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提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提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7 23:01: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提高卷)
一、单选题
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因为(  )
A.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B.受台风,寒潮的袭击
C.受风力,流水长期的侵蚀,搬运作用
D.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2.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18年02月04日21时56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4.25度,东经121.67度)发生6.4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台湾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美洲板块和大西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3.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碰撞挤压形成.
A.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D.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
4.(2015七上·淮安期中)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5.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7.下图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红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8.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发现了古森林的遗迹,这说明(  )
A.过去这里曾经是陆地
B.这里一直是海洋
C.古代海底也有森林的分布
D.过去全球的海水水位没有现在高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
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
10.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
C.日本神户的人工岛
D.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1.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12.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11个板块
B.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
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
D.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13.近年印尼、汶川、智利、日本等地地震频发,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你认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
B.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带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2022七上·单县期中) 2022年1月15日12时27分(北京时间),岛国汤加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并引发多种灾害,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下图中圆圈示意汤加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汤加火山喷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15. 汤加火山位于(  )
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6. 汤加火山喷发后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空气污染 ②诱发海啸灾害 ③导致暴雨天气 ④增加肥沃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7.(2020七上·普宁期末)某学习小组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从地理视角进行了研究,图为“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图。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1月8日在    洋中遇见鹦鹉螺号,到11月17日漫步海底森林,此航段的行驶方向是    
(2)1月28日到达锡兰岛后穿过阿拉伯海、红海,通过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的地下通道,到达   海,2月14日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底看到了火山喷发的情景,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原因:   
(3)2月19日到达位于    (东/西)半球的(33.22°S,16.17°W)处,在海底参观了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这说明地壳运动引起了海平面    (上升/下降)
(4)3月21日春分日正午12时在南极点看到太阳的圆盘的一半刚好在地平线上,这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是下图中的   ,这是由于地球的   运动产生的现象。3月22日离开南极后,一路向北,在挪威海附近获救,结束了此次航程。
18.(2019七上·龙山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上共分为   大板块。
(2)属于大洲的板块:
C   板块,B   板块,E   板块,D   板块
(3)属于大洋的板块:A   板块,F   板块。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地带。
19.(2016七上·涪陵月考)读地图,回答问题。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盆地A:   ;山系B:   ;
板块C:   ;板块D:   ;
板块E:   
(2)C周边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的原因,属于常考考点,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考点,稍有难度,需要学生结合台湾省位置及板块位置特征综合分析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成因,理解答题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明确板块的名称及位置是答题的基础。
5.【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板块向两侧漂移,中间断裂下陷形成裂谷。裂谷进一步变宽、变深,会导致海水入侵形成海洋。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运动图,就可以知道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对板块构造运动的掌握,仔细观察板块运动图,找出阿尔卑斯山脉所在的板块位置。
7.【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此题可通过板块运动形式来解释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A、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故不符合题意; B、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从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看出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面积逐渐扩大,故符合题意; C、阿拉伯半岛地处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不符合题意; D、阿尔卑斯山地处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从运动方向看出,两大板块向中间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缩小,阿尔卑斯山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故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观察图中箭头的指向,指向中间的是挤压,指向两侧的是张裂,红海处箭头指向两侧,是张裂拉伸。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形式、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认真读图获取正确信息并紧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
9.【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其中有缓慢的变化,也有剧烈的变化。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总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10.【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属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现象,选项ABC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对比分析各个选项。
11.【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而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B描述符合题意。日本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先搞清楚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再来解答此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先搞清楚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再进行选择就容易多了。
12.【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共分为6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亚洲和欧洲属于亚欧板块。故选C。在做此题时要先回想一下地球主要有几大板块,这些板块又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来做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名称、位置的相关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细心。
13.【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故本题选B。在做此题时要认真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特别是要清除什么是板块及板块运动的后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
【答案】14.C
15.D
16.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4.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读图可知,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汤加火山喷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
15.由图可知,汤加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正确,排除ABC;故答案为:D。
16.汤加火山喷发后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剧空气污染,②诱发海啸灾害,④增加肥沃土壤,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1)太平;从西北向东南
(2)苏伊士运河;地中;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3)东(半球);上升
(4)A;公转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方向判断;大洲分界线;火山与地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图中可知,11月8日在太平洋中遇见鹦鹉螺号,到11月17日漫步海底森林,此航段的行驶方向是从西北向东南。(2)图中可知,1月28日到达锡兰岛后穿过阿拉伯海、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地下通道,到达地中海,2月14日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底看到了火山喷发的情景, 主要原因是这里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 (33.22°S,16.17°W)处在南半球和东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在海底参观了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这说明地壳运动引起了海平面上升(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海洋)。(4)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这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是下图中的A,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8.【答案】(1)6
(2)亚欧;南极洲;美洲;非洲
(3)太平洋;印度洋
(4)板块与板块交界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地球上共分为6大板块。
(2)读图可知,C是亚欧板块,B是南极洲板块,E是美洲板块,D是非洲板块,都属于大洲的板块。
(3)读图可知,A是太平洋板块,F是印度洋板块,都属于大洋的板块。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6;(2)亚欧;南极洲;美洲;非洲;(3)太平洋;印度洋;(4)板块与板块交界。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9.【答案】(1)刚果盆地;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2)C周边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
(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据图可知:盆地A为刚果盆地;山系B为科迪勒拉山系;C为太平洋板块;D为亚欧板块;E为美洲板块。
(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地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即板块边缘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据图可知:C周边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刚果盆地;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2)C周边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并结合世界陆地地形的世界之最所处的位置考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提高卷)
一、单选题
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因为(  )
A.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
B.受台风,寒潮的袭击
C.受风力,流水长期的侵蚀,搬运作用
D.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答案】D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的原因,属于常考考点,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2.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18年02月04日21时56分在台湾花莲县附近(北纬24.25度,东经121.67度)发生6.4级左右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台湾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美洲板块和大西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台湾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考点,稍有难度,需要学生结合台湾省位置及板块位置特征综合分析作答。
3.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碰撞挤压形成.
A.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D.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成因,理解答题即可。
4.(2015七上·淮安期中)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明确板块的名称及位置是答题的基础。
5.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板块向两侧漂移,中间断裂下陷形成裂谷。裂谷进一步变宽、变深,会导致海水入侵形成海洋。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
6.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构造运动图,就可以知道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对板块构造运动的掌握,仔细观察板块运动图,找出阿尔卑斯山脉所在的板块位置。
7.下图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红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此题可通过板块运动形式来解释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A、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故不符合题意; B、红海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从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看出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面积逐渐扩大,故符合题意; C、阿拉伯半岛地处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故不符合题意; D、阿尔卑斯山地处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从运动方向看出,两大板块向中间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缩小,阿尔卑斯山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故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观察图中箭头的指向,指向中间的是挤压,指向两侧的是张裂,红海处箭头指向两侧,是张裂拉伸。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形式、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认真读图获取正确信息并紧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
8.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发现了古森林的遗迹,这说明(  )
A.过去这里曾经是陆地
B.这里一直是海洋
C.古代海底也有森林的分布
D.过去全球的海水水位没有现在高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
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其中有缓慢的变化,也有剧烈的变化。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总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
10.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不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
C.日本神户的人工岛
D.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球绕太阳公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属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现象,选项ABC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的变迁的原因,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细心认真对比分析各个选项。
11.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而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故A不符合题意,B描述符合题意。日本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在做此题时要注意先搞清楚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再来解答此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先搞清楚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再进行选择就容易多了。
12.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11个板块
B.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
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
D.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共分为6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亚洲和欧洲属于亚欧板块。故选C。在做此题时要先回想一下地球主要有几大板块,这些板块又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来做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名称、位置的相关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细心。
13.近年印尼、汶川、智利、日本等地地震频发,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你认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
B.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带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故本题选B。在做此题时要认真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特别是要清除什么是板块及板块运动的后果。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
(2022七上·单县期中) 2022年1月15日12时27分(北京时间),岛国汤加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并引发多种灾害,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下图中圆圈示意汤加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汤加火山喷发,主要是由于(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地球自转
15. 汤加火山位于(  )
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6. 汤加火山喷发后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空气污染 ②诱发海啸灾害 ③导致暴雨天气 ④增加肥沃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4.C
15.D
16.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4.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读图可知,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汤加火山喷发,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
15.由图可知,汤加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正确,排除ABC;故答案为:D。
16.汤加火山喷发后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剧空气污染,②诱发海啸灾害,④增加肥沃土壤,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7.(2020七上·普宁期末)某学习小组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从地理视角进行了研究,图为“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图。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1月8日在    洋中遇见鹦鹉螺号,到11月17日漫步海底森林,此航段的行驶方向是    
(2)1月28日到达锡兰岛后穿过阿拉伯海、红海,通过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的地下通道,到达   海,2月14日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底看到了火山喷发的情景,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原因:   
(3)2月19日到达位于    (东/西)半球的(33.22°S,16.17°W)处,在海底参观了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这说明地壳运动引起了海平面    (上升/下降)
(4)3月21日春分日正午12时在南极点看到太阳的圆盘的一半刚好在地平线上,这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是下图中的   ,这是由于地球的   运动产生的现象。3月22日离开南极后,一路向北,在挪威海附近获救,结束了此次航程。
【答案】(1)太平;从西北向东南
(2)苏伊士运河;地中;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3)东(半球);上升
(4)A;公转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方向判断;大洲分界线;火山与地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图中可知,11月8日在太平洋中遇见鹦鹉螺号,到11月17日漫步海底森林,此航段的行驶方向是从西北向东南。(2)图中可知,1月28日到达锡兰岛后穿过阿拉伯海、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地下通道,到达地中海,2月14日在克里特岛附近海底看到了火山喷发的情景, 主要原因是这里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 (33.22°S,16.17°W)处在南半球和东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在海底参观了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这说明地壳运动引起了海平面上升(原来的陆地,变成了海洋)。(4)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这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是下图中的A,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
【点评】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8.(2019七上·龙山期末)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球上共分为   大板块。
(2)属于大洲的板块:
C   板块,B   板块,E   板块,D   板块
(3)属于大洋的板块:A   板块,F   板块。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地带。
【答案】(1)6
(2)亚欧;南极洲;美洲;非洲
(3)太平洋;印度洋
(4)板块与板块交界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1)地球上共分为6大板块。
(2)读图可知,C是亚欧板块,B是南极洲板块,E是美洲板块,D是非洲板块,都属于大洲的板块。
(3)读图可知,A是太平洋板块,F是印度洋板块,都属于大洋的板块。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故答案为:(1)6;(2)亚欧;南极洲;美洲;非洲;(3)太平洋;印度洋;(4)板块与板块交界。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9.(2016七上·涪陵月考)读地图,回答问题。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盆地A:   ;山系B:   ;
板块C:   ;板块D:   ;
板块E:   
(2)C周边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答案】(1)刚果盆地;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2)C周边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
(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据图可知:盆地A为刚果盆地;山系B为科迪勒拉山系;C为太平洋板块;D为亚欧板块;E为美洲板块。
(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地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即板块边缘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据图可知:C周边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1)刚果盆地;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2)C周边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并结合世界陆地地形的世界之最所处的位置考查。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