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细胞的增殖 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测量琼脂块变色深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下图中的(虚线表示测量位置)( )
解析:此题要充分读图,结合测量的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方便作答。
答案:C
2.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b为一个细胞周期
②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③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④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⑤若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在b段最初时期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a+b、c+d为一个细胞周期。其中a、c为间期,主要是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d为分裂期,主要是完成DNA的均分;b、d最后时期合成细胞壁,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答案:A
3.在显微镜下观察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92,则该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为( )
A.92、92、92 B.23、92、92
C.46、92、92 D.184、46、46
解析:后期染色体加倍,故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分别为46、92、92。
答案:C
4.如图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变化图解,关于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AD段该细胞中有高尔基体起作用
B.在AD段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AD段该细胞赤道板处已形成细胞板
D.在OA段有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图中OA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A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DE段该细胞中有高尔基体起作用;后期着丝点分开后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板是末期形成的;间期有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5.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的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及其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才加倍。丙组是处在细胞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细胞;乙组表示DNA复制阶段,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乙组细胞数减少,故D不正确。
答案:D
6.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最可能发生着( )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分子进行复制
解析:由图可知:a∶b∶c=1∶2∶2主要对应时期为前、中期。
答案:A
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的分开和倍增分别发生在( )
A.前期和后期 B.中期和末期
C.前期和间期 D.前期和中期
解析:中心粒在间期进行复制,数目倍增,在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开移向两极。
答案:C
8.细胞分裂的过程实质上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下列最有可能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题图①中,染色体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且一个着丝点上连接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为细胞分裂的间期;图②中,着丝点已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为后期;图③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在纺锤丝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为中期;图④为前期。
答案:C
9.如图所示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解此题首先要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各个时期细胞的特点。经分析A应为中期图,B为前期图,C为末期图,D为后期图。其中A、B、D画得正确,而C不正确,染色体弯曲的方向画反了。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由于受到细胞质的阻力,染色体的臂应朝向移动的反方向。
答案:C
10.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
解析:观察有丝分裂主要观察分裂期细胞,故应选择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植物作材料。
答案:D
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间期持续时间长,视野中间期细胞多;赤道板不存在,无法看到;细胞解离时已死亡,不能观察其动态变化。
答案:B
12.下列各项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的是( )
A.正在分裂的细菌
B.人的成熟红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D.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解析:A、B两项细胞无细胞核;洋葱细胞虽有细胞核,但后期时核膜、核仁已消失。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细胞核不消失。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乙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
(3)若②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之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
解析:题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与⑥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分离形成的,完全相同。图丙为有丝分裂前、中期,对应图甲中a~b和b~c(或a~c)。
答案:(1)8 (2)后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3)⑥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分离后形成的 (4)c~d a~c
14.(20分)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DNA复制前期、S-DNA复制期、G2-DNA复制后期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细胞数量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C中的核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处在图B中的________期(填图中符号)。
(3)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________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4)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N(T为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N为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期的细胞数),根据图示与公式,取样总细胞数N是________千个,S期的细胞数目是________千个。
解析:(1)图A中有8个着丝点,有8条染色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有丝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2)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说明DNA正在复制,处于B图中S期。(3)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DNA复制之前的G1期,此时细胞DNA含量为2C。(4)根据G1期经历时间为6 h,细胞个数为6千个,细胞周期为10 h,求得N=10千个;然后根据S期经历时间为2 h,求得S期细胞数为2千个。
答案:(1)8 该细胞是一个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2)S (3)2C (4)10 2
6.1 细胞的增殖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
A.酚酞遇到NaOH呈现红色反应
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
C.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
D.NaOH的扩散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
解析: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到多深,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无论琼脂块的大小如何,在单位时间内NaOH溶液向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是相同的,但NaOH的扩散体积在每个琼脂块中所占的比例比是不同的。
答案:C
2.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跟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有关
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
D.受细胞内各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限制
解析:细胞体积的大小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效率就越低,而且还影响到细胞内部的物质交流;(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一般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即细胞核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
答案:D
3.下表所列为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肿瘤细胞
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分裂间期都比分裂期长,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持续的时间不同。
答案:C
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复制,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
解析:成熟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均不再分裂,不处于细胞周期中;抑制DNA复制,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答案:D
5.玉米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一个分生区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10 B.20 C.30 D.40
解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故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与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B
6.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解析:A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B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规律;C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2∶1的时期,如前期、中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DNA∶染色单体=2∶1的时期,所以选D。
答案:D
7.如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中心体⑨,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在后期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解析:后期,着丝点分裂,无染色单体。
答案:D
8.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
A.间期、后期、间期、后期 B.间期、后期、中期、后期
C.间期、后期、末期、后期 D.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解析: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即染色单体消失。
答案:A
9.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其结果是( )
A.DNA含量增加了一倍,染色体数不变
B.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增加一倍
C.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均不变
解析:间期DNA复制而加倍,而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仍为一条染色体,染色体数不变。
答案:A
10.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 )
A.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
B.核膜、叶绿体、赤道板
C.细胞板、线粒体、核仁
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解析: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中期核膜、核仁已消失,细胞板在末期形成,而赤道板是假想的平面,实际不存在。
答案:B
11.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③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②③④
解析: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压片是使细胞分散;解离后细胞已死亡,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
答案:D
12.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B.无丝分裂仅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纺锤丝的形成保证了无丝分裂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D.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无丝分裂
解析:无丝分裂中无纺锤丝形成,且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的生长又靠细胞的分裂。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通过下面的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过程:将三个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泡在NaOH溶液中10 min后取出,平均切成两半,每块NaOH扩散的深度如图中阴影所示,实验结果如表格中所示:
琼脂块的边长(cm)
比值(表面积/体积)
NaOH扩散深度(cm/边)
比值(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体积)
1
6
0.5
X
2
3
0.5
Y
3
2
0.5
Z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________。
(2)根据相同时间内,________之比可以反映出物质运输效率。
(3)除此以外,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还有________。
解析:本题较易,可参看知识点1。
答案:(1)相同的
(2)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
(3)细胞核中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14.如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在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
(1)o~a表示________期,与它对应的分裂图像是________。
(2)a~b、b~c、c~d分别表示________期,依次对应于分裂图________。
(3)d~e表示________期,它对应的分裂图像是________,该时期参与活动的细胞器为________。
(4)从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虚线在坐标图中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DNA和染色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及识图、绘图能力。解答该题要明确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DNA、染色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情况,并将细胞图和曲线图一一对应起来。
答案:(1)分裂间 ③ (2)前、中、后 ②、①、⑤ (3)末
④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4)亲、子代细胞内DNA含量和染色体数保持不变
(5)如图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两段都要消耗ATP ④b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存在中心体;c、d两段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c段要消耗ATP用于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段消耗ATP用于染色体的移动;b段是分裂期,不存在DNA的复制。
答案:C
2.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做出的判断是( )
A.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B.图①中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此时共有6条染色体
C.图③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也加倍
D.图④中,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细胞板上,此时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解析:由题图可知,此为植物细胞分裂期图像,植物细胞分裂前期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所具有的。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图④为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板是末期才形成的。
答案:A
3.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DNA的复制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两组中心体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解析:动物细胞中,在A~E段含有两组中心体;C~D段细胞核中没有染色单体;B~C段细胞中也没有核膜和核E。
答案:A
4.如图是某细胞(2n)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一定最高
C.②表示着丝点已经分裂
D.③表示细胞分裂末期
解析:①表示前、中期,②表示后、末期,③表示间期(DNA复制前)。
答案:C
5.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自我复制
B.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C.是否出现星射线
D.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注意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中心体,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故不能选C项。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答案:D
6.某学生检查了洋葱根尖1 000个处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其中有692个处于前期,105个处于中期,35个处于后期,168个处于末期。据此可判断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 )
A.进行比较旺盛
B.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比分裂间期要短
C.分裂期中的前期持续时间最短
D.分裂期各时期的相对持续时间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解析: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历时越长,则镜检到的概率也越大。据此可知分裂各期历时长短:前>末>中>后。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下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未排序),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图乙中结构1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应该是________,其中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__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4)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乙中的_______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之比为________。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图乙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图________与图________两个时期,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期活动关系密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结束e到下一次分裂结束j;A为后期,B、F为末期,C为间期,D为中期,E为前期;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为最佳观察期,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动、植物有丝分裂区别主要是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低等植物有丝分裂时参与的细胞器有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答案:(1)e~j 细胞板 (2)C、E、D、A、B、F E、D (3)6 (4)b~c或g~h D 1∶2∶2 (5)E B 前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6)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8.如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填空回答:
(1)图中表示分生区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调换高倍镜观察,使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方移动。
(3)若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____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________染上颜色(紫色或红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是________性染料。
(6)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如果是在开始实验时取材,那就剪取2~3 mm根尖,立即放入解离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如果解离用了25 min,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制作装片时,有人用1%的盐酸在30℃条件下,把根尖解离15 min,然后漂洗、染色、压片,结果观察时发现装片内细胞没有分散开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2)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3)低倍镜下调粗准焦螺旋,但换用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中看到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因为分裂间期历时最长。
(5)细胞分裂中主要是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6)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应先使细胞分散开,即先进行解离,但如果解离液浓度过低,解离不充分,压片时不能使细胞分散开。
答案:(1)B 此处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右 (3)细准焦螺旋 (4)分裂间 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时间最长 (5)染色质(染色体) 碱 (6)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解离液浓度过低
研究学习
观察类实验——材料的选取
(1)科学性:即符合实验要求
①选择的材料要含有较多的要观察对象。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一定要选择含有四种色素的新鲜叶片,本节实验所选材料一定要含有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等。
②选取的材料要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得出正确结论。本节实验中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优越性在于分裂旺盛、染色体数目较少,易于观察。
(2)简便性
即取材较容易且易操作。如“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这样不必染色,而又可排除叶绿体的干扰,便于观察。
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
A.用甘蔗检测还原糖
B.用人的成熟的红细胞观察线粒体
C.用鸡血制备细胞膜
D.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有丝分裂
解析:甘蔗富含非还原性的蔗糖;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鸡血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及具膜细胞器。
答案:D
课件50张PPT。第1节 细胞的增殖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细胞 被细胞吸收的物质 NaOH扩散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完全浸泡 不时翻动 减小 减小 表面积与体积 细胞核 有丝分裂 连续分裂 一次分裂完成时 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分裂间期 分裂期 DNA分子有关蛋白质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加倍着丝点核膜核仁纺锤丝纺锤体散乱纺锤丝着丝点数目形态姐妹染色单体两极染色质丝核膜核仁纺锤丝细胞板细胞壁中心粒中心粒中心粒细胞板凹陷遗传物质 两个子细胞 DNA 遗传性状 图2无丝分裂 核 质 纺锤丝 染色体 蛙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生区细胞 不同分裂时期 染色体(或染色质) 龙胆紫溶液 答案:C课堂小结训练落实篇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融合
解析:题干图示细胞形态发生稳定性差异,为细胞分化。
答案:C
2.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A、B、C均是
解析: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有直接关系;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细胞,完成个体发育。
答案:D
3.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动物细胞的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B.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和种类增多
D.经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全能性降低
解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现象,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经分化后,细胞的种类增多,数目不变,全能性降低。
答案:D
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的增殖
B.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量越来越多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解析:由于分化的细胞中细胞核仍具有全部遗传物质,所以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5.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
A.增加细胞总表面积和蛋白质种类
B.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C.使细胞球形化并增强代谢
D.导致水、酶、色素的含量均增多
解析:细胞分化是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并不是使细胞的化学成分增加。
答案:B
6.分析以下事实
①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通过培养能发育成完整植株;
②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
基于以上事实,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存在于细胞核中,并未消失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解析:动物细胞核移植只能证明动物细胞核具全能性。
答案:A
7.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
A.胚胎干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胰腺细胞 D.肌肉细胞
解析: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胰腺细胞和肌肉细胞是成熟体细胞,分化程度较高。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为血细胞,而胚胎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体细胞,所以分化程度最低。
答案:A
8.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 )
A.青蛙的上皮细胞 B.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
C.杏的受精卵 D.大白鼠的肝细胞
解析: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如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一项细胞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①―→②、①―→④的过程叫做________。通过该过程形成________________。
(2)①―→③的过程叫做________。该过程的方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
(3)③―→⑤的过程叫做________。该过程不能无限进行下去,其原因是受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制约。
(4)组成②、③、④的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________。
解析:(1)由①生成的②④是形态结构不同的细胞,说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2)①―→③只是增加了细胞的数目,说明发生了细胞分裂(增殖)。
(3)由③―→⑤过程细胞数目没有增加,但细胞的体积增大了,说明发生了细胞的生长,但由于受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限制,细胞不会无限增大。
答案:(1)细胞分化 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细胞分裂(增殖)
有丝分裂 (3)细胞的生长 细胞相对表面积 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 (4)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 组织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取高度分化的月季的叶肉细胞,经离体组织培养出月季幼苗,说明植物细胞( )
A.具有全能性
B.细胞分化后恢复原状态
C.细胞生长
D.细胞增殖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全能性。
答案:A
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
B.随着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会发生变化
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中
D.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解析: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
答案:B
3.有人把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奢侈基因”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达。下列物质中属于“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是( )
A.ATP水解酶 B.血红蛋白
C.呼吸酶 D.膜载体
解析: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
答案:B
4.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图示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解析:干细胞可以通过分裂进行更新,也可以分化成其他功能不同的细胞,由题图可知,a过程是细胞分裂,b、c过程是细胞分化,由该过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由多种组织才能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
答案:D
5.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基因组成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解析:分化过程中基因没丢失,二者基因组成相同,表达的基因不同,故二者形态、结构、功能有差异。
答案:A
6.如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
B.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
C.图中三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
D.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依题干图示,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白色方框表示未表达的基因即“沉默”的基因。由于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均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故三种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出现分化,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差异。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如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过程分别是________。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
(3)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________(填“不能”或“能”)合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________性。
(5)由相同的b或相同的c共同组成的结构层次叫________,由b、c、d、e共同组成的结构层次叫________。
解析:从题图知A表示细胞增殖,B表示细胞分化。
答案:(1)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2)遗传信息(或染色体)
(3)不能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遗传信息处于关闭状态 (4)全能 (5)组织 器官
研究学习
解答科普信息题的思路
解答科普信息题的一般思路是:(1)认真阅读,明确题意。(2)理解问题,提取有效信息。(3)类比转换,将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与学过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准确解答。
脐血是新生婴儿脐带在被结扎后由胎盘脐带流出的血。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表明,脐血中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将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血液疾病具有疗效。与骨髓干细胞移植相比,脐血移植属自体移植,不会因寻找适合骨髓的等待而延误治疗时机,且排斥反应很小,费用也很低。依据以上信息,下列对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
B.具有旺盛分裂能力
C.尚未分化
D.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裂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等
解析:造血干细胞已分化。
答案:C
课件24张PPT。第2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稳定性差异 持久性 分化后 个体发育 专门 遗传信息 细胞的全能性 分化 发育成完整个体 高度分化 完整植株 细胞核 核 去核的卵细胞 核 去核的卵细胞 分裂 分化 课堂小结训练落实篇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细胞一生要依次经过几个阶段( )
A.未分化、分化、衰老、凋亡
B.分化、衰老、未分化、凋亡
C.衰老、分化、未分化、凋亡
D.分化、未分化、衰老、凋亡
解析:识记水平。
答案:A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草履虫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B.从总体上看,多细胞生物衰老的过程,也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C.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有一部分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
D.在衰老的生物体内,没有细胞增殖
解析: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从总体上看,多细胞生物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但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并不代表个体的衰老,在衰老的个体中,仍然存在细胞增殖,产生新的细胞;同样,新生个体中,仍然存在衰老的细胞。
答案:D
3.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细胞生长 B.细胞增殖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化
解析:此题关键是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引起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黑色素不能合成,导致老人出现白发。
答案:C
4.下列有关细胞衰老主要特征的描述,属于结构改变并且错误的是( )
A.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C.细胞内色素积累
D.人的衰老细胞萎缩,体积变大
解析:衰老细胞体积变小。
答案:D
5.下列哪一项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解释细胞衰老的学说( )
A.DNA损伤修复学说 B.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C.细胞编程性死亡学说 D.细胞突变学说
解析: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家提出许多假说,目前较认可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答案:B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和脱落
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
解析:细胞凋亡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要和细胞坏死区分开。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的凋亡。
答案:B
7.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主动的,细胞坏死是被动的
B.细胞凋亡是生理性的,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坏死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D.细胞凋亡是急性的,细胞坏死是慢性的
解析:细胞凋亡是慢性的,细胞坏死是急性的。
答案:D
8.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其生理意义不包括( )
A.消除体内多余、无用的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
C.维持组织器官的细胞数目相对稳定
D.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衰老过程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细胞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像树叶那样自然死亡,但是这种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而非病理性死亡,所以叫细胞凋亡或细胞编程性死亡。
(1)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发生的正常生理变化。对一个生物体来说,某些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的积极意义是: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维持________________,抵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胚胎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尾消失了,从细胞水平看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该过程也可称为________________。人类中也出现一些返祖现象,如毛孩,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受阻。
解析:本题的情景设计较新。阐述了细胞的凋亡是由调控基因控制的正常的生理性死亡,能够维持机体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
答案:(1)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 内部环境的稳定 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2)细胞凋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生命活动不是由基因控制的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坏死
解析:细胞坏死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死亡,不由基因控制。
答案:D
2.2009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给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染色体上的一种结构)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与染色体无关
B.端粒变短时,细胞染色质收缩,代谢减慢
C.端粒变短时,酶活性升高,代谢加快
D.端粒酶活性高时,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解析:由题意可知,细胞衰老与染色体上的端粒及端粒酶密切相关。端粒变短时,细胞衰老,表现为染色质收缩、细胞内部分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等特征。细胞无限增殖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
答案:B
3.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复合体结构,其组成物质全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其中一些物质是由线粒体中的DNA控制合成的,由这种复合体结构变化引起的细胞衰老( )
A.只受细胞核控制
B.只受细胞质控制
C.受细胞质和细胞核共同控制
D.不受细胞质和细胞核控制
解析:生物的遗传包括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生物的遗传主要受细胞核的控制。题干中提到该复合体结构的合成,其中一些组成物质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另一些组成物质一定是由细胞核控制合成的,所以该物质结构变化引起的细胞衰老是核质共同控制的结果。
答案:C
4.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英美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如发现nuc-1基因编码蛋白能使DNA降解,细胞中存在“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与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B.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具体表现
C.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
D.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细胞的生理控制机制
解析:如果细胞的产生与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则细胞的总数目不增加,生物体是不能完成生长发育过程的。
答案:A
5.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①是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凋亡相关基因在机体中本来就存在,是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从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C项不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如图是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图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过程中。
(2)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3)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就一个个体来说,乳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的遗传信息________,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的凋亡由于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称作________________。当HIV病毒侵入机体的淋巴细胞,使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是否属于细胞凋亡?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就发生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而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HIV病毒侵入机体T细胞后,会使细胞正常代谢受损和中断,从而引起细胞的坏死。
答案:(1)A (2)有丝分裂 (3)相同 不同 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4)细胞编程性死亡 不属于
研究学习
实物图片题具有真实、具体、形象的特点。此类试题所给图片往往是陌生的,图解信息常常在题干中给予提示,有时隐含在图片中。做题时要仔细观察图片,挖掘隐含其中的规律性知识,结合问题选项,找准解答所用的知识点。
典现的命题素材源于大学教材,通过创设新情境,渗透了对知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此类题型需要同学们多练习,掌握相关解题技巧。
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
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
D.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凋亡的机理(基因调控的自动死亡),以及准确提取图解中的信息(以凋亡小体形式被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故A项错误;依图示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崩溃,分解成多个凋亡小体,被小泡包裹,使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B、C项正确。巨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能释放出水解酶消化凋亡小体,故D项正确。
答案:A
课件24张PPT。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衰老 个体 更新着 衰老或走向死亡 细胞 生理状态 化学反应 减少 萎缩 变小 减慢 多种酶的活性 色素 逐渐积累 增大 内折 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 降低 自由基 端粒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基因 遗传机制 程序性 细胞编程性死亡 发育 内部环境 外界各种因素 不利 受损 中断 课堂小结训练落实篇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物理致癌因子的刺激
B.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
C.病毒致癌因子的刺激
D.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
答案:D
2.下列哪项不是癌细胞具有的特征( )
癌变细胞
A.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变化
C.易分散转移
D.代谢速率减慢
解析:癌细胞的代谢速率加快。
答案:D
3.下列因素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是( )
①X射线照射 ②煤焦油的刺激 ③温度过高 ④细胞失水 ⑤肿瘤病毒的侵染 ⑥紫外线照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⑥ D.②④⑤
解析:题目中的各个因素中,X射线、紫外线为物理致癌因子;煤焦油为化学致癌因子;肿瘤病毒为病毒致癌因子,这些因素都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答案:C
4.有许多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都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药物发生作用后细胞将停留在( )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前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当时所处的时期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若用化学药剂抑制DNA复制,则细胞就会停留在间期而不能进入分裂期。
答案:A
5.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癌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常食用烧烤的食品
B.夏天应尽可能延长日光浴时间
C.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罐头
D.煤焦油含量低的香烟不会诱发癌症
解析:本题考查癌症的预防知识,应尽量远离致癌因子。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香烟中的煤焦油等是化学致癌物质。夏天日光浴时间不能过长,因紫外线辐射过强,而紫外线是物理致癌因子。
答案:C
6.下列有关癌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肿瘤就是癌症
B.癌症是细胞程序失控的结果
C.癌症是遗传病,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D.癌症属于传染病
解析: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恶性肿瘤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癌症。癌症的发病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如物理的、化学的、病毒的致癌因子,内因是人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因此癌症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但其并非是遗传病,也不是传染病,而是细胞程序失控的结果。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性包括细胞的无限增殖性,并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从而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
(3)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期。化疗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________的合成。
(4)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放疗与化疗相比,对患者全身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解析:癌细胞是一种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它是由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使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的结果。致癌因子通常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电离辐射、X射线;化学致癌因子,如砷化物、苯、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如150多种病毒。化疗有明显的缺陷,即化学物质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分裂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放疗即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因此,放疗对患者全身正常的细胞影响较小。
答案:(1)A、C、D、F、H (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突变
(3)间 蛋白质 (4)放疗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多,易分散
C.癌细胞分裂速度快,无分裂间期
D.只有病毒能诱发细胞癌变
解析: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所以易分散,癌细胞分裂速度快,需要蛋白质较多,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存在分裂间期,能诱发癌变的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答案:A
2.据科技日报消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解释是( )
A.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由此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
B.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在癌细胞中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凋亡
解析: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RhoGD12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很可能是其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阻止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
答案:A
3.《科学》杂志评出“饿死肿瘤”研究新进展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之一。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结合,可延长结肠癌患者的存活时间,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
A.抑制癌细胞的复制
B.切断癌细胞的营养供应
C.阻断癌细胞的增殖
D.诱发癌细胞基因发生突变
解析:细胞癌变后,血管为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从“饿死肿瘤”的原理来看,该方法是指减少肿瘤细胞的营养来源。化疗的原理在于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分裂。A、C两项是化疗的作用,B项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方法。
答案:D
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不正常分化可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解析: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并不总是同步的,细胞的衰老在个体的一生中随时可以发生。细胞全能性的实现就是要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如果没有细胞分化是不能形成不同的组织的,也就无法形成新个体。
答案:C
5.手机、电脑、微波炉等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生活周围的辐射也相应增大,大剂量电离辐射使动物产生放射病,其原因是( )
①细胞膜被破坏
②破坏了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
③杀死了消化道中的共生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
④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电离辐射是导致生物细胞癌变的物理致癌因子之一。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施于供试动物,首先对动物细胞产生伤害,细胞膜遭到破坏,继而对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及控制遗传的DNA产生不良影响,致使其结构改变,严重干扰了新陈代谢过程和细胞增殖的进行。同时也会杀死对动物有利的共生菌,而影响到动物对其共生菌制造的维生素的吸收,出现代谢障碍。可见,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因以上不良变化而使动物产生放射病。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化疗是控制癌细胞增殖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据图回答
(1)指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的两项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指出两类细胞在化疗的最初30天内和化疗给药后的反应(数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疗过程中的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癌细胞都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为什么临床上并不这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把教材中有关细胞癌变的知识与医学实践、图像结合在一起,不仅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考查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癌细胞的特点及癌细胞发生的原因。化疗药物不但会杀死癌细胞,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要注意对药物剂量的控制。
答案:(1)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2)两类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增加。但癌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正常细胞,而且增加量少于正常细胞
(3)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在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太强,可能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
7.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24小时后取一滴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是等量的)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则此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________小时。
(2)化疗是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________,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分裂间期。
(3)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请设计实验:探究新型药物X对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是否有疗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锥形瓶两个、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箱、培养液、新型药物X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消毒后的洁净锥形瓶,标号A、B;
②a.分别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A中加____________,B中加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100×2n=64×100得出n=6,则该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6=4(小时)。(2)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化疗是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使其停在分裂间期。(3)设计实验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性原则,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应该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一个加药物X,一个加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两个锥形瓶中放入等量的癌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计算癌细胞数目。在设计实验时要把握对照原则,并控制单一变量,学会常用的词汇(加等量、等体积、相同环境等)。
答案:(1)4 (2)DNA复制 (3)②a.等量培养液 b.药物X 等量生理盐水 c.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相等数量的癌细胞,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 d.并计算癌细胞的数目 ③a.如果A和B中的癌细胞数目相差不大,说明药物X对癌症没有疗效 b.如果A中的癌细胞数目比B中多,说明药物X对癌症没有疗效,可能有促进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c.如果A中的癌细胞数目比B中少,说明药物X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学习
调查方案题
为处理某个问题、分析某种现象,需要搞调查研究,拟定的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这要看试题的要求,是题目中已经限定的,还是需要自己去提炼的,但其基本原则是所选题目宜小不宜大。
2.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可采用实地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
3.制订可行的调查方案。调查方案一般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等,特别是对调查结果,下结论时要慎重,对试题的要求、隐含条件要挖掘到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中国一个偏僻的山村许多人患有食管癌。发病率比周围地区高出近百倍,这一现象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外迁村民的后代发病率则明显降低。
(1)为探究诱导发病的原因,请拟定一个调查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最终调查结果是:该村不存在有害射线源和致癌的病毒等传染源。村民常吃发霉的粮食,副食主要是腌菜和长期保存的酸菜,几乎不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极少吃新鲜的肉食,肉制品主要是易于保存的熏、腊制品。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与邻近村落不同的还有土壤中缺少钼元素。根据调查结果你的推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外迁村民的后代发病率明显降低,故遗传因素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环境中存在致癌因子,所以要根据癌症的诱发因素制定方案;又由于许多人患的是消化道癌症,因此应该侧重调查村民的饮食习惯,调查水源和食物成分中是否含有致癌物质。
答案:(1)由于外迁村民的后代发病率明显降低。因此是遗传病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所以要根据癌症的诱发因素制定方案:①调查物理致癌因素:探测检查这一地区是否存在有害射线。②调查化学致癌因素:重点了解村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由于是消化道癌症,因此应该侧重调查村民的饮食习惯;调查水源和食物成分中是否含有致癌物质。③调查生物致癌因素:调查村中是否有致癌生物(如病毒)导致的传染源或传染病。
(2)初步认为是化学因素致癌,根据村民的饮水和食品可以推测致癌物质主要是亚硝酸盐。新鲜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土壤中的钼元素可能有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
课件25张PPT。第4节 细胞的癌变烧烤食品 癌细胞及其主要特征 致癌因子 遗传物质 恶性增殖 无限增殖 50~60 不受限制 形态结构 扁平梭 球 表面 糖蛋白 黏着性 分散 转移 致癌因子 物理 化学 病毒 原癌 生长 分裂 抑癌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致癌因子 化疗 放疗 课堂小结训练落实篇
滚动检测14 细胞的生命历程 (A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对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没有影响
B.图中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C.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D.a→b中,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解析:a→b是分裂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都需要酶,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温度对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有影响;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扇形图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比例,不表示具体时间,甲图中b→a与丙图中b→a所占扇形面积有差异,但所用时间可能相同;a→b是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同一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C
2.下图中的坐标曲线,能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是( )
解析:
答案:B
3.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解析:A项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菠菜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B项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项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D项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答案:A
4.下列几类细胞中均观察不到纺锤丝的是( )
A.皮肤生发层细胞和蛙的红细胞
B.细菌细胞和蛙的红细胞
C.根尖生长点细胞
D.骨髓细胞和肾细胞
解析:皮肤生发层细胞、根尖生长点细胞、骨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菌无染色体,蛙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B
5.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只发生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
B.细胞分化会使细胞数目增多
C.分化的细胞呈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差异,但不会改变细胞数目;细胞分化原因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基因)并未改变,但基因可选择性表达。
答案:D
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过程。在生物的一生中,细胞分裂旺盛的时期是胚胎期和生长发育期
B.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持久、不可逆转、稳定性变化,形成特定组织细胞的过程。胚胎时期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
C.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分裂又有细胞的分化
D.高度分化后的细胞结构无改变,因而具有全能性
解析: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相同的细胞,所以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结构已发生改变。
答案:D
7.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D.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
解析:根据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判断,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是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增殖,均未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只有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符合全能性的概念。
答案:B
8.(多选)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是( )
A.细胞呼吸速率加快
B.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
C.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其原因。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人到老年,细胞中抗氧化作用的酶活性降低,导致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脂褐素等色素在人体表面逐渐积累,从而形成老年斑。紫外线照射会使色素的沉积增加,但不管对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是如此。
答案:BC
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是( )
A.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分裂50~60次
B.能够无限增殖
C.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D.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机体内易分散和转移
解析:癌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
答案:A
10.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B.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C.经常食用腌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
解析:癌症病人的某些细胞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突变,并不是所有都突变。
答案:B
11.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是( )
A.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
B.因创伤引起的细胞坏死
C.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
D.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定义及实例。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凋亡。A、B项属于细胞坏死现象,C项属于细胞分化现象。只有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答案:D
1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解析:不同细胞之间、细胞与个体之间的衰老一般是不同步的;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比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逐渐消失;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结果。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过程,据图回答:
(1)A过程叫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过程叫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过程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便促使细胞________。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___,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5)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先将视野中的目标移至________,并调节视野________度。
(6)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应是下图中的( )
(7)如下图所示,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考查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较易。
答案:(1)解离 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 (2)染色 使染色体染成深色以便观察 (3)单层分散开 (4)分生区细胞
(5)中央 亮 (6)A (7)B
14.(20分)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___。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下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无
癌细胞
无限
有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题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为a。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所以具有易扩散转移的特性。
(2)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细胞癌变的关系,由此可知,实验变量为端粒酶活性的有无,因此可确定实验组别。第一步分组标号,第二步强调两组之间的实验变量,其他因素相同。第三步记录处理实验结果。由相应结果推测相应结论。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此题解答就非常容易了。
(3)治疗癌症的新思路:由(2)题意可知,可从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角度回答。
答案:(1)a 易扩散转移
(2)①将癌细胞平均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记录观察A、B两组细胞的分裂次数(增殖代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
A组比B组增殖代数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有关;A组仍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无关。
(3)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
滚动检测15 细胞的生命历程 (B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从细胞周期的时间考虑,下面圆饼图(如下图)表示四种植物(见下表)细胞的细胞周期(缺口部分代表分裂期),如果从四种细胞中选择一种用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好选用( )
植物物种(选项)
细胞周期时间(h)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物种1
10.6
0.4
物种2
18
0.5
物种3
3.5
1
物种4
10.4
2.3
A.物种1,丁 B.物种4,甲
C.物种3,丁 D.物种4,丁
解析: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所以间期细胞易观察,分裂期细胞难观察。在选择材料时应该选择分裂期与间期比值较大的材料,这样,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目多,才容易找到分裂期细胞。
答案:C
2.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DNA含量的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C.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的复制
D.抑制细胞质分裂
解析:从题甲图可以看出大多数细胞的DNA含量低,而DNA含量较高的细胞相对较少,而乙图中所反映的是经某种化合物处理并培养几小时后,大多数细胞的DNA含量很高,这就意味着某种化合物对细胞质的分裂有抑制作用,并没有抑制DNA的复制。当DNA复制后,细胞并不分裂,使得细胞中的DNA含量上升。
答案:D
3.下图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图解,下列对该图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果AC段表示分裂间期,则AB段细胞没有变化
B.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CE段都存在染色单体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E段该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D.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在CE段细胞中有中心体在活动
解析:在分裂间期DNA合成之前,细胞中进行了一些酶的合成,C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其中分裂后、末期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赤道板是假设的面,不出现。在动物细胞的分裂期(CE),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平均分配。
答案:D
4.在某体细胞分裂前期开始时,设其染色体数为X,DNA含量为Y。有丝分裂完成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X/2、Y/2 B.X、Y
C.X/2、Y D.X、Y/2
解析:此题的解答要求正确理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及有丝分裂的意义。据解析可在题意需判断出是前期,DNA已经复制结束,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所以子细胞中的DNA数目是前期细胞的一半;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体,由于着丝点分裂使每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所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与亲代细胞相同,而DNA含量是前期的一半。
答案:D
5.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之处为( )
①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
②染色体复制方式不同
③DNA数量变化规律不同
④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DNA的复制都发生在分裂间期,整个过程变化规律相同。染色体的复制方式相同,都是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纺锤体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动物细胞有中心体,纺锤体是由两极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中部凹陷,缢裂成两个;而植物细胞是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
答案:D
6.癌细胞在动物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观察肿瘤切片时,有关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中都可见到染色单体
B.所有细胞都是已分化的细胞
C.所有细胞中DNA含量都相同
D.所有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
解析:观察肿瘤切片时,可见到所有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表明它们都能合成蛋白质。有的细胞处于分裂期,可以看到染色单体,有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看不到染色单体。癌细胞在分裂过程中DNA含量也是不同的。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结果,不能完成正常分化。
答案:D
7.IAPs是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人为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B.如果去掉癌细胞中IAPs的核心结构RING区域,则可以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C.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
D.RING区域的功能最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
解析:IAPs是一种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人为去掉RING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所以RING区域的作用最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
答案:C
8.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获2008年诺贝尔奖。HPV是一种小型DNA病毒,它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且豪森教授也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宫颈癌的机理。下列相关HP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PV导致宫颈癌是由于病毒致癌因子引起基因突变
B.宫颈癌细胞只有在体内才可以无限增殖
C.大剂量的抗生素可有效杀死HPV病毒
D.了解了HPV引发宫颈癌的机理后,人类即可治疗所有癌症
解析:癌细胞体外也可增殖,抗生素只可作用于细菌等。
答案:A
9.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结构或物质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B.癌细胞细胞膜两侧镶嵌的糖蛋白数量比正常的体细胞大量减少
C.体细胞癌变后会丧失原来的生理状态,但其细胞核依然具有全能性
D.癌细胞的分裂、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核糖体参与合成蛋白质
解析: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外侧。
答案:B
10.关于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B.衰老的生物体内,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C.年幼的生物体内,没有衰老细胞
D.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解析: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但对多细胞生物来讲,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不总是一回事。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衰老生物体内也有幼嫩细胞,年幼的生物体内,也有衰老细胞。从总体来说,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答案:D
11.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培育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上技术属于“克隆”
B.这项技术中可能利用了去核卵细胞
C.这项技术的关键是要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这项技术的关键是要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
解析:细胞全能性是已分化细胞具有发育为个体的潜能。
答案:C
12.细胞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 )
A.线粒体数量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B.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
C.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固缩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应熟记细胞衰老的特征。C项细胞核体积应为增大,固C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甲图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图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细胞质中RNA含量变化;丙图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哪一区域?[ ]________。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c阶段后期耗氧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________相适应。
(3)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4)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__;
形态变化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洋葱根尖分裂旺盛的区域集中在分生区,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即甲图中③,在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在分裂期需要大量的能量(ATP),故细胞的呼吸速率增强;丙图中呈现了染色体复制及螺旋化的过程,此时物质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形态变化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对于有丝分裂来说,细胞分裂间期时间比较长,远远长于分裂期,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难以看到很多分裂期的细胞。
答案:(1)③ 分生区 线粒体 (2)ATP(能量) (3)b (4)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5)分裂期时间远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14.(20分)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内基因发生了突变,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基因的突变使细胞成为具有________特性的细胞,癌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是________。
(2)为探究调控上述特性的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细胞核内,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设计。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设计方案:
A.实验方案:(实验提示: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如何观察细胞形态,不作实验设计要求;重组细胞技术可使核质分离并重组)
①用胰蛋白酶分别处理宫颈癌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
②分别使单个癌细胞和单个肝脏细胞核质分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取2个培养瓶分别编号甲、乙,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分别观察甲、乙培养瓶中的细胞形态。
B.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瓶的细胞(或重组细胞甲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调控基因存在于________中。
②若乙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细胞乙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则____________。
③若甲、乙两瓶中的细胞(或重组细胞甲、乙分裂产生的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细胞核内,将癌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作用分开来研究,就不会相互干扰。因为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可以从细胞形态上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
答案:(1)无限增殖 有丝分裂
(2)A.③取癌细胞核和肝细胞质形成重组细胞甲,取癌细胞质和肝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乙 ⑤分别取等量重组细胞甲和重组细胞乙,依次加入甲、乙两个培养瓶中,进行细胞培养
B.①细胞核 ②调控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 ③调控基因可能同时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课件13张PPT。章 末 整 合知识整合专题归纳细胞增殖的图像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坏死、癌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