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7 22:39:37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单选题
1.(2017七上·靖江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代表(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山。
【点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2.与山体素描图相匹配的等高线地形图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图中山体素描图中有两个山顶,并且左高右低。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不同景观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形崎岖,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因此可判断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4.下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  )
A.1000米 B.2000 米 C.3000米 D.4000米
【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指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甲地的海拔就是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为3000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海拔的概念,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5.最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经纬网地图 D.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选B.
6.(2020七上·保山月考)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
A.绿色 B.蓝色
C.黄色 D.白色或浅紫色
【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橙色)表示高原、丘陵、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被冰雪覆盖的部分,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7.(2020七上·永吉期中)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指的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地高出海平面300米,因此甲的海拔应该为300米,故A错误。乙地高出海平面100米,故乙的海拔为100米,故B正确。相对高度指的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甲地海拔300米,乙地海拔1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故C错误。丙地海拔为200米,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8.(2020七上·酒泉期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A.地面起伏小 B.相对高度大
C.地面崎岖不平 D.多被高原环绕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地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较大,边缘比较陡峻;丘陵是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面有起伏,坡度比较和缓;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地面崎岖不平,故答案为:C。
【点评】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9.(2019七上·桑植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海拔约为(  )
A.400米 B.300米 C.200米 D.5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
A.300米 B.-50米 C.250米 D.350米
【答案】(1)B
(2)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海拔的计算方法,是某点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由图可知,图中甲点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300米,所以海拔是300米,故答案为:B。(2)两个地方的相对高度是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图中甲的海拔是300米,乙的海拔是-5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50米,故答案为:D。
【点评】海拔是指一个地方的绝对高度,是高于海平面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
10.(2019七上·遵义期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  )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平坦
C.相对高度相差不大 D.海拔相差不大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故答案为:A。
【点评】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11.(2019七上·句容期中)下图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
A.①鞍部 B.②山谷 C.③山脊 D.④陡崖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是等高线呈闭合状,由外到内数值变大为山峰,故A错误;②是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为山脊,故B错误;③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为山谷,故C错误;④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12.(2021七上·江油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①图中地形以丘陵为主 ②甲所在地形部位是山顶
③乙、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④CA的坡度比BA要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山顶的海拔在400-500米,不超过500米,坡度较为缓和,是丘陵;甲所在地形部位是鞍部,乙、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CA的坡度比BA要缓,因为CA比BA处等高线稀疏。故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
13.(2021七上·江油月考)地形剖面图能够更直观地表示(  )
A.地形类型 B.海拔高低
C.地势起伏和坡度和缓 D.相对高度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答案为:C。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判读规律:①根据经纬度,首先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②依纵坐标,看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情况,是山、谷、盆地、高原和平原。③依剖面图判断其地貌类型和地势特征。
14.(2020七上·霍林郭勒月考)下列选项中的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出EF线地形的是(单位:米)(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地形图中,中间高、四周低,且西部坡度陡峭,东部地形平缓,与图中D表示的地形剖面图相符,故答案为:D。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15.(2020七上·云浮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海洋
【答案】B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平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织金期中)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1)C    D    E   。
(2)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
(3)图中A处位于B处的   方向。
(4)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
【答案】(1)鞍部;山谷;陡崖
(2)400
(3)西南
(4)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C是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所以是鞍部;D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E是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所以是陡崖。(2)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该山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400米,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400米以上。(3)该地图有指向标,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A处位于B处的西南方向。(4)等高线密集是坡陡,等高线稀疏是坡缓;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B处爬山要容易些,因为B处等高线密集,是坡陡。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17.(2016七上·十堰期末)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C   ,D   ,E   。
(2)图中B点的海拔是   米,A山顶与B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图中有两条小河M、N,向北流的是   河(填字母),向东南方向流的是   河(填字母)。
(4)水流速度较急的河流是   (填字母),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
(2)510;68
(3)N;M
(4)M;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坡度陡,水流急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A是山顶,C是陡崖,D是山脊,E是鞍部。(2)图中B点的海拔是510米,A山顶与B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8米即578﹣510=68米。(3)图中有两条小河M、N,向北流的是N河,向东南方向流的是M河。(4)水流速度较急的河流是M,判断的理由是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坡度陡,水流急。
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2)510;68;(3)N;M;(4)M;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坡度陡,水流急。
【点评】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山地地形图。A处用闭合的等高线表示,且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大,其中心部位是山顶;C处几条等高线重叠相交,是陡崖;D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E处是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为鞍部。B山顶的海拔是510米,A山顶的海拔是578米,所以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8米。根据海拔高低和指向标可以看出小河N向北流,小河M向东南方向流,其中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等高线较密集,坡度陡,水流急。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后分析解答即可。
1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河流中,流向大致为东西的是   河。
(2)王村的海拔高度为   米,它与青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答案】(1)甲
(2)500;328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读图可知:
(1)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甲、乙两河流中,流向大致为东西的是甲河。
(2)王村的海拔高度为500米,青山的海拔高度为828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28米﹣500米=328米。
故答案为:(1)甲;(2)500;328。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答题即可。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单选题
1.(2017七上·靖江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代表(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2.与山体素描图相匹配的等高线地形图是(  )
A. B. C. D.
3.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4.下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  )
A.1000米 B.2000 米 C.3000米 D.4000米
5.最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经纬网地图 D.等高线地形图
6.(2020七上·保山月考)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
A.绿色 B.蓝色
C.黄色 D.白色或浅紫色
7.(2020七上·永吉期中)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8.(2020七上·酒泉期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A.地面起伏小 B.相对高度大
C.地面崎岖不平 D.多被高原环绕
9.(2019七上·桑植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海拔约为(  )
A.400米 B.300米 C.200米 D.5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
A.300米 B.-50米 C.250米 D.350米
10.(2019七上·遵义期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  )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平坦
C.相对高度相差不大 D.海拔相差不大
11.(2019七上·句容期中)下图序号与山体部位名称相符的是(  )
A.①鞍部 B.②山谷 C.③山脊 D.④陡崖
12.(2021七上·江油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①图中地形以丘陵为主 ②甲所在地形部位是山顶
③乙、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④CA的坡度比BA要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2021七上·江油月考)地形剖面图能够更直观地表示(  )
A.地形类型 B.海拔高低
C.地势起伏和坡度和缓 D.相对高度
14.(2020七上·霍林郭勒月考)下列选项中的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出EF线地形的是(单位:米)(  )
A. B.
C. D.
15.(2020七上·云浮期中)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海洋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织金期中)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1)C    D    E   。
(2)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
(3)图中A处位于B处的   方向。
(4)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
17.(2016七上·十堰期末)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C   ,D   ,E   。
(2)图中B点的海拔是   米,A山顶与B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3)图中有两条小河M、N,向北流的是   河(填字母),向东南方向流的是   河(填字母)。
(4)水流速度较急的河流是   (填字母),判断的理由是   。
1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河流中,流向大致为东西的是   河。
(2)王村的海拔高度为   米,它与青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山。
【点评】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2.【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图中山体素描图中有两个山顶,并且左高右低。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不同景观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形崎岖,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因此可判断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是指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甲地的海拔就是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为3000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海拔的概念,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5.【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橙色)表示高原、丘陵、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被冰雪覆盖的部分,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是用绿色来表示,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7.【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海拔指的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地高出海平面300米,因此甲的海拔应该为300米,故A错误。乙地高出海平面100米,故乙的海拔为100米,故B正确。相对高度指的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甲地海拔300米,乙地海拔1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故C错误。丙地海拔为200米,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8.【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地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较大,边缘比较陡峻;丘陵是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地面有起伏,坡度比较和缓;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地面崎岖不平,故答案为:C。
【点评】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9.【答案】(1)B
(2)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根据海拔的计算方法,是某点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由图可知,图中甲点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300米,所以海拔是300米,故答案为:B。(2)两个地方的相对高度是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图中甲的海拔是300米,乙的海拔是-5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50米,故答案为:D。
【点评】海拔是指一个地方的绝对高度,是高于海平面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
10.【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故答案为:A。
【点评】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缓和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的是高原,盆地是中间低,四周高。
11.【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是等高线呈闭合状,由外到内数值变大为山峰,故A错误;②是等高线凸向数值低的地方为山脊,故B错误;③等高线凸向数值高的地方为山谷,故C错误;④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12.【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山顶的海拔在400-500米,不超过500米,坡度较为缓和,是丘陵;甲所在地形部位是鞍部,乙、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CA的坡度比BA要缓,因为CA比BA处等高线稀疏。故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一般爬山会选择从缓坡经过,可以省时省力。或者经过鞍部,地形相对平坦。
13.【答案】C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答案为:C。
【点评】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判读规律:①根据经纬度,首先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②依纵坐标,看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情况,是山、谷、盆地、高原和平原。③依剖面图判断其地貌类型和地势特征。
14.【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地形图中,中间高、四周低,且西部坡度陡峭,东部地形平缓,与图中D表示的地形剖面图相符,故答案为:D。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地表现出地面的起伏、地势的变化和坡度的陡缓,还能形象地显示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判读地形剖面图时要注意起始点和极值区的位置。
15.【答案】B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表示平原。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
16.【答案】(1)鞍部;山谷;陡崖
(2)400
(3)西南
(4)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C是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所以是鞍部;D是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E是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所以是陡崖。(2)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该山最近的等高线的海拔是400米,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400米以上。(3)该地图有指向标,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A处位于B处的西南方向。(4)等高线密集是坡陡,等高线稀疏是坡缓;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B处爬山要容易些,因为B处等高线密集,是坡陡。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高度差。
(3)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17.【答案】(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
(2)510;68
(3)N;M
(4)M;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坡度陡,水流急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A是山顶,C是陡崖,D是山脊,E是鞍部。(2)图中B点的海拔是510米,A山顶与B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8米即578﹣510=68米。(3)图中有两条小河M、N,向北流的是N河,向东南方向流的是M河。(4)水流速度较急的河流是M,判断的理由是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坡度陡,水流急。
故答案为:(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2)510;68;(3)N;M;(4)M;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坡度陡,水流急。
【点评】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山地地形图。A处用闭合的等高线表示,且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大,其中心部位是山顶;C处几条等高线重叠相交,是陡崖;D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E处是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为鞍部。B山顶的海拔是510米,A山顶的海拔是578米,所以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8米。根据海拔高低和指向标可以看出小河N向北流,小河M向东南方向流,其中M河流经地区相比N河流经地区等高线较密集,坡度陡,水流急。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后分析解答即可。
18.【答案】(1)甲
(2)500;328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读图可知:
(1)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甲、乙两河流中,流向大致为东西的是甲河。
(2)王村的海拔高度为500米,青山的海拔高度为828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28米﹣500米=328米。
故答案为:(1)甲;(2)500;328。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答题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