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奉朝灭亡的历史知识;
2.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
习
目
标
02 陈胜、吴广起义
01 秦的暴政
03 楚汉之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目
录
一、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
材料一: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田租即土地税严重时到了“收泰半之赋”,即这些赋税加到一起要占去农民获物的三分之二。口赋是计口出钱,也就是人头税,以人口为征收对象……杂赋是各色各样的临时征派……
——选自中国历史七上《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秦的暴政表现。
赋税沉重
材料二:……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 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徭役兵役繁重
修骊山陵
修阿房宫
修长城
材料三: 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戮(先刑辱、斩首)腰斩、剖腹、车裂、活埋等。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
材料四: 秦简记载: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秦代的刑具
刑罚残酷
材料五: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相关史事》
焚书坑儒
更为残暴的秦二世
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姐妹;任意屠杀大臣;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并肆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反抗
秦的暴政
二、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夏
领导者:陈胜、吴广
地点:大泽乡
二、陈胜、吴广起义
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残暴统治
1、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
建立张楚政权
挺进关中
秦二世反扑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水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问题思考: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2、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2)巨鹿之战
指挥者:项羽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三、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项羽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之间的战争,史“楚汉之争”。
(1)时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2)双方: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
三、楚汉之争
项羽
刘邦
(3)性质:争夺帝位的战争。
(4)结果:
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材料研读
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1、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C.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课堂检测
A
2.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 “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
A.黄巾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巢起义
C
3.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成边,在渔阳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 1975 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A
4.《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材料所述事件最终( )
A.谋求了政治权位
B.歼灭秦军主力
C.结束战乱的局势
D.推翻了秦朝统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