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8 18:09:5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泰兴期末)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少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2.(2018八上·江都期末)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防护行为是(  )
A.正在行驶中的任何车辆迅速前进
B.来不及撤离楼房时就从窗口跳出
C.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应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有利部位避震
D.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朝顺风方向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读图,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4.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
A.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北地区
5.(2021八上·阳东期中) 图阴影部分是2020年6月我国降水超过500毫米的地区,读图回答下题.
(1) 该区域降水主要受(  )
A.东南季风影响 B.东北季风影响
C.西北季风影响 D.西南季风影响
(2) 该地区洪涝严重的原因不包括(  )
A.降水多且集中 B.地势低平
C.河道弯曲 D.发生凌汛
(3) 治理该区域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有(  )
①在上游修建水库 ②加固河堤 ③对河道裁弯取直 ④围湖造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八上·乾安期末)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
C.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北
D.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7.(2018八上·新乡月考)去年夏季,某山区天降暴雨,把在山间河谷中游玩的9名游客全部冲走.“为了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以下说法最不可取的是(  )
A.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向两侧的山坡
B.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到周围的高地上
C.突发山洪时,迅速顺河道向下游跑
D.来游玩时,提前收听当天天气预报
8.(2017八上·靖江期中)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或桌下
9.(2016八上·路北期中)我国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旱涝 D.泥石流
10.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洪涝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夏、秋季多发的灾害
B.旱灾集中发生在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
C.在山区常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我国的北方、西北地区在比较干旱的春季易受到沙尘暴的侵袭
11.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
12.(2022八上·罗湖期中)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季风可能会带给我国的气象灾害常是(  )
A.旱涝 B.台风 C.火山 D.地震
(2021八上·宝安期中) 读“影响中国寒潮路径图”,完成下题。
13. 寒潮带来的影响最主要的是(  )
A.干旱 B.霜冻 C.洪涝 D.滑坡
14. 海南省几乎不受寒潮影响,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C.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D.森林覆盖率高,阻挡作用大
二、综合题
15.(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16.(2021八上·临漳期末)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   和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表示我国夏季风的是图   。
(2)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风向为   ,冬季盛行风向为   ,这种风向随季节相反的地区形成   气候.
(3)据图分析,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其水汽来源于   洋和   洋.
(4)冬季,我国盛行   风和   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   (灾害性天气).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   、   .
17.(2016八上·钦州期末)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   (山脉)到②   (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一、二、三)阶梯。
(3)图中③是   高原,   (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④   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
(4)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5)下列符号代表的气象灾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组合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在有坡度的山区地形,故地形平坦的平原不会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发生,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一般。
2.【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防护行为是: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应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有利部位避震;要迅速离开行驶中的汽车;也不能随意从楼房的窗口跳出;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朝逆风方向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防护行为,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防震知识很有必要。
3.【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Ⅱ、Ⅲ南方,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旱涝灾害的分布。结合地图分析对比南北方旱、涝比例不难做出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河流少,且径流量小;水土配置不合理,地多水少;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多;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等,都容易造成华北地区干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旱灾的分布。对比分析选项中四个地区的气候、经济、人口等方面的特点不难做出解答。
5.【答案】(1)A
(2)D
(3)A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为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地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从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充足,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图示区域为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长江流经此地河道比较弯曲,此地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从太平洋上吹向陆地,降水充足且集中,多洪涝灾害,此地位于秦岭一淮河一 线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不会有凌汛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①在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可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有效治理洪涝灾害,故①正确;②加固河堤,能增加抗洪能力,故②正确;③对河道裁弯取直,保证河道的顺畅,能有效减少洪涝灾害,故③正确;④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失去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冬季盛行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高温多雨。
(2)本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严重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河曲发育过程中, 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这种河道被水切穿取直的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
6.【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干旱是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A错误。洪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错误。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C错误。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这些地区地势陡峭,降水集中且地质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7.【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解:为了避免这种暴雨带来的山洪,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向两侧的山坡;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到附近的高地上;来游玩时,提前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千万不能迅速顺河道向下游跑,
故答案为:C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的冲刷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泥石流的发生常有季节性,一般在雨水多的季节容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容易逃生。我国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
8.【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点评】防震措施
9.【答案】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
故选:C。
【点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10.【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
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导致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且多发生在夏、秋季节,A正确;西北地区仅从干旱程度来看是最严重的,但该地区工农业较少,人口也少,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少,所以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不是西北地区,而是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众多东部季风区,B错;山区暴雨常常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在我国的北方、西北地区由于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易受到沙尘暴的侵袭,D正确,故本题选B。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如果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可能会带给我国带来旱涝灾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答案】13.B
14.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3.寒潮是强烈的冷空气活动,寒潮来袭时,会带来大风、降温、降雪、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干旱和洪涝是夏季风活动异常造成的,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与寒潮关系较小。故根据题意选B。
14.读图可知,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的省份,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很远,再加上重重山脉阻挡,所以海南几乎受不到寒潮的影响。故根据题意选C。
15.【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16.【答案】(1)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
(2)偏南风;偏北风;季风
(3)夏季;太平;印度
(4)东北;西北;寒潮;干旱;洪涝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距长,地形复杂多样,使得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加上背靠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明显,季风气候显著;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图B所示的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
(2)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形成范围广阔的季风气候。
(3)我国夏季风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给我国东部和南部带来大量的水汽和丰沛降水,所以从降水时间上看,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
(4)冬季时,我国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寒潮天气,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不稳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点评】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风大;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我国东南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17.【答案】(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
(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太行山到②秦岭,经A湖北省的西部、四川、B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到西藏东部一带。(2)我国第二级阶梯多高原、盆地,地势变化大,是泥石流多发地区。(3)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④四川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4)A、突发地震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B、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地方疏散。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最易逃生。D、寒潮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5)A表示台风天气——禁止出海。B表示霜冻天气——不利于插秧。C表示沙尘暴天气——不易户外锻炼。D表示大雾天气——车辆要减速慢行。
故答案为:(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点评】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泰兴期末)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少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在有坡度的山区地形,故地形平坦的平原不会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发生,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难度一般。
2.(2018八上·江都期末)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防护行为是(  )
A.正在行驶中的任何车辆迅速前进
B.来不及撤离楼房时就从窗口跳出
C.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应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有利部位避震
D.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朝顺风方向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防护行为是: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应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有利部位避震;要迅速离开行驶中的汽车;也不能随意从楼房的窗口跳出;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朝逆风方向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防护行为,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防震知识很有必要。
3.读图,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北皆涝 D.南涝北旱
【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Ⅱ、Ⅲ南方,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旱涝灾害的分布。结合地图分析对比南北方旱、涝比例不难做出解答。
4.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
A.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河流少,且径流量小;水土配置不合理,地多水少;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多;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等,都容易造成华北地区干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旱灾的分布。对比分析选项中四个地区的气候、经济、人口等方面的特点不难做出解答。
5.(2021八上·阳东期中) 图阴影部分是2020年6月我国降水超过500毫米的地区,读图回答下题.
(1) 该区域降水主要受(  )
A.东南季风影响 B.东北季风影响
C.西北季风影响 D.西南季风影响
(2) 该地区洪涝严重的原因不包括(  )
A.降水多且集中 B.地势低平
C.河道弯曲 D.发生凌汛
(3) 治理该区域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有(  )
①在上游修建水库 ②加固河堤 ③对河道裁弯取直 ④围湖造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A
(2)D
(3)A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为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地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从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充足,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图示区域为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长江流经此地河道比较弯曲,此地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从太平洋上吹向陆地,降水充足且集中,多洪涝灾害,此地位于秦岭一淮河一 线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不会有凌汛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①在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可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有效治理洪涝灾害,故①正确;②加固河堤,能增加抗洪能力,故②正确;③对河道裁弯取直,保证河道的顺畅,能有效减少洪涝灾害,故③正确;④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失去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1)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冬季盛行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高温多雨。
(2)本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严重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3)河曲发育过程中, 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这种河道被水切穿取直的现象,称为裁弯取直。
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
6.(2021八上·乾安期末)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
C.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北
D.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干旱是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A错误。洪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错误。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故C错误。滑坡、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这些地区地势陡峭,降水集中且地质不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7.(2018八上·新乡月考)去年夏季,某山区天降暴雨,把在山间河谷中游玩的9名游客全部冲走.“为了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以下说法最不可取的是(  )
A.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向两侧的山坡
B.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到周围的高地上
C.突发山洪时,迅速顺河道向下游跑
D.来游玩时,提前收听当天天气预报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解:为了避免这种暴雨带来的山洪,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向两侧的山坡;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到附近的高地上;来游玩时,提前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千万不能迅速顺河道向下游跑,
故答案为:C
【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的冲刷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泥石流的发生常有季节性,一般在雨水多的季节容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容易逃生。我国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
8.(2017八上·靖江期中)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或桌下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点评】防震措施
9.(2016八上·路北期中)我国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旱涝 D.泥石流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
故选:C。
【点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10.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洪涝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夏、秋季多发的灾害
B.旱灾集中发生在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
C.在山区常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我国的北方、西北地区在比较干旱的春季易受到沙尘暴的侵袭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
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导致该地区旱涝灾害频繁,且多发生在夏、秋季节,A正确;西北地区仅从干旱程度来看是最严重的,但该地区工农业较少,人口也少,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少,所以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不是西北地区,而是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众多东部季风区,B错;山区暴雨常常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在我国的北方、西北地区由于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易受到沙尘暴的侵袭,D正确,故本题选B。
11.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变化大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D.北方冷空气势力大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如果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的发生,故选B.
12.(2022八上·罗湖期中)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季风可能会带给我国的气象灾害常是(  )
A.旱涝 B.台风 C.火山 D.地震
【答案】A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可能会带给我国带来旱涝灾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2021八上·宝安期中) 读“影响中国寒潮路径图”,完成下题。
13. 寒潮带来的影响最主要的是(  )
A.干旱 B.霜冻 C.洪涝 D.滑坡
14. 海南省几乎不受寒潮影响,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C.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D.森林覆盖率高,阻挡作用大
【答案】13.B
14.C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13.寒潮是强烈的冷空气活动,寒潮来袭时,会带来大风、降温、降雪、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干旱和洪涝是夏季风活动异常造成的,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与寒潮关系较小。故根据题意选B。
14.读图可知,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的省份,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很远,再加上重重山脉阻挡,所以海南几乎受不到寒潮的影响。故根据题意选C。
二、综合题
15.(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16.(2021八上·临漳期末)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   和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表示我国夏季风的是图   。
(2)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风向为   ,冬季盛行风向为   ,这种风向随季节相反的地区形成   气候.
(3)据图分析,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其水汽来源于   洋和   洋.
(4)冬季,我国盛行   风和   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   (灾害性天气).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   、   .
【答案】(1)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
(2)偏南风;偏北风;季风
(3)夏季;太平;印度
(4)东北;西北;寒潮;干旱;洪涝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距长,地形复杂多样,使得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加上背靠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明显,季风气候显著;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图B所示的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
(2)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形成范围广阔的季风气候。
(3)我国夏季风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给我国东部和南部带来大量的水汽和丰沛降水,所以从降水时间上看,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
(4)冬季时,我国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寒潮天气,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不稳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点评】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风大;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我国东南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17.(2016八上·钦州期末)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   (山脉)到②   (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一、二、三)阶梯。
(3)图中③是   高原,   (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④   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
(4)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5)下列符号代表的气象灾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组合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答案】(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
(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太行山到②秦岭,经A湖北省的西部、四川、B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到西藏东部一带。(2)我国第二级阶梯多高原、盆地,地势变化大,是泥石流多发地区。(3)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④四川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4)A、突发地震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B、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地方疏散。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最易逃生。D、寒潮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5)A表示台风天气——禁止出海。B表示霜冻天气——不利于插秧。C表示沙尘暴天气——不易户外锻炼。D表示大雾天气——车辆要减速慢行。
故答案为:(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点评】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