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0香菱学诗
曹雪芹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塑造了一群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曲折而不幸的遭遇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并蕴含深意的一个片段。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仄(zè)声 应瑒(yáng) 庾(yú)信 蘅(héng)芜苑 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 n) 胡诌(zhōu) 颦(pín)
嘟哝(nóng) 姊(z )妹 怔怔(zhèng)暖香坞(wù) 画缯(zēng) 鳏鳏(guān)
造化: 腻烦:
揣摩: 诌: 鳏鳏:
穿凿: 地灵人杰: 自暴自弃:
起承转合:
福气;运气。
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反复思考推求。
编造言词。
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1、听读课文,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事?自由朗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的三个过程:
拜黛玉为师,黛玉指导她读诗。
一、拜师:
二、论诗:
香菱读诗后,与众人谈读诗体会。
三、写诗:
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作诗。
香菱
香菱学诗的过程
讲授要领—“不以词害意”。
开列书目—先读王维五言律诗, 再读杜甫七言律诗,再次李白七言绝句。
指导写作——命题限韵
评论习作
指点门径
2、黛玉是如何教诗的?
(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
(4)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
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
4、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5、文中林黛玉论写诗是如何论的?你有哪些感触?
(1)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2)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林黛玉看似轻巧的几句话,却句句点出写诗的要旨,“重在立意,轻在形式”,如今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说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
一、资质好,领悟力高。
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里“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理解很快,这说明她的领悟力是很高的。之后论诗,更显示了她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
侧面烘托:
黛玉: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玉: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探春: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二、她的态度:乐学、善学、苦学。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态度?
4、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
5、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
1、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6、每次说话都是带着“笑”的:笑吟吟、兴兴头头、从梦中笑道……
分析香菱的三首咏月诗
香菱学诗的态度还从她作诗三次,前两次失败,不气馁,终于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到。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第一首
黛玉评语: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黛玉评语: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宝钗评语:不像吟月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第三首
众人正笑,……便都争着要诗看。
切合香菱的身世,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悬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苦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1、最主要的原因:资质好,领悟力高。
2、她态度好,乐学、善学、苦学。
3、老师指点得法--尤其是黛玉。
4、大观园的良好环境。
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小结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
文中着墨较多的有三个女性,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说他们的性格吗
香菱:聪明好学、刻苦勤奋、专心致志、志趣高雅、矢志不渝、执著追求、成绩斐然……
黛玉:敢为人师、助人为乐、学识渊博、诲人不倦 、才华横溢、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
宝钗:通情达理、关爱他人、学识丰富、善解人意……
3、……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受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杨二嫂
克拉丽丝
胡屠户
猜猜这是谁?
1、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启发:要把一个人物写好,必须对其进行细细的刻画,即描写。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等。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精华灵秀
执着追求
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腻烦( ) 平仄( ) 揣摩( ) 胡诌( ) 蘅芜苑( )
害臊( ) 诧异( ) 穿凿( ) 怔怔( ) 暖香坞( )
2.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前八十回的作者是 ,后四十回的作者是 , _______(朝代)小说家,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腻烦 揣摩 橄榄 素味平生
B.蘅芜 潇湘 川凿 自暴自弃
C.闺阁 画缯 姊妹 精血诚聚
D.嘟哝 伶俐 废墟 晦人不倦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B.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C.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
D.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B.长春亚泰与山东鲁能两支球队实力相当,半斤八两,难分高低。
C.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
D.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不当罪了。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
B、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21·世纪*教育网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www-2-1-cnjy-com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21*cnjy*com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21教育网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来源:21cnj*y.co*m】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 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 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出处:21教育名师】
1.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文中香菱的两首诗的一些不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 nì zè chuǎi zhōu yuàn sào chà záo zhèng wù21·cn·jy·com
2.《红楼梦》 高鹗 曹雪芹 清 霑 梦阮 雪芹 香菱 《三国演义》 《水浒》 《西游记》www.21-cn-jy.com
3. C(A项中应为“素昧平生”;B项中应为“穿凿”;D项中应为“诲人不倦”。)
4.B
( http: / / www.21cnjy.com )6. D.(A、B选项的句子是典型的状语前置而缺少主语的类型,而在口语中又常被滥用,因此易判断错误。C、句有歧义。)2-1-c-n-j-y
二、
1.第一首诗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21cnjy.com
2.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只要写出自己的认识或体会即可)
3.“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越性连房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4.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己的聪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启发: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多学习,多效仿,不耻下问;③勤于实践,不怕失败。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香菱学诗》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导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导学时间: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摩诘( ) 应玚( ) 墟( ) 里 胡诌( ) 暧暧( )
颦( )儿 抠( )土 辋( )川 蘅芜( )( )
鳏( ) 画缯( ) 诲人不倦( ) 藕香榭( ) 沁芳亭( )
2.解释 ( 21世纪教育网 )下列词语。
①起承转合:
②地灵人杰:
③兴兴头头:
④精血诚聚:
⑤挖心搜胆:
3.文学常识填空
①.《红楼梦》的作者是___ ,名__ ,字__ ,号_ ,___ 代小说家。
②.《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巅 ( http: / / www.21cnjy.com )峰之作_____ ,又名_____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__ ,后四十回的作者是____ ,他们生活的年代都是___ 朝 。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 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请你试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作点评价:
三、拓展提升:
1、按照提示写古诗词。
有关秋花的:
有关秋雨的:
有关秋风的:
2、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 ( 21世纪教育网 )的感悟。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灯泡:
短尺: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2. ①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②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③兴兴头头:兴冲冲的样子。
④精血诚聚: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
⑤挖心搜胆:指苦苦思考,费尽心思。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曹雪芹,名沾(音zhān),字梦阮,号雪芹,清代
②.《红楼梦》,《石头记》 曹雪芹 高鹗 清代
二、合作探究:
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21教育网
4.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5.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拘一格,可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论,要求不宜过高,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21·cn·jy·com
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www.21-cn-jy.com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2·1·c·n·j·y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句写离别。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21cnjy.com
三、拓展提升:
2. 灯泡因为有一颗火热的心,才能给人送去光明!
短尺以你有限的生命,量出无限的长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香菱学诗》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
1、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3、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 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身乡宦家庭,三岁时被拐卖,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去做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平 ( 21世纪教育网 )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外出经商,她终能跟随宝钗住进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更使她萌发了学诗的强烈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精彩节选——《香菱学诗》。21·cn·jy·com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多媒体显示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1·世纪*教育网
《红楼梦》塑造了一群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曲折而不幸的遭 ( 21世纪教育网 )遇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并蕴含深意的一个片段。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www-2-1-cnjy-com
2.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2-1-c-n-j-y
三、预习检测: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仄(zè)声 应瑒(yáng) 庾(yú)信 蘅(héng)芜苑 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 n) 胡诌(zhōu) 颦(pín) 嘟哝(nóng)
姊(z )妹 怔怔(zhèng) 暖香坞(wù) 画缯(zēng) 鳏鳏(guān)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事?自由朗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的三个过程:
香菱 香菱学诗的过程
(一、)拜师:拜黛玉为师,黛玉指导她读诗。
(二、)论诗:香菱读诗后,与众人谈读诗体会。
(三、)写诗: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作诗。
2、黛玉是如何教诗的?
(1)讲授要领—“不以词害意”。
(2)开列书目—先读王维五言律诗, 再读杜甫七言律诗,再次李白七言绝句。
(3)指导写作——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
(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21教育网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
(4)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
4、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5、文中林黛玉论写诗是如何论的?你有哪些感触?
(1)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www.21-cn-jy.com
(2)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2·1·c·n·j·y
林黛玉看似轻巧的几句话,却句句点出写诗的要旨,“重在立意,轻在形式”,如今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说说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
(一、)资质好,领悟力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忙里“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理解很快,这说明她的领悟力是很高的。之后论诗,更显示了她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侧面烘托:
黛玉: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玉: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探春: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二、)她的态度:乐学、善学、苦学。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态度?
(1)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
(4)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 ( 21世纪教育网 )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 21*cnjy*com
(5)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
(6)每次说话都是带着“笑”的:笑吟吟、兴兴头头、从梦中笑道……
2、香菱学诗的态度还从她作诗三次,前两次失败,不气馁,终于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到。
分析香菱的三首咏月诗
第一首: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评语: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黛玉评语: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宝钗评语:不像吟月了,……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21cnjy.com
第三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众人正笑,……便都争着要诗看。
切合香菱的身世,仿佛对月低吟,顾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怜,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来源:21cnj*y.co*m】
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出处:21教育名师】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悬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苦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二、课堂小结:
1、小结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资质好,领悟力高。
(2)她态度好,乐学、善学、苦学。
(3)老师指点得法--尤其是黛玉。
(4)大观园的良好环境。
2、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三、评说人物:
文中着墨较多的有三个女性,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说他们的性格吗
香菱:聪明好学、刻苦勤奋、专心致志、志趣高雅、矢志不渝、执著追求、成绩斐然……
黛玉:敢为人师、助人为乐、学识渊博、诲人不倦 、才华横溢、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宝钗:通情达理、关爱他人、学识丰富、善解人意……
四、课堂拓展:猜猜这是谁?
1、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2、“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克拉丽丝
3、……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受里 ( 21世纪教育网 )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胡屠户
启发:要把一个人物写好,必须对其进行细细的刻画,即描写。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板书设计:(见课件)
六、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网上阅读《红楼梦》相关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