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地貌类型——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常见地貌类型——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1 20:4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常见地貌类型——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
下图是旅游者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在洞穴中身千姿百态地貌映入眼帘身有石笋、石钟乳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貌是( )
A.冰川侵蚀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海洋侵蚀地貌
2.该景观中,石笋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
下图为绥阳盆地局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剖面所示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 )
A.断层 B.阶地 C.褶皱 D.向斜
4.图中甲地层的分布反映了其形成时该地区( )
A.遭受强烈的剥蚀作用 B.火山喷发活动频繁
C.河流流量较大 D.岩石受变质作用影响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两题。
5.形成“蘑菇沙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河流堆积 C. 风力堆积 D. 流水侵蚀
6.“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
我国某中学研学小组赴某海湾考察海岸沉积物颗粒大小与距海远近的关系,绘制出潮间带—潮上带纵剖面示意图,图中沉积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沙堤、沙滩、沙丘。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沙滩、沙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海风的分选 B.涨潮时海水的分选
C.夜晚陆风的分选 D.落潮时海水的分选
8.图中的木麻黄树阻挡了沙丘( )
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 C.向东移动 D.向西移动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以来,山前形成逐层叠覆的三期洪积扇,洪积扇发育主要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影响。下图为大青山山前洪积扇示意图。下表为三期洪积扇气候特征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代 气候
Ⅰ期洪积扇 距今11000-8000年 暖干
Ⅱ期洪积扇 距今8000-5000年 暖湿
Ⅲ期洪积扇 距今3000年以来 冷干
11.三期洪积扇发育过程中,河流出山口位置最稳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推测I期洪积扇发育时,该地区( )
A.河流水量最大 B.山区抬升强烈 C.岩体坚硬稳固 D.河流流速最慢
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3.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沉积 搬运 B.搬运 风化 C.风化 侵蚀 D.侵蚀 沉积
14.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空气稀薄 ②风沙强劲 ③气候极度干旱 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日月湾海滩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冬季节主要为偏北风,春夏季节则为偏南风。日月湾海滩开敞程度较大,凹入度小。日岛于2013年2月建造完成,岛体通过大桥与海岸相连。月岛于2017年2月建造完成,岛体之前通过钢便桥与海岸相连,现已拆除。下图为日月湾海区的波浪和沿岸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日月湾海滩地貌形成与演变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沿岸流 ②波浪 ③海岸线走向 ④海滩开敞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日岛和月岛的建设对日月湾水动力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形成狭管效应,增大海面波浪 B.产生遮蔽作用,减小水动力
C.改变海岸地形,洋流流向趋向一致 D.减小海滩开敞度,加速海岸侵蚀
17.图示海滩淤积最严重的海岸线段是( )
A.Ⅰ~Ⅱ B.Ⅱ~Ⅲ C.Ⅲ~Ⅴ D.Ⅵ~Ⅶ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高度200—300米)集中分布(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热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下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较高(高度10—20米)的钙质胶结层。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成为沙山的“内核”。沙山内部水汽蒸发,比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化穴(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作用而成)和壶穴(河流携带沙粒侵蚀而成)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貌。福建省长乐市三溪河地区(图a)花岗岩广布且多裂隙发育,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部分河床出露,在河床中发现大量壶穴分布,在两侧的河流阶地上发现有风化穴存在。研究发现,与风化穴相比,壶穴坑内沉积物磨圆度更好,阶地上有些风化穴是由壶穴演化形成。图b示意风化穴和壶穴景观。
图a 图b
(1)简述风化穴和壶穴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壶穴演化为风化穴的过程。
(3)分析与风化穴相比,壶穴坑内沉积物磨圆度更好的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河段河道及沿岸地貌示意图。
(1)形成图示河段地貌主要外力是_____(流水/冰川/海浪/风力)作用。该河段上下游地势起伏较_____,受两侧地形束缚,支流较_____。
(2)图示地貌的形成发育过程经历了早期的河道形态较_____,受多种因素影响,河流向两侧_____;河道逐渐变得更加弯曲,在_____(甲/乙/丙)处裁弯取直,旧河道退化形成湖泊,如图中的_____湖。
(3)一般河流冲刷岸河床陡深,如图中_____(甲/乙丙)处;河流堆积岸河床缓浅,如图中_____(甲/乙/丙)处;漫滩低洼处常积水形成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B;2.D
解析:1.地貌为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岩石溶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
.即含碳酸氢钙(可溶性物质)脱水形成碳酸钙(不溶于水)形成的,属于流水堆积作用。故选D。
答案:3.B;4.C
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分布有河流,河流一侧分布有不同时期的沉积物,根据所学知识可推知,该剖面所示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河流阶地,B正确。
4.由图可知,甲岩层为砾石层,该砾石层的下伏岩层与上覆岩层均为砂泥质层,根据沉积分异规律可知,甲岩层中碎屑颗粒较大,沉积时期流水的搬运作用较强,能够将远处的砾石搬运至此处,因此甲地层形成时,该地区河流流量较大,C正确。
答案:5.A;6.D
解析:5.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
6.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
7.答案:D
解析:依据图文材料,造成沙滩、沙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沙滩处于潮间带,沙堤处于潮间带及潮上带的过度地带,沙滩受潮水的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导致沙堤颗粒大而沙滩颗粒小。涨潮时海水流速较快,对沙滩主要以侵蚀、搬运为主,排除B;海浪将沙粒搬运到海岸,由于海浪来时快、退时慢,退潮时搬运能力下降,大沙粒先沉积,堆积在沙堤处,小沙粒被带回沉积在沙滩上,从而导致沙堤颗粒大而沙滩颗粒小,D正确。海风、陆风的风向相反,分选性不明显,不是形成稳定的沙堤、沙滩地貌的主要作用,AC错误。故选D。
8.答案:A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木麻黄树处于沙丘的北侧,可以阻挡沙丘向北移动,排除BCD,A正确。故选A。
9.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水自洞顶不断滴落,水中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沉积物,从而在薄层水底部向上形成莲花盆,①正确;水沿洞壁缓慢渗出,无法在水底形成盆状或圆盘状的沉积体,②错误;不断流动的薄层水会破坏沉积体的形状,不利于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的形成,③错误,④正确。综上,B正确。
10.答案:B
解析:题目强调的是“大规模莲花盆群”,且材料指出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说明莲花盆发育的区域地表平坦开阔,故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该处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为平坦的河床。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河流地貌山口位置越稳定,越有利于同一个洪积扇的发育。读图可知,与②③④相比,①处三期的洪积扇面积均较大,且三期洪积扇的冲沟是连续的,说明该处河流出山口位置最稳定,A正确。
12.答案:B
解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I期洪积扇形成时期,气候暖干,降水相对较少,较小的水流量不利于洪积扇的形成发展,推测该时期构造活动较强,山体抬升速率较快,水流落差增大,带来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弥补了降水较少的不利因素,故山体强烈抬升在I期洪积扇的形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A,D错误,B正确;I期洪积扇发育规模大,若岩体坚硬稳固则不易受侵蚀,不利于洪积扇的形成,C错误。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位于新疆的雅丹地貌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较大,风化作用强烈;风力较大,风蚀作用显著,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侵蚀,C正确。沉积作用形成的是雅丹地貌被风化侵蚀前的主体,搬运作用不会形成特定地貌,A、B、D错误。
14.答案:B
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分析 结论
① 该地海拔不是特别高,大气并不稀薄 错误
② 该地地表以沙质沉积物为主,风力较大,风沙强劲 正确
③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气候极度干旱 正确
④ 该区域降水较少,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少 错误
综上,B正确。
15.答案:A
解析:沿岸流对海岸有侵蚀和堆积的作用,对海岸形成与演变有明显的影响,①正确;波浪对海滩的形成与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控制和改变海滩地貌特征以及泥沙输运分布变化最重要的因素,②正确;海岸线的走向与开敞程度是海浪和沿岸流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形成的原因,③④错误,故选A。
16.答案:B
解析:人工岛的建设会改变周围海域的动力环境、泥沙输运方向和方式,从而导致岛体周边地形以及岸滩地貌的改变,人工岛屿的建设会起到遮蔽作用,减弱海浪对海岸的作用,减小水动力,B正确;由于入射波与海岸基本垂直,并不能形成狭管效应,A错误;日岛和月岛的建设会改变海岸地形,但不会对洋流流向发生改变,C错误;减小海滩开敞度,加速海岸堆积,D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受人工岛岛影区水动力较弱以及连岛大桥阻挡的影响,岸滩冲刷减弱,被侵蚀运移到岛后Ⅲ—Ⅴ区域的泥沙逐步沉降,故该区段的海滩发生淤积严重,C正确;人工岛两侧海滩,海域开阔,,水动力较强,泥沙侵蚀严重。ABD错误,故选C。
18.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或沙山东南坡陡,应为背风坡)。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解析:(1)由材料“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可知,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是固定沙山,迎风坡受风力侵蚀,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由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呈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是迎风坡;东南坡坡陡,是背风坡。说明当地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偏西风)。
(2)沙山是风力沉积(堆积)地貌,可从沙源、风力大小、沉积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可知,当地气候干旱,沙源丰富;该地位于内蒙古西部,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携带大量风沙;由材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钙质胶结层”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位于沙山底部,成为沙山的内核”可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阻挡风沙,风沙在此沉积;由材料“沙山内部水汽蒸发,比较潮湿”可知,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19.答案:
(1)风化穴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阶地;壶穴主要分布在地势稍低的河谷区域。
(2)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减弱,壶穴演化速度减慢;下游部分河床出露,有些壶穴出露水面,经风化作用演化为风化穴,风化穴数量增多。
(3)壶穴内沉积物是河流搬运而来,沙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历流水对其反复磨圆的过程,增加了沉积物磨圆度;壶穴内水的流动性强,在塑造壶穴的过程中壶内水携带的沙粒随着水的流动本身也被磨圆。
解析:
(1)根据材料“风化穴(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作用而成)“可知,风化穴多发育在位置较高,根据材料“在两侧的河流阶地上发现有风化穴存在”可知,风化穴多发育在坡度较陡的河谷阶地,根据材料“壶穴(河流携带沙粒侵蚀而成)~在河床中发现大量壶穴分布”可知,查穴主要分布在地势稍低的河谷区域。
(2)根据材料“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部分河床出露,在河床中发现大量壶穴分布,在两岸的河流阶地上发现有风化穴存在”和材料“阶地上有些风化穴是由壶穴演化形成”可知,三溪水库筑坝载流后,下游的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减弱,壶穴演化速度减慢,壶穴的数量减少,形成所需时间变长;当下游部分河床出露水面时,致使有些壶穴出露水面,经过风化作用进而演化成为风化穴,导致风化穴数量增多。
(3)根据材料“查穴(河流携带沙粒侵蚀而成)”可知,壶穴内的沉积物是经过河流搬运作用带来的,沙粒在搬运过程中,流水对其反复磨圆,增加了沉积物的磨圆度;查穴内由于水的流动性强,使得流水在塑造壶穴的过程中,壶穴内的水所携带沙粒随着水的流动,本身也被磨圆。
20.答案:
(1)流水 小 少
(2)平直 发育(冲刷/侵蚀) 丙 牛轭
(3)乙 甲 沼泽(湿地)
解析:
(1)读图可知,图示为河曲,所以形成图示河段地貌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作用。原因河曲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平原,平原地形平坦,上下游地起伏较小,受两侧地形束,支流较少。
(2)图示地貌的形成发育过程经历了早期的河道形态较平直,受多种因素影响,河流向两侧发育,尤其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道逐渐变得更加弯曲,形成河湾;在丙处河流裁弯取直,旧河道退化形成湖泊,如图中的牛轭湖。
(3)一般河流冲刷岸河床陡深,如图中乙处;河流堆积岸河床缓浅,如图中甲处,漫滩低洼处常积水形成沼泽(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