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的形成——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成土因素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因为(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
知识点2 土壤剖面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某地成热自然土壤制面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土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序号代表的土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成土母质层 B.②腐殖质层 C.③淀积层 D.④淋溶层
4.④层主要为土壤提供( )
A.水分 B.有机质 C.矿物质 D.热量
知识点3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读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丙、丁所在地区分布的代表性土壤类型正确的是( )
A.甲—黑钙土 B.乙—黄土 C.丙—红壤 D.丁—紫色土
6.关于丁地代表性土壤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亚热带气候下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
B.是红色砂岩长期分化的产物
C.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
D.是碱性土壤,适合茶树生长
【提升能力】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下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热带雨林土壤贫瘠是由于( )
①气温高 ②植被茂密 ③枯枝落叶少 ④降水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由图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温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过高,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含量低
B.温度过低,淋溶作用弱,有机质含量低
C.温度适宜,风化作用强,有机质含量高
D.温度适宜,有机质分解慢,含量高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10.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下图为某地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分层,不属于土壤分层的是( )
A.有机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矿物质层
12.根据沉积物分布推测,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类型依次为( )
A.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B.黏土、壤土、砂土和砾质土
C.黏土、壤土、砾质土和砂土 D.砾质土、壤土、砂土和黏土
【综合素养】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土壤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乌克兰周边区域、我国东北平原和美国中央大平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近年来,美国黑土区由于过度开垦导致“黑风暴”盛行,发生时,往往大风卷起沙尘,遮天蔽日,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难以言表的苦恼。
(1)指出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气候条件并说明理由。
(2)说出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黑风暴”对土壤肥力恢复的消极影响。
(3)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之一,简述适量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质量的积极作用。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浆土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多发育在年平均气温为-1.6~3.5℃,积温为1900~2800℃,年降水量为500~900mm,微度倾斜的岗地地区。白浆土腐殖质层厚度较小,一般在20cm左右,黏化淀积层厚度可达120—160cm(如图)。其结构“上轻下黏”,当地农民说它“雨后水汪汪,干时硬邦邦”,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地人民探索出了种稻、垄作大豆等方式改良白浆土地产低的途径,效果明显。下图示意为白浆土土层结构。
(1)从土层结构角度,说明白浆土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当地开垦稻田后,稻田被分割为独立的水田单元,同时通过秸秤还田、特意留茬等方式改良土壤。分析当地这种种稻方式的益处。
(3)说明当地“垄作大豆”如何实现改良土壤。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故选B。
2.答案:C
解析: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因为生物循环作用。故选C。
答案:3.C;4.C
解析:3.从图中看,①是腐殖质层;②是淋溶层;③是淀积层;④是母质层。故选C。
4.由上题知,④是成土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盾物,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源地。故选C。
答案:5.A; 6.A
解析:5.甲地为草原,代表性土壤为黑钙土,故A正确; 乙位于四川盆地,分布的代表性土壤为紫色土,故B错误;丙地为四川盆地,称为紫色盆地,故C错误;丁地代表性土壤为红壤,有“酸、瘦、粘”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A。
6.丁地代表性土壤为红壤,有“酸、瘦、粘”的特点,是亚热带气候下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故A正确;红壤是在当地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是红色砂岩风化的产物,故B错误;红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故C错误;红壤呈偏酸性,故D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植被茂密有利于土壤获得更多有机质,更加肥沃,枯枝落叶少不符合热带雨林的真实情况,②③错误;热带雨林虽然枯枝落叶多,但由于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速度快,很快将枯枝落叶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吸收或者大量的高强度降水侵蚀带走,①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随温度的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温度过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快,有机质含量低,A错误;温度过低,生物量少,提供的有机物极其有限,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温度适宜是指温度季节差异较大,夏季生物量大,冬季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含量高,风化作用主要产生矿物质而不是有机物,C错误,D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在土壤形成的各种主要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自然植被茂密的区域,水热资源一般比较丰富,生物残体分解快,土壤肥力不一定高,A、C项错误;陡坡上地表径流速度快,生物残体和矿物养分流失快;与陡坡相比,缓坡上地表径流速度慢,生物残体和矿物养分不易流失,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力较高,B项正确、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土壤层次从上向下依次为有机物覆盖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R)几个大的层次,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A
解析: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物容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堆积细小风化物,成土母质颗粒较细。因此.从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土壤类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3.答案:(1)甲、乙、丙分别对应湿润、干旱、半干旱。理由: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甲淋溶层最厚,土壤发育程度高,这类土壤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区;干旱的气候背景下,降水少,土壤淋溶层很薄,淀积层接近地表,对应图乙;而丙居中,处于半干旱区。
(2)“黑风暴”加剧区域环境干燥;导致草原植被难于恢复,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土层变薄;大风卷起沙尘,表土剥蚀,土壤质量下降。
(3)增强土壤肥力,维持稳定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促进土壤发育;增加土壤粗糙度,提升土壤抗侵蚀效果等。
解析:(1)由于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所以,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甲淋溶层最厚,说明甲地区降水最多,所以为湿润区。乙淋溶层最薄,说明乙地区降水最少,气候最为干旱,所以是干旱区。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丙的淋溶层厚度位于甲和乙之间,可以判断出丙的降水位于甲乙之间,所以处于半干旱区。所以甲、乙、丙分别对应湿润气候、干旱气候、半干旱气候。
(2)由于黑风暴会卷起沙尘,所以会将地表的土壤吹起来,导致表土剥蚀,使土层变薄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并且黑风暴携带沙尘,会导致区域环境干燥,导致被破坏的草原植被难以恢复,引起土壤抗侵蚀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土壤的肥力与质量下降。
(3)适量秸秆还田能够向土壤中释放有机质,增强土壤的肥力,维持稳定的土壤养分,并且能够利用秸秆的结构来改善土壤的性质,促进土壤的发育,由于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能够增加土壤的粗糙程度,所以能够提升土壤抗侵蚀的能力。
14.答案:(1)白浆土上层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土壤上层干湿交替频繁,春季降水少时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同时土壤缺水出现板结现象;下层土壤透水性差,土层结构不利于透水,春季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易产生涝灾;春季融雪时,土壤过湿、过冷,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2)白浆土透水性差,有利于水稻种植节约用水;开垦成水田后,利于土壤腐殖质积累。
(3)起垄种植,提高地温;增加通气透水性,提高抗旱抗涝能力;种植大豆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1)白浆土结构“上轻下黏”,上层土腐殖质层厚度较小,下层黏化淀积层厚度可达120-160cm,厚度较大。上层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差,土壤上层干湿交替频繁,当地农民说它“雨后水汪汪,干时硬邦邦”,春季降水少时出现明显的干旱现象,同时土壤缺水出现板结现象;下层土壤透水性差,土层结构不利于透水,春季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易产生涝灾;春季融雪时,土壤过湿、过冷,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2)根据上题可知,白浆土下层黏化淀积层厚度可达120-160cm,厚度较大,透水性差,通过秸秆还田、特意留茬等方式改良土壤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水稻种植能节约用水;同时白浆土上层土腐殖质层厚度较小,开垦成水田后,利于土壤腐殖质积累。
(3)起垄种植,土层更厚,土壤保温作用更强,可以提高地温;增加了土层厚度,可以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提高抗早抗涝能力;大豆有固氮作用,种植大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