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A、B、C、D四个图中,D图位于山谷处,且形成的河流流入湖泊,故选项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原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9048米 B.8448米 C.8852米 D.9248米
【答案】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相对高度即二者海拔之差。珠穆朗玛峰与死海之间的相对高度=8848-(-400)=9248米。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除了要掌握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时,还有注意低于海平面要在海拔前面加个负号。
3.(2018七上·江都期末)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山顶海拔高度是( )
A.1200米以上1500米以下 B.1200米
C.900米以上1200米以下 D.900米
(2)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请你判断悬崖在哪个地方( )
A.丙地 B.戊地 C.己地 D.丁地
(3)老师告诉同学们:“图上甲、丙、丁、戊、己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甲、丙、丁、戊、己五个部位依次是( )
A.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B.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C.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D.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答案】(1)A
(2)C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区域的地形、地势情况,包括山脊、山谷、陡崖、鞍部和山峰五种地形。
(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距是300米,所以中山峰的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500米以下。
(2)由题目可知,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图中陡崖是在图中D处。
(3)由图可知,图中甲处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丙处位于两座山的低洼处,是鞍部地形;丁处等高线向高处凹,是山谷地形;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己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
故答案为:(1)A;(2)C;(3)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中考常考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2017七上·无锡期中)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甲处等高线密集坡陡,乙处的等高线稀疏坡缓,因此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费力,故A不符合题意。
丙丁两处比较,丁处的等高线稀疏坡缓,丙处的等高线密集坡陡,故B不符合题意。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故C符合题意。
甲处海拔和丁处海拔相等,都是280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中考常考题,要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有一定的难度。
5.(2017七上·临沭期中)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读图可得,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部位有河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需要结合地图进行记忆,中考常考题。
6.(2017七上·信阳期中)下列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部位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山谷、盆地、山地 B.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C.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D.山谷、山脊、盆地、山地
【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是山谷;②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凸是山脊;③多条等高线重合的是陡崖;④处在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中考常考题,牢记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点是答题的基础,有一定的难度。
7.(2017七上·信阳期中)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且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选项C、D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选项A、B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根据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判断,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出地形部位名称是答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
8.(2017七上·辽阳月考)关于等高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高线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B.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称为分层设色
C.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原理一致
D.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陡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故A正确。
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称为分层设色,故B正确。
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原理一致,把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故C正确。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等高线的特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掌握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是答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
9.(2017七上·东台月考)两座山峰的连线大致为山脉的走向。下图为过甲地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图,图中山峰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D
【知识点】方向判断;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的两幅图可知,甲地东侧为山峰,北侧也为该山的山峰,根据题目所述两山峰的连线大致即为山脉走向,所以图中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及山脉走向的判读,是等高线部分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10.(2017七上·东台月考)“五一”小长假期间,小亮一家到附近山区游玩,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家人沿图中山间小道登山,在线路①②③④四处坡度最陡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关于图示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公路大致为南北走向
B.甲、乙两地间直线距离约为20千米
C.丙处位于山谷
D.甲、丁两地相对高度约为400米
【答案】(1)D
(2)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内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④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
(2)A、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公路的走向为东西走向,故错误;
B、测量得甲、乙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故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50000=1千米,故错误;
C、丙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所以丙处为山谷,正确;
D、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甲地海拔高度在150米~200米之间,丁地海拔为400米,两地的高度差介于200米~250米之间,故错误。
故答案为:(1)D;(2)C。
【点评】(1)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陡缓是常见的基础考点,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即可判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学生要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牢记。
11.(2016七上·富顺月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米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 D.⑥处有利于攀岩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可知:
A.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因此可判定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故A错误;
B.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可判定山峰②附近的等高线是250米,则山顶②的海拔在250~300之间,故B错误;
C.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而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易形成河流,故C错误;
D.⑥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12.(2015七上·徐闻期中)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处是山顶,②处是山脊
B.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0米
C.甲地的经纬线坐标为(60°W,30°S)
D.甲地位于乙地东北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处是山顶,②处是山脊;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0米;甲地的经纬线坐标为(60°W,30°S);由“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乙地西南方向。所以,D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综合题
13.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A山顶位于B山顶的 方向;
(3)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
(4)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填序号)
(5)⑥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鞍部
(2)西南
(3)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
(4)⑤
(5)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1)读图可知,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依据指向标,可判断山顶A位于山顶B的西南方向;
(3)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图中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有可能出现瀑布;(4)小河流速较快慢与坡度陡缓有关,④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河流流速慢,⑤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5)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所以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中档题。
14.(2019七上·临河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图中右侧山顶的的海拔高度不超过 米。
(2)C,D,E三处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可能开发漂流项目的是 ,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
(3)若B,C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处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 米,甲、乙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沿B-C线所做的是 图。
(4)有人建议在F或C处建度假村,较合理的是 处,请分析原因。
【答案】(1)鞍部;700
(2)E;D;自西南向东北
(3)1000;甲
(4)F;C处等高线密集坡陡,F处等高线稀疏坡缓,位于河流沿岸,附近有森林、温泉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字母A位于两个山峰的中间部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鞍部;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离右侧山峰最近的等高线为600米,故F山峰的高度在600米 700米,海拔高度不超过700米。(2)C、D、E三处适合攀岩运动的是E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适合攀岩;可能开发漂流项目的是D处,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且等高线密集,坡度陡适宜漂流,漂流的方向大致是西南向东北流。(3)若B、C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比例尺为1:50000;则两处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1000米;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故甲、乙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沿B-C线所做的是甲图。(4)有人建议在F或C处建度假村,较合理的是F处,原因是:C处等高线密集坡陡,F处等高线稀疏坡缓,位于河流沿岸,附近有森林、温泉,适宜建造度假村。
【点评】1.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②比例尺的大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③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15.(2017七上·容县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 , B , C 。
(2)图中甲村在丙村的 方向。
(3)图中东湖EF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米。
(4)从丙村和甲村登山到山顶D,两条路线中,从 村到山顶D的线路相对更容易一些,原因是 。
【答案】(1)鞍部;山顶;山谷
(2)西北
(3)400
(4)丙;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易攀登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和比例尺的运用,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是鞍部,B是山顶,C是山谷。
(2)读图可知,该图不是经纬网地图,也没有指向标,应按一般定向法,即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图中甲村在丙村的西北方向。
(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若东湖EF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200×2=400米。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读图可知,从丙村和甲村登山到山顶D,两条路线中,从丙村到山顶D的线路相对更容易一些,因为该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易攀登。
故答案为:(1)鞍部;山顶;山谷;(2)西北;(3)400;(4)丙;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易攀登。
【点评】(1)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用一般定向法方向的判读,属于基础知识,学生容易解答。
(3)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4)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用来解决实际生活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
A. B.
C. D.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原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9048米 B.8448米 C.8852米 D.9248米
3.(2018七上·江都期末)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山顶海拔高度是( )
A.1200米以上1500米以下 B.1200米
C.900米以上1200米以下 D.900米
(2)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请你判断悬崖在哪个地方( )
A.丙地 B.戊地 C.己地 D.丁地
(3)老师告诉同学们:“图上甲、丙、丁、戊、己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甲、丙、丁、戊、己五个部位依次是( )
A.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B.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C.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D.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4.(2017七上·无锡期中)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5.(2017七上·临沭期中)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发育河流的地形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17七上·信阳期中)下列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部位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山谷、盆地、山地 B.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C.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D.山谷、山脊、盆地、山地
7.(2017七上·信阳期中)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
A. B.
C. D.
8.(2017七上·辽阳月考)关于等高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高线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B.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称为分层设色
C.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原理一致
D.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越陡
9.(2017七上·东台月考)两座山峰的连线大致为山脉的走向。下图为过甲地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图,图中山峰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10.(2017七上·东台月考)“五一”小长假期间,小亮一家到附近山区游玩,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一家人沿图中山间小道登山,在线路①②③④四处坡度最陡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关于图示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公路大致为南北走向
B.甲、乙两地间直线距离约为20千米
C.丙处位于山谷
D.甲、丁两地相对高度约为400米
11.(2016七上·富顺月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山峰②的海拔大约是350米
C.④处可能发育河流 D.⑥处有利于攀岩运动
12.(2015七上·徐闻期中)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处是山顶,②处是山脊
B.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0米
C.甲地的经纬线坐标为(60°W,30°S)
D.甲地位于乙地东北方向
二、综合题
13.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A山顶位于B山顶的 方向;
(3)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
(4)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填序号)
(5)⑥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明判断依据。
14.(2019七上·临河月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图中右侧山顶的的海拔高度不超过 米。
(2)C,D,E三处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可能开发漂流项目的是 ,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
(3)若B,C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则两处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 米,甲、乙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沿B-C线所做的是 图。
(4)有人建议在F或C处建度假村,较合理的是 处,请分析原因。
15.(2017七上·容县月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A , B , C 。
(2)图中甲村在丙村的 方向。
(3)图中东湖EF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米。
(4)从丙村和甲村登山到山顶D,两条路线中,从 村到山顶D的线路相对更容易一些,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A、B、C、D四个图中,D图位于山谷处,且形成的河流流入湖泊,故选项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相对高度即二者海拔之差。珠穆朗玛峰与死海之间的相对高度=8848-(-400)=9248米。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除了要掌握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时,还有注意低于海平面要在海拔前面加个负号。
3.【答案】(1)A
(2)C
(3)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区域的地形、地势情况,包括山脊、山谷、陡崖、鞍部和山峰五种地形。
(1)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距是300米,所以中山峰的海拔是在1200米以上,1500米以下。
(2)由题目可知,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图中陡崖是在图中D处。
(3)由图可知,图中甲处中间高、四周低,是山顶;丙处位于两座山的低洼处,是鞍部地形;丁处等高线向高处凹,是山谷地形;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己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
故答案为:(1)A;(2)C;(3)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中考常考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甲处等高线密集坡陡,乙处的等高线稀疏坡缓,因此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费力,故A不符合题意。
丙丁两处比较,丁处的等高线稀疏坡缓,丙处的等高线密集坡陡,故B不符合题意。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故C符合题意。
甲处海拔和丁处海拔相等,都是280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中考常考题,要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有一定的难度。
5.【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读图可得,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部位有河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需要结合地图进行记忆,中考常考题。
6.【答案】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①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高处凸是山谷;②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低凸是山脊;③多条等高线重合的是陡崖;④处在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中考常考题,牢记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点是答题的基础,有一定的难度。
7.【答案】B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且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选项C、D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选项A、B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根据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判断,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出地形部位名称是答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
8.【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析】【分析】等高线是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故A正确。
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称为分层设色,故B正确。
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原理一致,把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故C正确。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等高线的特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掌握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是答题的关键,有一定难度。
9.【答案】D
【知识点】方向判断;地形剖面图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的两幅图可知,甲地东侧为山峰,北侧也为该山的山峰,根据题目所述两山峰的连线大致即为山脉走向,所以图中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及山脉走向的判读,是等高线部分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10.【答案】(1)D
(2)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内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④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
(2)A、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公路的走向为东西走向,故错误;
B、测量得甲、乙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故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50000=1千米,故错误;
C、丙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所以丙处为山谷,正确;
D、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甲地海拔高度在150米~200米之间,丁地海拔为400米,两地的高度差介于200米~250米之间,故错误。
故答案为:(1)D;(2)C。
【点评】(1)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陡缓是常见的基础考点,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即可判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即可。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学生要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牢记。
11.【答案】D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可知:
A.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因此可判定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故A错误;
B.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可判定山峰②附近的等高线是250米,则山顶②的海拔在250~300之间,故B错误;
C.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而④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不易形成河流,故C错误;
D.⑥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12.【答案】D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处是山顶,②处是山脊;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0米;甲地的经纬线坐标为(60°W,30°S);由“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乙地西南方向。所以,D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3.【答案】(1)鞍部
(2)西南
(3)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
(4)⑤
(5)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1)读图可知,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依据指向标,可判断山顶A位于山顶B的西南方向;
(3)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图中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有可能出现瀑布;(4)小河流速较快慢与坡度陡缓有关,④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河流流速慢,⑤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5)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所以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中档题。
14.【答案】(1)鞍部;700
(2)E;D;自西南向东北
(3)1000;甲
(4)F;C处等高线密集坡陡,F处等高线稀疏坡缓,位于河流沿岸,附近有森林、温泉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字母A位于两个山峰的中间部位,表示的地形部位是鞍部;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离右侧山峰最近的等高线为600米,故F山峰的高度在600米 700米,海拔高度不超过700米。(2)C、D、E三处适合攀岩运动的是E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适合攀岩;可能开发漂流项目的是D处,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为山谷,且等高线密集,坡度陡适宜漂流,漂流的方向大致是西南向东北流。(3)若B、C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比例尺为1:50000;则两处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1000米;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故甲、乙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沿B-C线所做的是甲图。(4)有人建议在F或C处建度假村,较合理的是F处,原因是:C处等高线密集坡陡,F处等高线稀疏坡缓,位于河流沿岸,附近有森林、温泉,适宜建造度假村。
【点评】1.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②比例尺的大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③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3.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15.【答案】(1)鞍部;山顶;山谷
(2)西北
(3)400
(4)丙;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易攀登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方向的判读和比例尺的运用,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是鞍部,B是山顶,C是山谷。
(2)读图可知,该图不是经纬网地图,也没有指向标,应按一般定向法,即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图中甲村在丙村的西北方向。
(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00,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若东湖EF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200×2=400米。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读图可知,从丙村和甲村登山到山顶D,两条路线中,从丙村到山顶D的线路相对更容易一些,因为该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易攀登。
故答案为:(1)鞍部;山顶;山谷;(2)西北;(3)400;(4)丙;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易攀登。
【点评】(1)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用一般定向法方向的判读,属于基础知识,学生容易解答。
(3)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4)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用来解决实际生活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