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提升卷)
一、单选题
1.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于2018年4月8日起在海南博鳌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各界嘉宾将共商合作共赢大计,共谋繁荣发展良方,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贡献“博鳌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地球运动到图中哪两点之间(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图中A位置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B位置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C位置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D位置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4月8日-11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即AB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四个特殊节气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是常考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作答。
2.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发射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5月21日最接近四节气中的夏至日,即图中的②处附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能灵活运用解答问题。
3.(2016七上·兴化期末)小华外出旅游入住北京某酒店,看到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有一排挂钟(如图)。她对造成不同时区时差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北京和东京相差两小时
B.地球公转,东京和北京相差两小时
C.地球自转,东京和北京相差一小时
D.地球公转,北京和东京相差一小时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造成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因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京和北京相差一小时。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4.(2016七上·滕州期末)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载人航天器“神舟十一号”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在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在空间实验室中驻留30天。这将是中国航天员迄今在太空驻留最长的一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时,地球位置正处于(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0月17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④与①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D。
【点评】读图可得,②是春分日即3月21日,③是夏至日即6月22日,④是秋分日即9月23日,①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5.(2016七上·盱眙月考)关于昼夜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2小时
C.盐城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D.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无关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6.(2016七上·辽阳月考)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D.温带和寒带
【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北温带:23.5°N~66.5°N;南寒带:66.5°S~90°S;北寒带:66.5°N~90°N.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除了赤道,各地在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在中纬度地区(30°~60°)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温带的范围:23.5°~66.5°,处于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
7.(2016七上·万全月考)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人们根据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根据地球是个球体,理解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
8.(2016七上·靖江期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靖江正处于(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江苏省的靖江处于夏季.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牢记即可.
9.(2016七上·临河期中)下列四点中同时符合西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中纬度条件的是( )
A.140°E,40°N B.150°W,20°N
C.165°E,45°N D.170°W,70°N
【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各点的经纬度可知,选项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选项C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D位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北寒带.依据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经纬度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0.(2016七上·洛阳月考)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过程中,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不同地方地方时的差异,四季的变化、五带划分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
11.(2015七上·阳江月考)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
故选:B.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2.(2015七上·阳江月考)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可以得知: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结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3.(2015七上·上杭月考)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A图中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错误;
B图中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正确;
C图中在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错误;
D图中在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是常考的基础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不同图上会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14.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A.地球在运动,人没有运动
B.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C.地球运动太快,人们感觉不到
D.地球根本就没有运动,是其他星球在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相对于人来讲,很大,我们人类很渺小,有人说人们在运动的地球上,如同,蚂蚁在运动的大冬瓜上,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随地球运动而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地球相对于人来讲,很大,我们人类很渺小,有人说人们在运动的地球上,如同,蚂蚁在运动的大冬瓜上,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随地球运动而运动。
1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 D.地球自西向东绕着星星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二、综合题
16.(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经纬度是 。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属于 纬度地区。
(4)A在C的 方向,D在C的 方向。
【答案】(1)60°N,40°W
(2)东;南
(3)中
(4)正北;正东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地所在的经线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是60°N,40°W。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是位于20°W~160°E之间的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点是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是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
(4)由图中经纬网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A是在C的正北方向,D点是在C点的正东方向。
故答案为:(1)60°N,40°W(2)东;南(3)中(4)正北;正东
【点评】(1)本小题主要考查经纬线的定位,属于理解性知识点,难度一般。
(2)本小题主要考查半球的划分,需要熟记各自的分界线,其中东西半球的判读相对较难。
(3)本小题主要考查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较小。
(4)本小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需要在理解经纬线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难度一般。
17.(2022七上·歙县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入轨后,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最早看见日出的是 。
(2)飞船发射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和 之间(填写图乙中的序号)
(3)图丙中,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B点,该行程全长约 千米。B地所处的温度带是 ,有 现象。
(4)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重要纬线的名称),节气名称为 。这一天正午时分,黄山市所在学校旗杆的影子是一年中最 。
(5)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答案】(1)太原
(2)②;③
(3)4万;北寒带;极昼极夜
(4)北回归线;夏至;短
(5)自西向东;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发射当天,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最早看到日出的是太原,该城市位置最东。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6月17日,此日期介于春分3月21日和夏至6月22日之间,读图可知②为春分,③为夏至,故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②与③之间。
(3)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在赤道上,从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也就是环绕赤道一周,长度应是4万千米。B处的温度带是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4)从图中看出,该图中太阳光线直射了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黄山市所在学校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
(5)根据所学知识所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B四季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A昼夜交替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答案为:A。
【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4)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18.(2021七上·北流期末)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方向是 的,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 ,当北半球为春分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在 (重要纬线)上,这一天是在 前后。
(3)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青少年诗朗诵献礼建党百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此时,地球距离图中 (填字母)点位置最近,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的自转或地球的公转)。
(4)当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B处时,北半球处在 季。
(5)读图,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重要纬线),北极圈内有 现象。此时玉林市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最长,这一天是在 前后,该节气是 。
【答案】(1)如图。
(2)自西向东;365天或1年;赤道(或0°纬线);3月21日
(3)A;昼长夜短;地球的公转
(4)秋
(5)南回归线(23.5°S纬线);极夜;12月22日;冬至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A点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夏至日,D 是春分日,B是秋分,则C是冬至,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公转,画图如下:
(2)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站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约为365天或1年;当北半球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这一天是在3月21日前后。
(3)7月1日,地球距离图中A(夏至,6.22)点位置最近,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包括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长夜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移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4)当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B处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处在秋季。
(5)读图,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此时广西玉林市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最短,这一天是在12月22日前后,该节气是冬至。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提升卷)
一、单选题
1.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于2018年4月8日起在海南博鳌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各界嘉宾将共商合作共赢大计,共谋繁荣发展良方,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贡献“博鳌力量”。 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地球运动到图中哪两点之间(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2.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发射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16七上·兴化期末)小华外出旅游入住北京某酒店,看到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有一排挂钟(如图)。她对造成不同时区时差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北京和东京相差两小时
B.地球公转,东京和北京相差两小时
C.地球自转,东京和北京相差一小时
D.地球公转,北京和东京相差一小时
4.(2016七上·滕州期末)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载人航天器“神舟十一号”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在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在空间实验室中驻留30天。这将是中国航天员迄今在太空驻留最长的一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时,地球位置正处于(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5.(2016七上·盱眙月考)关于昼夜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2小时
C.盐城每天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D.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无关
6.(2016七上·辽阳月考)全球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D.温带和寒带
7.(2016七上·万全月考)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8.(2016七上·靖江期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靖江正处于(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9.(2016七上·临河期中)下列四点中同时符合西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中纬度条件的是( )
A.140°E,40°N B.150°W,20°N
C.165°E,45°N D.170°W,70°N
10.(2016七上·洛阳月考)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11.(2015七上·阳江月考)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12.(2015七上·阳江月考)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3.(2015七上·上杭月考)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4.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A.地球在运动,人没有运动
B.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C.地球运动太快,人们感觉不到
D.地球根本就没有运动,是其他星球在运动
1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 D.地球自西向东绕着星星转
二、综合题
16.(2016七上·滨州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经纬度是 。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地位于 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属于 纬度地区。
(4)A在C的 方向,D在C的 方向。
17.(2022七上·歙县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入轨后,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最早看见日出的是 。
(2)飞船发射时,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 和 之间(填写图乙中的序号)
(3)图丙中,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B点,该行程全长约 千米。B地所处的温度带是 ,有 现象。
(4)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 (重要纬线的名称),节气名称为 。这一天正午时分,黄山市所在学校旗杆的影子是一年中最 。
(5)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昼夜长短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8.(2021七上·北流期末)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方向是 的,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 ,当北半球为春分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在 (重要纬线)上,这一天是在 前后。
(3)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青少年诗朗诵献礼建党百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此时,地球距离图中 (填字母)点位置最近,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的自转或地球的公转)。
(4)当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B处时,北半球处在 季。
(5)读图,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重要纬线),北极圈内有 现象。此时玉林市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最长,这一天是在 前后,该节气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图中A位置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B位置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C位置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D位置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4月8日-11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即AB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四个特殊节气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是常考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5月21日最接近四节气中的夏至日,即图中的②处附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能灵活运用解答问题。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时差计算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造成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因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京和北京相差一小时。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0月17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④与①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D。
【点评】读图可得,②是春分日即3月21日,③是夏至日即6月22日,④是秋分日即9月23日,①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6.【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和范围: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北温带:23.5°N~66.5°N;南寒带:66.5°S~90°S;北寒带:66.5°N~90°N.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除了赤道,各地在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在中纬度地区(30°~60°)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温带的范围:23.5°~66.5°,处于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四季的更替.
7.【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人们根据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根据地球是个球体,理解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
8.【答案】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江苏省的靖江处于夏季.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牢记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各点的经纬度可知,选项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选项C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D位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北寒带.依据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经纬度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过程中,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不同地方地方时的差异,四季的变化、五带划分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牢记即可。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
故选:B.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2.【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可以得知: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结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13.【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A图中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错误;
B图中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正确;
C图中在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错误;
D图中在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是常考的基础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不同图上会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14.【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相对于人来讲,很大,我们人类很渺小,有人说人们在运动的地球上,如同,蚂蚁在运动的大冬瓜上,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随地球运动而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地球相对于人来讲,很大,我们人类很渺小,有人说人们在运动的地球上,如同,蚂蚁在运动的大冬瓜上,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随地球运动而运动。
15.【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6.【答案】(1)60°N,40°W
(2)东;南
(3)中
(4)正北;正东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A地所在的经线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所以经纬度是60°N,40°W。
(2)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是位于20°W~160°E之间的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C点是位于赤道以南的南半球。
(3)从低、中、高纬度来看,B地是位于30°~60°之间的中纬度地区。
(4)由图中经纬网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A是在C的正北方向,D点是在C点的正东方向。
故答案为:(1)60°N,40°W(2)东;南(3)中(4)正北;正东
【点评】(1)本小题主要考查经纬线的定位,属于理解性知识点,难度一般。
(2)本小题主要考查半球的划分,需要熟记各自的分界线,其中东西半球的判读相对较难。
(3)本小题主要考查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较小。
(4)本小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需要在理解经纬线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难度一般。
17.【答案】(1)太原
(2)②;③
(3)4万;北寒带;极昼极夜
(4)北回归线;夏至;短
(5)自西向东;A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发射当天,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最早看到日出的是太原,该城市位置最东。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6月17日,此日期介于春分3月21日和夏至6月22日之间,读图可知②为春分,③为夏至,故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②与③之间。
(3)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在赤道上,从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也就是环绕赤道一周,长度应是4万千米。B处的温度带是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4)从图中看出,该图中太阳光线直射了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黄山市所在学校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
(5)根据所学知识所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B四季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A昼夜交替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答案为:A。
【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
(4)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18.【答案】(1)如图。
(2)自西向东;365天或1年;赤道(或0°纬线);3月21日
(3)A;昼长夜短;地球的公转
(4)秋
(5)南回归线(23.5°S纬线);极夜;12月22日;冬至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A点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夏至日,D 是春分日,B是秋分,则C是冬至,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公转,画图如下:
(2)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站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约为365天或1年;当北半球为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这一天是在3月21日前后。
(3)7月1日,地球距离图中A(夏至,6.22)点位置最近,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包括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长夜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移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4)当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B处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处在秋季。
(5)读图,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此时广西玉林市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最长,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最短,这一天是在12月22日前后,该节气是冬至。
【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