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1 有关光的思考
第一单元 光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思维: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探究实践: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人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态度责任: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透过云层的阳光
夜晚小镇的灯光
生活中的光
科学聚焦
星光
生活中的光
汽车后视镜反射的光
科学聚焦
萤火虫的光
生活中的光
烛光
科学聚焦
月光
生活中的光
夜晚路灯的光
科学聚焦
荧光棒
生活中的光
发光鱼
科学聚焦
我们周围有哪些光
科学聚焦
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
光的种类很多,比如阳光、灯光、烛光等,这些光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光的来源不相同:阳光来自太阳,灯光来自电及电器,烛光来自蜡烛。
光的明亮程度有所不同,阳光刺眼、灯光有亮有暗、烛光相对较暗。
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依靠反射发光。如阳光下的树木、花、草、灯光下的路面、被蜡烛照亮的灯笼等。
科学聚焦
这些发光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的物体能够自身能够发光,这一类物体主要有太阳、萤火虫、星光、灯光、烛光、深海中的发光鱼等等。
有的物品是依靠反射其他的光而发光的,这一类物体有月光、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物体等等。
探索一:认识光源
科学探索
一定是自身能发光才能称之为光源,而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能称之为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探索一:认识光源
科学探索
判断:以下物体是光源吗(是√不是×)
太阳( )
星星( )
月亮( )
蜡烛( )
荧光灯( )
发光鱼( )
彩灯( )
萤火虫( )
科学探索
判断:以下物体是光源吗
太阳( )
彩灯( )
萤火虫( )
星星( )
月亮( )
蜡烛( )
荧光灯( )
发光鱼( )
√
×
√
√
√
√
√
√
大部分的星星
科学探索
探索二:光源的分类
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依靠自身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
像灯泡、蜡烛、烟花等人为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科学探索
探索二:光源的分类
如萤火虫、海萤、电毁等能发光的生物称为生物光源;
如太阳、蜡烛等光源称为非生物光源。
科学探索
探索二:光源的分类
依靠热能发光的光源叫作热源,如太阳、闪电、白炽灯等;
不需要热能就能发光的光源叫作冷光源,如萤火虫、LED灯等。
科学探索
研讨一: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漆黑,看不清物体
植物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不能生长,不能给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科学研讨
动物也需要阳光,一般动物都是在有光的白天进行捕猎、寻找食物或水源的。
研讨一: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科学研讨
研讨二:黑暗中的红苹果
假设你的桌前放着一个红苹果,你的朋友把门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闭,房间里完全黑暗了。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进入这个房间。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
科学研讨
研讨二:黑暗中的红苹果
A: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B: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
C: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科学研讨
研讨二:黑暗中的红苹果
黑暗中的红苹果
我认为最准确的一项是:
我的理由是:
A
眼睛通过光来看见物体,没有光,
眼睛就看不见物体了。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夜晚关灯后或白天走进较暗的屋子时,要经过一小段时间,才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这是因为眼睛对暗的光线有一个适应过程。
但前提是要有光,在一丝光线都没有的情况下,眼睛是无法看到物体的。
科学研讨
夜视仪
在照相机中安装一种发光仪,可以在
“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
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并被照相机感知,
从而可以让我们看到物体。
这种发光仪也叫夜视仪。其核心部分是
像增强管,这是一种电子管,它的作用是把微弱的光线转换为电子束(电子信号),加强放大后轰击荧光粉发光,这种荧光粉是绿色的,所以显示的图像也是绿色的。
科学拓展
红外夜视仪,它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用红外探照灯(肉眼不可见光)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通过特殊装置形成图像;被动式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红外夜视仪,都是主动式的。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一般都不叫夜视仪,都改名为热成像仪。
红外夜视望远镜
红外夜视仪图像
热成像仪图像
科学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能够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能在实验中了解到光
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时,都能使我们看到
光源或该物体;意识到光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一、选择题。
1.下面有关光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明晚上的月亮是光源
B.“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微弱的烛光是光源
C.“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中的繁星都是光源
B
课堂练习
2.“孙康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他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孙康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认真读书。”这就是成语“囊萤映雪”中“映雪”的故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大雪映出了光,所以大雪是光源
B.大雪不发光,是反射的月光,所以大雪不是光源
C.大雪不发光,是反射的月光,所以月亮是光源
B
课堂练习
3.下列物品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 )。
A.绚丽的霓虹灯 B.发光的萤火虫
C.驱散黑暗的太阳
4.龙龙与同同两个人比赛,看谁能盯着太阳更长时间,典典听到他们准备进行这样的比赛时,典典应该( C )。
A.觉得很有意思,参与他们的比赛
B.做他们比赛的裁判,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C.制止他们,提醒他们这样做对眼睛有危害
A
C
课堂练习
5.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我们能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发出了光线
B.动物的生存不需要光
C.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
点拨: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不是人眼发出了光线。
C
课堂练习
二、填空题。
1. 太阳 是最重要的光源,只有在光源的光或被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 眼睛 时,我们才能看到光源或物体。
2.夜晚,虽然 光线 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很丰富,可将红外线转换成电子信号的仪器能够帮助我们看清黑暗中的物体,如 夜视仪 等。
太阳
眼睛
光线
夜视仪
课堂练习
三、观察黑暗中的红苹果
探究问题:黑暗中的红苹果可以看到吗?
提出猜想:黑暗中的红苹果看不到。
实验材料:完全黑暗的房间、红苹果等。
实验步骤:A.在没有窗户的房间内的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
B.把房间的门关上,不留一丝缝隙,并把所有的灯都关闭,使房间完全黑暗。
C.在黑暗中,观察桌子上的红苹果。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无论在房间里待了多长时间,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B.只要在这个房间里待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就可以模糊地看到这个红苹果
C.只要在这个房间里待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就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
A
课堂练习
2.在阳光下待一段时间后,进入相对昏暗的房间,感觉什么都看不见了,需要经过一会儿,才会慢慢适应,逐渐看清东西。所以只要在黑暗的房间里待足够长的时间,让眼睛适应黑暗,还是可以看到黑暗房间内的红苹果的。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点拨:从阳光下走进相对昏暗的地方,要过一会儿才能逐渐看清暗处的东西,此时有微弱的光线,因此能逐渐看清东西;但黑暗的房间内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因此即便待足够长时间后,也看不到红苹果。
不正确
课堂练习
3.典典同学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能隐约看到红苹果,是因为 黑暗房间里还有少量光线,没有做到完全黑暗 。
黑暗
房间里还有少量光线,没有做到完全黑暗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