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7 22:41:45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提升卷)
一、单选题
1.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  )
A.海洋 B.高原、高山 C.丘陵、低山 D.平原
2.新华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从他们绘制的地形图中可以看出(  )
A.地势大致西高东低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甲、乙两村均位于盆地 D.位于山脊的是②地
3.(2017七上·遵义期中)读下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 300米 C.300米 D.600米
4.(2017七上·如皋期中)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300米
5.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底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
A.a——大陆架 B.b——大陆坡
C.c——大洋中脊 D.d——洋盆
6.(2016七上·竞秀期中)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7.(2015七上·南安月考)最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经纬网地图 D.等高线地形图
8.(2015七上·海南期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
9.(2016七上·靖远期中)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A.山地、山峰、高原、平原、盆地
B.山谷、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C.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D.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陡崖
10.(2016七上·临沭期中)你能依据下面的图示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
A.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 B.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
C.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 D.①丘陵②山地③高原④丘陵
11.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A.地面起伏小 B.海拔较高
C.边缘比较陡峻 D.地面崎岖不平
12.(2016七上·钦州港月考)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顶 ③鞍部 ④山脊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13.(2015七上·洪泽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山峰A的海拔高度是(  )
A.500m B.600m C.700m D.670m
14.(2015七上·东莞期中)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
A.平原 B.丘陵 C.山峰 D.盆地
15.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莒县期中)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   米,其海拔高度   (大于/等于/小于)B处的海拔高度,C所表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②③两河中,有一条是不可存在的,它是   河。判断理由是   
(3)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4)相对而言,从A处爬山容易还是B处爬山容易   ?为什么   ?
17.(2021七上·南宁月考)2020年暑假期间,李丹与同学一起去福建某景区研学旅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进入景区后李丹发现,该景区的地势特点是   。
(2)若甲、乙两聚落图上距离约为3.5厘米,则两地实地水平距离约为   千米。
(3)为了登上1217米的主峰,李丹设计了“休闲步道”线路①和“挑战步道”线路②,最后她选择了“休闲步道”线路①,并向同学解释了选择该步道的原因   。
(4)研学期间,李丹特别提示同学,在A—B线要注意安全,容易出现   (地质灾害)。
18.(2019七上·丰城期末)今年“国庆节”,小明同学外出旅游,登山到甲处,通过GPS定位确定了自己的经纬度位置(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小明   (能、不能)用此图量算出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理由是   .
(3)“国庆节”这天,测得乙地的气温为20℃,那么山顶的气温是   ℃.
(4)甲地到乙地与甲地到山顶比较,甲地到乙地的坡度   (陡、缓).
(5)A、B两条线,表示山脊的是   线。
(6)本图的等高距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的地形,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A、结合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此区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选项A错误;B、该地区地形崎岖,海拔多在2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为主,故选项B错误;C、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甲村海拔低于100米,且该处地形平坦开阔,为平原,乙村所在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该项错误;D、②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有一定难度,是常考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灵活运用。
3.【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8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00-500=300米,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理解相对高度的含义读图答题即可,比较简单。
4.【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某一地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而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二者的相对高度,甲地的海拔是300米,丙地的海拔是200米,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200米,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的是海拔的知识,地面上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5.【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a代表的海底地形大陆架,b代表的海底地形大陆坡,c代表的海底地形是大洋中脊,d代表的海底地形是海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海底地形,结合地图记忆较好。
6.【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选项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7.【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选:B.
【点评】地图的种类可以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当然它还可以分为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平面示意图等,其中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地图,要结合图例学会读图析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故答案为: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种类,属于基础题。
10.【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处海拔较高,边缘陡峻,地面起伏小,应为高原;②处海拔较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应为山地;③处海拔较低,坡度和缓,应为丘陵;④处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应为平原。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11.【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其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对比记忆较好,理解答题即可。
12.【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A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是山谷,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C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是山脊,D处四周低中间高是山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不同部位名称的判读,需在理解各个山体部位等高线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辨识。
13.【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山峰A的海拔高度为670米.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平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14.【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其中,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依据题意.故选:D.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5.【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乙山谷,山谷是形成河流的地方。故选: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16.【答案】(1)200;等于;陡崖
(2)自西南流向东北;②;②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脊不能发育河流
(3)2
(4)A;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处的海拔也是200米,因此,两处海拔高度相等。C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流向东北;②、③两河中,②处不存在河流,理由是②处等高线凸向数值低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脊不能发育河流。(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2 千米。(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相对而言,从A处爬山比B处爬山容易。
【点评】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东南高,西北低
(2)3.5
(3)线路①经过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轻松
(4)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示海拔信息可知,该景区的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甲、乙两聚落图上距离约为3.5厘米,则两地实地水平距离约为3.5千米。
(3)“休闲步道”线路①和“挑战步道”线路②中。任意选择一条步道, 并说出选择该步道的原因即可。如选择线路①,因为该线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爬山较轻松;选择线路②,因为该线路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爬山较费力,更具挑战性。
(4)李丹特别提示同学在A- B线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要注意安全,原因在于这里是山谷,容易出现山洪。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8.【答案】(1)60°E,30°N
(2)不能;图上缺少比例尺
(3)16.7
(4)缓
(5)A
(6)200米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比例尺;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纬度为30°N ,经度为60°E。
(2)读图可知:该图没有比例尺,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小明不能用此图量算出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
(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读图可知:乙地海拔为400米,山顶海拔为950米,这两地高度差为550米,温度差为5.5*0.6=3.3摄氏度,所以,山顶气温为16.7摄氏度。
(4)读图可知:甲地到乙地与甲地到山顶比较,甲地到乙地的坡度缓。
(5)A、B两条线,A线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表示山脊的是A线。
(6)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故本图的等高距是200米。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提升卷)
一、单选题
1.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  )
A.海洋 B.高原、高山 C.丘陵、低山 D.平原
【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的地形,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
2.新华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从他们绘制的地形图中可以看出(  )
A.地势大致西高东低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甲、乙两村均位于盆地 D.位于山脊的是②地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A、结合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此区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选项A错误;B、该地区地形崎岖,海拔多在2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为主,故选项B错误;C、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甲村海拔低于100米,且该处地形平坦开阔,为平原,乙村所在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该项错误;D、②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有一定难度,是常考的重要考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并灵活运用。
3.(2017七上·遵义期中)读下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 300米 C.300米 D.600米
【答案】C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8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00-500=300米,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理解相对高度的含义读图答题即可,比较简单。
4.(2017七上·如皋期中)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300米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某一地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而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二者的相对高度,甲地的海拔是300米,丙地的海拔是200米,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200米,甲丙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的是海拔的知识,地面上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5.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海底地形,对应不正确的是(  )
A.a——大陆架 B.b——大陆坡
C.c——大洋中脊 D.d——洋盆
【答案】D
【知识点】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a代表的海底地形大陆架,b代表的海底地形大陆坡,c代表的海底地形是大洋中脊,d代表的海底地形是海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海底地形,结合地图记忆较好。
6.(2016七上·竞秀期中)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选项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世界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7.(2015七上·南安月考)最能直观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
A.分层设色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经纬网地图 D.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能直观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倾斜缓急.故选:B.
【点评】地图的种类可以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当然它还可以分为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平面示意图等,其中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地图,要结合图例学会读图析图,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15七上·海南期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
【答案】B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2016七上·靖远期中)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A.山地、山峰、高原、平原、盆地
B.山谷、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C.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D.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陡崖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故答案为: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种类,属于基础题。
10.(2016七上·临沭期中)你能依据下面的图示依次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
A.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 B.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
C.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 D.①丘陵②山地③高原④丘陵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处海拔较高,边缘陡峻,地面起伏小,应为高原;②处海拔较高,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应为山地;③处海拔较低,坡度和缓,应为丘陵;④处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应为平原。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11.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A.地面起伏小 B.海拔较高
C.边缘比较陡峻 D.地面崎岖不平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其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依据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对比记忆较好,理解答题即可。
12.(2016七上·钦州港月考)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 ②鞍部 ③山脊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顶 ③鞍部 ④山脊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答案】A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A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是山谷,B处位于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C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是山脊,D处四周低中间高是山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山体不同部位名称的判读,需在理解各个山体部位等高线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辨识。
13.(2015七上·洪泽期中)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山峰A的海拔高度是(  )
A.500m B.600m C.700m D.670m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图中山峰A的海拔高度为670米.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平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14.(2015七上·东莞期中)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
A.平原 B.丘陵 C.山峰 D.盆地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其中,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依据题意.故选:D.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5.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乙山谷,山谷是形成河流的地方。故选: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二、综合题
16.(2019七上·莒县期中)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   米,其海拔高度   (大于/等于/小于)B处的海拔高度,C所表示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②③两河中,有一条是不可存在的,它是   河。判断理由是   
(3)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4)相对而言,从A处爬山容易还是B处爬山容易   ?为什么   ?
【答案】(1)200;等于;陡崖
(2)自西南流向东北;②;②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脊不能发育河流
(3)2
(4)A;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处的海拔也是200米,因此,两处海拔高度相等。C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2)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流向东北;②、③两河中,②处不存在河流,理由是②处等高线凸向数值低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脊不能发育河流。(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2 千米。(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相对而言,从A处爬山比B处爬山容易。
【点评】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进行分析解答。
17.(2021七上·南宁月考)2020年暑假期间,李丹与同学一起去福建某景区研学旅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进入景区后李丹发现,该景区的地势特点是   。
(2)若甲、乙两聚落图上距离约为3.5厘米,则两地实地水平距离约为   千米。
(3)为了登上1217米的主峰,李丹设计了“休闲步道”线路①和“挑战步道”线路②,最后她选择了“休闲步道”线路①,并向同学解释了选择该步道的原因   。
(4)研学期间,李丹特别提示同学,在A—B线要注意安全,容易出现   (地质灾害)。
【答案】(1)东南高,西北低
(2)3.5
(3)线路①经过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更轻松
(4)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由图示海拔信息可知,该景区的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甲、乙两聚落图上距离约为3.5厘米,则两地实地水平距离约为3.5千米。
(3)“休闲步道”线路①和“挑战步道”线路②中。任意选择一条步道, 并说出选择该步道的原因即可。如选择线路①,因为该线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爬山较轻松;选择线路②,因为该线路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爬山较费力,更具挑战性。
(4)李丹特别提示同学在A- B线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要注意安全,原因在于这里是山谷,容易出现山洪。
【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8.(2019七上·丰城期末)今年“国庆节”,小明同学外出旅游,登山到甲处,通过GPS定位确定了自己的经纬度位置(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小明   (能、不能)用此图量算出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理由是   .
(3)“国庆节”这天,测得乙地的气温为20℃,那么山顶的气温是   ℃.
(4)甲地到乙地与甲地到山顶比较,甲地到乙地的坡度   (陡、缓).
(5)A、B两条线,表示山脊的是   线。
(6)本图的等高距是   。
【答案】(1)60°E,30°N
(2)不能;图上缺少比例尺
(3)16.7
(4)缓
(5)A
(6)200米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比例尺;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纬度为30°N ,经度为60°E。
(2)读图可知:该图没有比例尺,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小明不能用此图量算出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
(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读图可知:乙地海拔为400米,山顶海拔为950米,这两地高度差为550米,温度差为5.5*0.6=3.3摄氏度,所以,山顶气温为16.7摄氏度。
(4)读图可知:甲地到乙地与甲地到山顶比较,甲地到乙地的坡度缓。
(5)A、B两条线,A线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表示山脊的是A线。
(6)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故本图的等高距是200米。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