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⒈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三个小故事。 2.结合具体事例,体会人物形象。 3.学习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学习了课文将相和 你还记得标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吗?(廉颇和蔺相如) 课文主要写了那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看来同学们上一节课听课都非常认真,内容分掌握的也很好。 3、那么这节课我们走进这三个故事,体会这三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新课 教学 二、研读重点,感悟道理 任务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璧归赵的部分。 说一说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例句: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勇敢无畏) 2、蔺相如为什么要求举行典礼? (避免秦王赖账、拖延时间想对策) (思路周全,沉着冷静)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要概括完璧归赵的故事。 起因:秦强赵弱、秦王企图骗取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上大夫 任务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渑池会面的部分。 1、说一说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维护国家利益) (机智化解、步步紧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秦王为什么不敢对赵王怎样? (廉颇带领军队等候)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要概括渑池会面的故事。 起因:秦王约赵王渑池会面,并且借机侮辱赵王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逼秦王击缶 结果:蔺相如为赵王挽尊,被封为上卿 任务三: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负荆请罪的部分。 说一说蔺相如、廉颇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 顾全大局) (廉颇 知错能改、顾全大局)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简要概括负荆请罪的故事。 起因:蔺相如立功被封上卿,廉颇不服 经过:蔺相如顾全大局处处退避,忍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任务四: 将相能够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表面原因:蔺相如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实际原因:共同的爱国思想,共同的认识:将相和则国家安。 三、拓展运用 1、请同学们运用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你最敬佩的一个人。 2、推荐阅读《史记》
板书设计 6、将相和 《史记-脸皮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