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08 18:12:4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2.(2017八上·容县月考)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地形复杂多样
(2022八上·江城期末) 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最初中国人把用来治病的植物成为本草,现在某些本草俨然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读“我国部分本草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对图中本草产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芪产区全年气候干燥 B.怀地黄产区降水集中夏季
C.三七产区夏季台风多发 D.冬虫夏草产区气候高寒
4. 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我国1892种中草药,我国本草种类丰富,这体现了我国气候(  )
A.寒、温、热三带齐全 B.类型复杂多样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D.季风气候显著
(2021八上·南宁期末) 季风气候显著为我国气候特点之一,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  )
A.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
D.夏季南北温差加大
6. 若夏季风较弱,雨带推进慢且在南方滞留,容易导致(  )
A.南涝北旱 B.全国皆涝 C.北涝南旱 D.西涝东旱
7. 若冬季强冷空气快速南下,我们家乡南宁容易形成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梅雨 C.洪涝 D.台风
(2021八上·阳东期末) 2021年3月14日夜间起,大范围沙尘天气袭击北方,内蒙古、山西、京津冀等先后受影响。图为我国3月14日至16日全国沙尘天气实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结合图文资料,可知我国据沙尘原地最近的省区是(  )
A.山西省 B.吉林省
C.北京市 D.内蒙古自治区
9. 沙尘天气最频繁发生的季节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10. 下列人类活动不能有效治理沙尘的是(  )
A.植树造林 B.开垦坡地为耕地
C.设沙障,挡风墙 D.加强宣传教育
11. 沙尘暴影响的省级行政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山西-晋-太原 B.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包头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陇-兰州 D.陕西-陕-银川
(2022八上·无为期末) “拉尼娜”(La Niñ;a)的字面意思是"女孩",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受拉尼娜影响,9月-10月西北太平洋台风十分活跃,共有6个台风生成并影响中国近海;同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中国今年冬天可能会冻哭。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旱灾 B.寒潮 C.台风 D.泥石流
13. 下列地区寒潮路径经过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14. 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台风登陆主要集中在(  )
A.广东 台湾 海南 福建 B.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天津
C.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D.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2021八上·吉林期末)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旱灾仅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 B.台风百害而无一利
C.滑坡发生在平原地区 D.泥石流与暴雨有关
16. 地震突发时,下列自我保护的防震应急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躲在房屋三角区 B.乘电梯逃走
C.跑到室外空旷处 D.躲到小开间墙角
(2021八上·乐亭期中)读“中国洪涝灾害局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一般特点是(  )
A.山区重于平原 B.沿海重于内陆
C.西部重于东部 D.高纬重于低纬
18.洪涝灾害多出现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9.造成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堤坝溃决 B.凌汛 C.冰雪融化 D.强降水
二、综合题
20.(2021八上·临漳期末)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   和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表示我国夏季风的是图   。
(2)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风向为   ,冬季盛行风向为   ,这种风向随季节相反的地区形成   气候.
(3)据图分析,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其水汽来源于   洋和   洋.
(4)冬季,我国盛行   风和   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   (灾害性天气).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   、   .
21.(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22.(2016八上·钦州期末)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   (山脉)到②   (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一、二、三)阶梯。
(3)图中③是   高原,   (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④   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
(4)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5)下列符号代表的气象灾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组合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洪涝的多发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典型的分布地区不难做出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所以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是由于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涝灾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答案】3.C
4.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3.读图可知,黄芪产区位于西北内陆,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A正确;怀地黄产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夏季,B正确;三七产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夏季多泥石流,台风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C不正确;冬虫夏草产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A错误;我国本草种类丰富,体现了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B正确;我国本草多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布较少,C错误;我国本草除季风气候区外,非季风区也有分布,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5.A
6.A
7.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2)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5.我国降水受季风影响显著,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A正确。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导致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推进快速,南方雨季较短,北方雨季较长,容易造成南旱北涝、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南方雨季长,易造成南涝北旱,故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B错误。夏季南北温差减少,D错误。冬季气温并不是受夏季风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A。
6.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导致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推进快速,南方雨季较短,北方雨季较长,容易造成南早北涝、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南方雨季长,易造成南涝北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
7.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故A符合题意。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B不符合题意。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多发生在降水比较多的夏秋季节,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C不符合题意。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8.D
9.D
10.B
11.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其防止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等等。
8.读图可知,内蒙古的沙尘暴最严重,最靠近沙尘源地,其它省区都比较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9.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特别是春季,北方降水少,地表裸露,沙尘天气最频繁,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开垦坡地为耕地,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沙尘天气的发生,B正确。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设沙障,挡风墙,可以减少地表裸露;加强宣传教育,可以减少乱砍滥伐,都可以一定程度治理沙尘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1.山西简称晋,省会太原,A正确。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B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C错误。陕西简称陕和秦,省会西安,D错误。故答案为:A 。
【答案】12.D
13.C
14.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2.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以上四种灾害中,旱灾、寒潮和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答案为:D。
13.由图可知,以上四个地区中,寒潮路径经过次数最多的地区是内蒙古高原,该地区由于纬度高、地势平坦,离冬季风源地近,故答案为:C。
14.由图可以看出,台风登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省、台湾省、海南省和福建省等地,这些地区离热带海洋近,故答案为:A。
【答案】15.D
16.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15.旱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故A不正确;台风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但是也会缓解旱灾,故B不正确;滑坡发生在地势陡峭的山区,故C不正确;泥石流主要与与地形、植被和暴雨有关,故D正确。故根据题意选D。
16.在楼上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或堵在房间的三角区,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在楼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不能乘电梯逃生。所以ACD正确,B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答案】17.B
18.B
19.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7.读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洪涝灾害较多,由于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西部内陆距离海洋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我国的山区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多分布在东部,故平原的洪涝灾害频繁,北方降水比南方降水少,故洪涝灾害较南方少,根据分析可知,B正确,故答案为:B。
18.由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在时间上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故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南方多,北方少,故南方地区洪涝灾害较北方地区频繁,依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19.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季风气候区和西部非季风气候区,东南沿海濒临海洋,夏季受海洋湿润水汽的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位猛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答案】(1)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
(2)偏南风;偏北风;季风
(3)夏季;太平;印度
(4)东北;西北;寒潮;干旱;洪涝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距长,地形复杂多样,使得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加上背靠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明显,季风气候显著;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图B所示的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
(2)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形成范围广阔的季风气候。
(3)我国夏季风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给我国东部和南部带来大量的水汽和丰沛降水,所以从降水时间上看,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
(4)冬季时,我国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寒潮天气,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不稳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点评】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风大;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我国东南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21.【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22.【答案】(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
(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太行山到②秦岭,经A湖北省的西部、四川、B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到西藏东部一带。(2)我国第二级阶梯多高原、盆地,地势变化大,是泥石流多发地区。(3)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④四川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4)A、突发地震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B、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地方疏散。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最易逃生。D、寒潮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5)A表示台风天气——禁止出海。B表示霜冻天气——不利于插秧。C表示沙尘暴天气——不易户外锻炼。D表示大雾天气——车辆要减速慢行。
故答案为:(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点评】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B.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的不稳定
C.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干旱的多发区
D.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答案】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洪涝的多发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典型的分布地区不难做出解答。
2.(2017八上·容县月考)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地形复杂多样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所以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是由于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涝灾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2022八上·江城期末) 本草,是中药的统称,最初中国人把用来治病的植物成为本草,现在某些本草俨然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读“我国部分本草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对图中本草产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芪产区全年气候干燥 B.怀地黄产区降水集中夏季
C.三七产区夏季台风多发 D.冬虫夏草产区气候高寒
4. 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我国1892种中草药,我国本草种类丰富,这体现了我国气候(  )
A.寒、温、热三带齐全 B.类型复杂多样
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D.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3.C
4.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3.读图可知,黄芪产区位于西北内陆,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A正确;怀地黄产区位于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夏季,B正确;三七产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夏季多泥石流,台风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C不正确;冬虫夏草产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A错误;我国本草种类丰富,体现了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B正确;我国本草多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分布较少,C错误;我国本草除季风气候区外,非季风区也有分布,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八上·南宁期末) 季风气候显著为我国气候特点之一,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  )
A.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C.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
D.夏季南北温差加大
6. 若夏季风较弱,雨带推进慢且在南方滞留,容易导致(  )
A.南涝北旱 B.全国皆涝 C.北涝南旱 D.西涝东旱
7. 若冬季强冷空气快速南下,我们家乡南宁容易形成的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梅雨 C.洪涝 D.台风
【答案】5.A
6.A
7.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1)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而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2)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5.我国降水受季风影响显著,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A正确。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导致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推进快速,南方雨季较短,北方雨季较长,容易造成南旱北涝、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南方雨季长,易造成南涝北旱,故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B错误。夏季南北温差减少,D错误。冬季气温并不是受夏季风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A。
6.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导致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推进快速,南方雨季较短,北方雨季较长,容易造成南早北涝、夏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南方雨季长,易造成南涝北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A。
7.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故A符合题意。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B不符合题意。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多发生在降水比较多的夏秋季节,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C不符合题意。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1八上·阳东期末) 2021年3月14日夜间起,大范围沙尘天气袭击北方,内蒙古、山西、京津冀等先后受影响。图为我国3月14日至16日全国沙尘天气实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结合图文资料,可知我国据沙尘原地最近的省区是(  )
A.山西省 B.吉林省
C.北京市 D.内蒙古自治区
9. 沙尘天气最频繁发生的季节是(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10. 下列人类活动不能有效治理沙尘的是(  )
A.植树造林 B.开垦坡地为耕地
C.设沙障,挡风墙 D.加强宣传教育
11. 沙尘暴影响的省级行政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山西-晋-太原 B.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包头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陇-兰州 D.陕西-陕-银川
【答案】8.D
9.D
10.B
11.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其防止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等等。
8.读图可知,内蒙古的沙尘暴最严重,最靠近沙尘源地,其它省区都比较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9.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特别是春季,北方降水少,地表裸露,沙尘天气最频繁,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开垦坡地为耕地,会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沙尘天气的发生,B正确。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设沙障,挡风墙,可以减少地表裸露;加强宣传教育,可以减少乱砍滥伐,都可以一定程度治理沙尘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1.山西简称晋,省会太原,A正确。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B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C错误。陕西简称陕和秦,省会西安,D错误。故答案为:A 。
(2022八上·无为期末) “拉尼娜”(La Niñ;a)的字面意思是"女孩",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受拉尼娜影响,9月-10月西北太平洋台风十分活跃,共有6个台风生成并影响中国近海;同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中国今年冬天可能会冻哭。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旱灾 B.寒潮 C.台风 D.泥石流
13. 下列地区寒潮路径经过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14. 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台风登陆主要集中在(  )
A.广东 台湾 海南 福建 B.吉林 辽宁 黑龙江 天津
C.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D.安徽 湖北 湖南 江西
【答案】12.D
13.C
14.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2.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以上四种灾害中,旱灾、寒潮和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答案为:D。
13.由图可知,以上四个地区中,寒潮路径经过次数最多的地区是内蒙古高原,该地区由于纬度高、地势平坦,离冬季风源地近,故答案为:C。
14.由图可以看出,台风登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省、台湾省、海南省和福建省等地,这些地区离热带海洋近,故答案为:A。
(2021八上·吉林期末)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国家,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旱灾仅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 B.台风百害而无一利
C.滑坡发生在平原地区 D.泥石流与暴雨有关
16. 地震突发时,下列自我保护的防震应急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躲在房屋三角区 B.乘电梯逃走
C.跑到室外空旷处 D.躲到小开间墙角
【答案】15.D
16.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点评】(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遇到地震时如果位于室外,应迅速离开房屋和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建筑,来到广场等宽阔的地方。如果地震发生时位于室内,则千万不要通过电梯逃生,应尽快躲到卫生间的角落这种管道交错的三角区域等待救援。
15.旱灾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故A不正确;台风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但是也会缓解旱灾,故B不正确;滑坡发生在地势陡峭的山区,故C不正确;泥石流主要与与地形、植被和暴雨有关,故D正确。故根据题意选D。
16.在楼上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或堵在房间的三角区,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在楼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不能乘电梯逃生。所以ACD正确,B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2021八上·乐亭期中)读“中国洪涝灾害局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一般特点是(  )
A.山区重于平原 B.沿海重于内陆
C.西部重于东部 D.高纬重于低纬
18.洪涝灾害多出现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19.造成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堤坝溃决 B.凌汛 C.冰雪融化 D.强降水
【答案】17.B
18.B
19.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其中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旱涝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国南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容易发生旱灾,西南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地震,东南沿海容易发生地震。
17.读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洪涝灾害较多,由于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西部内陆距离海洋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我国的山区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多分布在东部,故平原的洪涝灾害频繁,北方降水比南方降水少,故洪涝灾害较南方少,根据分析可知,B正确,故答案为:B。
18.由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在时间上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故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南方多,北方少,故南方地区洪涝灾害较北方地区频繁,依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19.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季风气候区和西部非季风气候区,东南沿海濒临海洋,夏季受海洋湿润水汽的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位猛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20.(2021八上·临漳期末)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   和   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表示我国夏季风的是图   。
(2)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风向为   ,冬季盛行风向为   ,这种风向随季节相反的地区形成   气候.
(3)据图分析,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其水汽来源于   洋和   洋.
(4)冬季,我国盛行   风和   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   (灾害性天气).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   、   .
【答案】(1)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
(2)偏南风;偏北风;季风
(3)夏季;太平;印度
(4)东北;西北;寒潮;干旱;洪涝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
【解析】【分析】(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跨距长,地形复杂多样,使得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加上背靠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明显,季风气候显著;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图B所示的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
(2)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形成范围广阔的季风气候。
(3)我国夏季风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给我国东部和南部带来大量的水汽和丰沛降水,所以从降水时间上看,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
(4)冬季时,我国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寒潮天气,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夏季风不稳定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点评】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风大;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我国东南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21.(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22.(2016八上·钦州期末)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   (山脉)到②   (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一、二、三)阶梯。
(3)图中③是   高原,   (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④   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
(4)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5)下列符号代表的气象灾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组合合理的有   、   。(双项选择)
【答案】(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
(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太行山到②秦岭,经A湖北省的西部、四川、B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到西藏东部一带。(2)我国第二级阶梯多高原、盆地,地势变化大,是泥石流多发地区。(3)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中游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④四川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4)A、突发地震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B、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地方疏散。C、遭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跑,最易逃生。D、寒潮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5)A表示台风天气——禁止出海。B表示霜冻天气——不利于插秧。C表示沙尘暴天气——不易户外锻炼。D表示大雾天气——车辆要减速慢行。
故答案为:(1)太行山;秦岭;湖北;云或滇;(2)二; (3)黄土高原;黄河;四川; (4)CD; (5)AD。
【点评】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