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7 23:04:43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形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2.(2022七上·德惠期末)“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  )
A.魏格纳 B.哥伦布 C.加加林 D.麦哲伦
3.(2022七上·江油期末)小明与同学在窦圈山上游玩时,发现岩石中含有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A.这里曾经是海洋 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
C.生物在不断进化 D.这里的地形复杂
(2021七上·兖州月考)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四块陆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某大洋是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 图中哪两块陆地轮廓相似,启发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2021七上·源城期中)根据有关板块的知识,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应(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7.(2021七上·槐荫期末)2020年1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拉伸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8.(2021七上·江都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2)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9.(2020七上·大埔期末)下列现象不是由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B.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C.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D.地表陷落
10.(2019七上·翁牛特旗期中)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
A.板块内部 B.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的上部 D.板块的深处
11.(2017七上·洪泽月考)如图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红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12.(2017七上·洪泽月考)下列事实可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② 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③ 台湾海峡海底发展森林遗迹
④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
⑤ 珠江口沿岸出现赤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13.(2017七上·潮阳期中)四大洋中最年轻且正在扩大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4.(2017七上·含山期中)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5.(2016七上·泰兴期末)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水往低处流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二、综合题
16.(2018七上·长春月考)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B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基本上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填字母)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往往多   、   等地质灾害,图中①处为环太平洋地震带。
(4)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其位于两个板块发生   运动的地带,②处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17.(2022七上·安徽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壳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该地位于   。
(3)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   (填陆地或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   。
18.(2020七上·江油期中)国际合作
2017年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北极东北航道”。这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将比传统航线航程缩短约25%~55%。2018年8月我国首艘冰级轮“天恩号”启航,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历经33天到达欧洲港口,若取道传统航道,需耗时40多天。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一中填出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的名称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用 绘出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范围。
(2)读图二,我国一艘货轮从中国大连出发,沿“北极东北航道”航行,经过   洋,穿过   海峡,进入北冰洋、   洋,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口。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是   。
(4)图二中的港口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的重要港口城市,处于五带中   带。
(5)结合图三分析,图二中的海域①和海域②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请分别说出判断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二者处于相对运动。地中海将不断缩小。其余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对板块构造运动的掌握,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此题有一定难度,有“断裂下沉”“板块断裂”等专业名词。
2.【答案】A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3.【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小明与同学在窦圈山上游玩时,发现岩石中含有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答案为:A。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答案】4.B
5.B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4.读图可知,20°W穿过该大洋,该大洋应为大西洋;故答案为:B。
5.魏格纳根据非洲大陆西海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图中①是北美洲陆地,②是欧洲陆地,③是南美洲陆地,④是非洲陆地;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大致由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构成。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包括挤压运动和张裂运动,挤压运动形成高山和高原,张裂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而这两个板块是在做挤压运动,故地中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甚至会消失,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7.【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这两个板块是碰撞挤压的,喜马拉雅山是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8.【答案】(1)C
(2)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可以看出,大西洋、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处,海洋面积将不断扩大,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位于板块的挤压处,阿尔卑斯将会升高,而地中海将会消失。
(2)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会不断升高。
故答案为:(1)C;(2)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9.【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在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地带,往往会形成新的海洋及裂谷等,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的扩张以及地表的陷落,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0.【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为: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地中海处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两大板块交界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阿拉伯半岛处在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12.【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台湾海峡海底发展森林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都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 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 ”、“ 珠江口沿岸出现赤潮”都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可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与变化当中。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13.【答案】B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世界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最年轻且正在扩大的是大西洋,因为该大洋处在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西洋不断扩张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
14.【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及名称,属于易错题,结合板块构造图答题较好。
15.【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选项中,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16.【答案】(1)非洲;美洲;南极洲
(2)D
(3)火山;地震
(4)张裂;亚欧;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读图可知, 基本上全是海洋的板块是D太平洋板块。 (3)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往往多火山、地震。
(4)读图可知,红海处在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因此面积在不断扩大; ②处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故答案为:(1) 非洲 ;美洲;南极洲;(2)D;(3)火山;地震;(4)张裂;亚欧;印度洋。
【点评】(1)(2)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
17.【答案】(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
(2)丙;板块交界处
(3)海洋;亚欧;印度洋
(4)缩小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最活跃;其他三地位于板块内部,地球比较稳定。
(3) 根据题意可知,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读图分析可知,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读图,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可知,地中海处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因此面积会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2)丙;板块交界处;(3)海洋;亚欧;印度洋;(4)缩小。
【点评】(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8.【答案】(1)
(2)太平;白令;大西
(3)时间短或距离近
(4)北寒
(5)①的面积会缩小,两侧板块碰撞挤压②的面积会扩大,两侧板块发生张裂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2)读图二,我国一艘货轮从中国大连出发,沿“北极东北航道”航行,经过太平洋,穿过 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大西洋,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口。
(3)如果取道航程距离较近的传统航线,需要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以及海盗猖獗的印度洋,全程耗费时间长.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道的优势是时间短,安全.
(4)从图中可知,港口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是北寒带。
(5)板块之间的运动一般是张裂和挤压,从图中可知,①的面积会缩小,两侧板块碰撞挤压②的面积会扩大,两侧板块发生张裂。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形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答案】D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二者处于相对运动。地中海将不断缩小。其余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对板块构造运动的掌握,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此题有一定难度,有“断裂下沉”“板块断裂”等专业名词。
2.(2022七上·德惠期末)“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  )
A.魏格纳 B.哥伦布 C.加加林 D.麦哲伦
【答案】A
【知识点】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3.(2022七上·江油期末)小明与同学在窦圈山上游玩时,发现岩石中含有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A.这里曾经是海洋 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
C.生物在不断进化 D.这里的地形复杂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小明与同学在窦圈山上游玩时,发现岩石中含有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答案为:A。
【点评】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2021七上·兖州月考)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四块陆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某大洋是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 图中哪两块陆地轮廓相似,启发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B
5.B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点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4.读图可知,20°W穿过该大洋,该大洋应为大西洋;故答案为:B。
5.魏格纳根据非洲大陆西海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图中①是北美洲陆地,②是欧洲陆地,③是南美洲陆地,④是非洲陆地;故答案为:B。
6.(2021七上·源城期中)根据有关板块的知识,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应(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大致由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构成。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包括挤压运动和张裂运动,挤压运动形成高山和高原,张裂运动形成裂谷和海洋,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而这两个板块是在做挤压运动,故地中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甚至会消失,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7.(2021七上·槐荫期末)2020年1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张裂拉伸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这两个板块是碰撞挤压的,喜马拉雅山是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8.(2021七上·江都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板块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2)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1)C
(2)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由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可以看出,大西洋、红海位于板块的张裂处,海洋面积将不断扩大,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位于板块的挤压处,阿尔卑斯将会升高,而地中海将会消失。
(2)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因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会不断升高。
故答案为:(1)C;(2)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9.(2020七上·大埔期末)下列现象不是由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B.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C.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D.地表陷落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上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在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地带,往往会形成新的海洋及裂谷等,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的扩张以及地表的陷落,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0.(2019七上·翁牛特旗期中)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
A.板块内部 B.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的上部 D.板块的深处
【答案】B
【知识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为: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11.(2017七上·洪泽月考)如图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交界处
B.红海属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地中海处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两大板块交界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阿拉伯半岛处在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12.(2017七上·洪泽月考)下列事实可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
①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② 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③ 台湾海峡海底发展森林遗迹
④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
⑤ 珠江口沿岸出现赤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答案】A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台湾海峡海底发展森林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都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 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岛礁有时被淹没有时露出来 ”、“ 珠江口沿岸出现赤潮”都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可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理解解答即可。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与变化当中。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
13.(2017七上·潮阳期中)四大洋中最年轻且正在扩大的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B
【知识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世界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最年轻且正在扩大的是大西洋,因为该大洋处在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西洋不断扩张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
14.(2017七上·含山期中)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及名称,属于易错题,结合板块构造图答题较好。
15.(2016七上·泰兴期末)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水往低处流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更替
【答案】B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选项中,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造成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所以四个选项中A、C、D都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只有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可以作为海陆变迁的依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陆的变迁,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二、综合题
16.(2018七上·长春月考)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B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基本上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填字母)
(3)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往往多   、   等地质灾害,图中①处为环太平洋地震带。
(4)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其位于两个板块发生   运动的地带,②处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答案】(1)非洲;美洲;南极洲
(2)D
(3)火山;地震
(4)张裂;亚欧;印度洋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读图可知, 基本上全是海洋的板块是D太平洋板块。 (3)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往往多火山、地震。
(4)读图可知,红海处在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因此面积在不断扩大; ②处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故答案为:(1) 非洲 ;美洲;南极洲;(2)D;(3)火山;地震;(4)张裂;亚欧;印度洋。
【点评】(1)(2)本题考查六大板块的位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
17.(2022七上·安徽期中)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壳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该地位于   。
(3)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   (填陆地或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   。
【答案】(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
(2)丙;板块交界处
(3)海洋;亚欧;印度洋
(4)缩小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最活跃;其他三地位于板块内部,地球比较稳定。
(3) 根据题意可知,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该地区几千万年前有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读图分析可知,喜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
(4)读图,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可知,地中海处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因此面积会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1)大陆漂移;太平洋板块;(2)丙;板块交界处;(3)海洋;亚欧;印度洋;(4)缩小。
【点评】(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18.(2020七上·江油期中)国际合作
2017年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北极东北航道”。这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将比传统航线航程缩短约25%~55%。2018年8月我国首艘冰级轮“天恩号”启航,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历经33天到达欧洲港口,若取道传统航道,需耗时40多天。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一中填出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的名称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用 绘出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范围。
(2)读图二,我国一艘货轮从中国大连出发,沿“北极东北航道”航行,经过   洋,穿过   海峡,进入北冰洋、   洋,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口。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是   。
(4)图二中的港口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的重要港口城市,处于五带中   带。
(5)结合图三分析,图二中的海域①和海域②面积将会扩大还是缩小,请分别说出判断依据。
【答案】(1)
(2)太平;白令;大西
(3)时间短或距离近
(4)北寒
(5)①的面积会缩小,两侧板块碰撞挤压②的面积会扩大,两侧板块发生张裂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2)读图二,我国一艘货轮从中国大连出发,沿“北极东北航道”航行,经过太平洋,穿过 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大西洋,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口。
(3)如果取道航程距离较近的传统航线,需要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以及海盗猖獗的印度洋,全程耗费时间长.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东北航道的优势是时间短,安全.
(4)从图中可知,港口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是北寒带。
(5)板块之间的运动一般是张裂和挤压,从图中可知,①的面积会缩小,两侧板块碰撞挤压②的面积会扩大,两侧板块发生张裂。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