗战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因此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排除A项;《虎门销烟》与 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无关,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才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5.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是指( )
A.重庆谈判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遵义会议 D.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重庆谈判,探讨如何和平建国的大事,所以说“大喜事”是指重庆谈判,A项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抗日战争时期,遵义会议是1935年长征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开始是1924年,均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不符合,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6.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B项正确;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排除A项; 1947年3月,蒋介石不甘心对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失败,又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排除C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27.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毛泽东在土窑洞里,在马背上……,在陕北的沟沟峁峁(mǎo)上完成了他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在王家湾,毛泽东制定了“蘑菇”战术的作战方针。这“又一次‘长征’”的功绩是( )
A.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 B.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C.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与题干关键词“毛泽东”“陕北”“‘蘑菇’战术”相符,C项正确;取得了青化砭、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8.《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一书中写道:“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文中内容显示出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大跃进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C
【解析】依据“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和所学知识,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而使得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C项正确;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发动,排除B项;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9.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一开始便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 B.中国战场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C.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正确;A项与长征胜利有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而不是抗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反攻,而不是决战,排除C项。故选D项。
30.如图是1949年底,漫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败退台湾》,画中一行人带着行李涉水逃难。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折射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 B.批判了腐败造成的流离失所
C.控诉了两岸人民的骨肉分离 D.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答案】A
【解析】依据“1949年底,漫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败退台湾》,画中一行人带着行李涉水逃难”和所学知识,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并继续向全国进军,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因此该漫画折射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国民党腐败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也没有体现两岸人民的骨肉分离,排除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二、综合题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联手为统一】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结合所学及材料一回答国共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时的国共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武装反抗寻出路】
材料二:1927年4月12日,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搬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哪一军事行动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摒弃前嫌共对敌】
浴血战场民族壮歌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抗日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前仆后继,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 抗战灯塔中流砥柱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的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作战原则,对抗日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 同舟共济全民抗战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空前觉醒和团结,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民族和地域,不分老幼和男女,同舟共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 得道多助国际支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
(3)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牢记历史以史为鉴】
材料三:2014年7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追忆往昔来反思】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反帝反封建;创办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由合作到对立;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4)教育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5)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当时的国共合作取得成功是要创办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根据材料二“1927年4月12日,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搬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可知,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变化是由合作到对立。据所学知识,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这一军事行动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之后,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信息,“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反映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一整套正确的作战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和牵制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反映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苏联红军、美英盟军在欧洲、太平洋地区各个战场痛击德、意、日法西斯,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4)根据所学知识,国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教育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等。
32.心中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鼓舞,激励全党全国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精神】
材料一 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苏醒了。”“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中国不会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什么重要的转折意义?
【红船精神】
材料二 上海是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习近平在瞻仰嘉兴南湖红船时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井冈山精神】
材料三 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些策略的基础上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长征精神】
材料四
扩大会议最后做了下列决定:毛泽东同志选举委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5)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答案】
(1)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或是中国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热爱祖国、信念坚定、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苏醒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之所以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是由于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党的领导机构等。因此中国共产党建党最初的“梦想”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当时党的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可知我党斗争的主要策略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党的建设,壮大红军队伍。在这些策略的基础上毛泽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依据材料四“毛泽东同志选举为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共遵义会议的内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不断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精神共同的内涵是热爱祖国、信念坚定、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等等。(共32张PPT)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八上历史期中期末复习
专题框架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建立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对立(1927-1937) 中国共产党从历经挫折到开创新局面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第二次国共对立(1946-1949) 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
北伐战争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全民族抗战
人民解放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概况
第一次国共合作 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成果 ① 创办黄埔军校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概况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第一次国共合作 成成 成果 ② 北伐战争 时间 1926年7月开始
目的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总司令 蒋介石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著名将领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著名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成就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结果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时间 1927年4月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统一 1928年底张学良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概况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齐心协力(根本原因)
(2)北伐目的明确,方针正确
(3)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4)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5)北伐具正义性,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1.1924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的陈延年来到广州,协助周恩来选派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主地革命的开展 D.二次革命的失败
2.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中考链接
A
B
D
二、第一次国共对立(1927-1937)
中国共产党从历经挫折到开创新局面
从俄国式道路 南昌起义 背景 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国民党反动派实行血腥的屠杀政策,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时间、地点 1927年8月1日、南昌
领导人 周恩来、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举行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二、第一次国共对立(1927-1937)
中国共产党从历经挫折到开创新局面
从中国式道路 井冈山会师 (1)创建根据地: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从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2)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工农武装割据 组成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原则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实践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建立十几个根据地)② 革命武装力量壮大:红军发展到十万人;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④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标志着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启示: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二、第一次国共对立(1927-1937)
中国共产党从历经挫折到开创新局面
红军长征 时间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直接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原因 党中央出现“左倾”错误 路线 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人甘肃→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结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在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内容 (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第一次国共对立(1927-1937)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 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
结果 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影响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局部抗战 (1)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1)民族危机加剧: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爱国救亡运动高涨:1935年12月,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二、第一次国共对立(1927-1937)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概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铭记张学良、杨虎成:拥有赤诚之心,秉持民族大义……
1.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其中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 )
A.井网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3.以下重要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七会议 ②古田会议 ③三湾改编 ④秋收起义 ⑤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④③② C.⑤④③①② D.⑤①③②④
中考链接
A
A
B
4.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5.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1935年5月初,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口顺利渡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挥师北上。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A.强渡湘江 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6.2020年7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夏令营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C.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中考链接
B
C
A
7.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A.左权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
8.1935年的一天,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一二 九运动 D.九一八事变
9.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请问该“事变”是(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中考链接
D
C
D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结果 卢沟桥失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列国。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军队 改编 (1)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2)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南京大屠杀 概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日军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 概况 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宝山保卫战、谢晋元四行仓库保卫战。1937 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台儿庄战役 概况 1938年3月,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概况 1938年6月开始,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影响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概况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后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概况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一溃千里。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概况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1000多人全部歼灭 意义 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毛泽东《论持久战》 背景 1938年,毛泽东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发表了《论持久战》 内容 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建立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目的),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措施 军事 战争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
战术: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
政治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经济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影响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战的整体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百团大战 目的 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坚持抗战 史实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建立和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左权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2)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张自忠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殉国 (3)社会各阶层:各地青年学生、妇女、工人、文艺界、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都积极支援抗战 (4)全国各民族:以自发组建抗日武装、募捐支前等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斗争 意义 全民族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人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6月 地点 陕西西安
内容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战经验;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 日本投降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2)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10月25日,台湾日军投降,台湾光复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胜利原因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②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 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④美国、苏联等国际力量的配合和援助。 胜利意义 国内 ①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精神 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1.沈阳北大营的炮声响起后,逐步上升的民族危机使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做出选择。做出的“选择”是指( )
A.红军长征 B.片面抗战 C.全民族抗战 D.重庆谈判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3.国家公祭鼎铭文:“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中考链接
C
C
D
4.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这场战役是
A.枣宜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5.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6.电影《捌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日军的故事。该影片取材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中考链接
B
A
A
7.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8.1938 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9.“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华北八路军乘着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参与作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约20万人。”这场“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中考链接
A
C
D
中考链接
10.中共七大,“总结了我们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这次大会( )
A.为争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D.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方向
11.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这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国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
C.日本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B
四、第二次国共对立(1946-1949)
重庆谈判
重庆 谈判 时间 1945年8月至10月10日
目的 (1)中国共产党方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国民党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人物 毛泽东、蒋介石
结果 (1)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 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四、第二次国共对立(1946-1949)
人民解放战争
阶段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10月 战略防御阶段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②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1947年3月—6月 中共方针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结果 ①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②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放区土地改革 标志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影响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四、第二次国共对立(1946-1949)
人民解放战争
阶段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进攻阶段 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意义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阶段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官 参战部队 结果 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至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南京解放 概况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四、第二次国共对立(1946-1949)
人民解放战争
【合作探究1】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国共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合作探究2】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作战方针正确。
(3)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集团经济腐败,失民心。
(2)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大力支持。
四、第二次国共对立(1946-1949)
人民解放战争
【合作探究3】中国近代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异 背景 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中日民族矛盾加深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形式 共产党和国民党采用党外合作形式,各自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斗争对象 军阀和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成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同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6~1949年
第一次合作
分裂
第二次合作
分裂
成果
成果
危害
危害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国家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中考链接
1.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抗战胜利以后,……它不仅是战后中国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关键,而且也影响着远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社论中的“它”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2.1945年8月,《新华日报》发表群众来信说:“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材料中的“毛先生来渝”取得的成果是( )
A.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 D.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D
C
中考链接
3.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沦断。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B.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4.1947年年底,解放区各级党政机关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 D.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
C
中考链接
5.直接威胁南京、武汉,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青化砭战役 D.平津战役
6.“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了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一名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我们登上总统府的顶楼……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A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