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竹林深处人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6 15: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猜一物)谁来说说带有“竹”字的成语、俗语?竹zxxkw竹林深处人家读准下列字的音:晾( liàng)山麓 (lù)匾箪 (dān)隧道 (suì)竹坞 (wù)缕缕(lǚ)山岚(lán)器皿(mǐn) 竹箬(ruò) 忙碌( lù)沏(qī )密密匝匝(z ā) 屏(píng )风zxxkw  阅读第1段,思考问题: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竹?突出了竹乡竹子的什么特点?  阅读第2段,思考问题: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竹?突出了竹乡竹子的什么特点?  阅读第3段,思考问题:本段描写突出了竹乡竹子的什么特点?画家和护林员的观点有何不同?三个角度远望(整体感觉):近观(走入竹海)四顾(密不见底)作者是从几个角度观察江南竹乡美丽景色的?远望(整体感觉):竹的海洋——无边无际竹浪起伏——宽广深沉 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竹海之景近观(走入竹海)竹海的海底隧道 屏风一样的竹
“柳暗花明又一村”深不可测——举目四顾(较高的竹坞)除了竹子,还是竹子……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密不见底写景方法:移步换景阅读第4段至第8段,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在描写竹乡人家时是如何做到引人入胜的?2、竹乡人家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环境氛围当中?3、阅读第5至7自然段,按要求找出相关语句
色彩:________声音:________气味________4、阅读第6段,按要求找出相关语句,体会竹乡用竹之彻底。
住_______用_______穿_______吃________5、本文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试抒述已见。6、试归纳本文中心尚未见竹乡,已遥见炊烟; 未见村民,先闻声音; 未见女孩子们,先闻笑声。《红楼梦》王熙凤:丹唇未启笑先闻——步步深入,引人入胜。返回祥和、欢乐返回色彩: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
声音:鸡鸭一类家禽的声音、女孩子们的欢笑声
气味:浓郁的乡土气息、清香的新竹的气息、竹的清香返回住:房子的栋梁、天棚、板壁、地板、门窗都是竹造的
用:家具如凳椅、凉床、衣柜,器皿如鸡笼、斗笠,甚至接山涧水的水管,都是用竹材制成。
穿:鞋子也是竹箬做的
吃:盐笋干、吃新晒的尖笋干 竹 器竹 篓竹 桥竹 橱返回 本文的主题是描写竹林深处人家的祥和、欢乐生活,但这人家何来,必须交待清楚,而且「深处」两字极为重要,若不是在竹林深处,便见不出这些人家所过生活的恬静,因此作者需要用很大篇幅描述竹林的深、密和广,一山连一山的都是竹,从平地到山顶都是竹,经过这样的铺垫和衬托,山村人家的闲适生活便有根据了。所以作者用了超过文章一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的茂密,是合理而切合文题的。
返回 本文通过描写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景象、竹乡人用竹之彻底以及竹乡祥和、欢乐的生活,表达了对勤劳朴实的竹乡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竹?(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