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的组成
目录
模块一 知己知彼 1
模块二 知识掌握 1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 1
知识点二、水分子的构成 5
模块三 巩固提高 6
模块一 知己知彼
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了解产物的检验方法。 2.知道水的组成,了解水分子构成。 解读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水的组成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常见题型为填空题、解答题,难度较小
解读2:围绕水的状态变化考查水的性质及水分子的基本性质是中考的另-重点内容,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模块二 知识掌握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
实验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实验药品 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若无电解水的装置,可按右图所示自制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
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的2倍(可巧记为:正氧负氢1比2)
气体的检验 正极: ;
负极:
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和氧组成
【能力拓展】
①电解水时通的是 。
②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③“正氧负氢1比2”是指气体 ,而非质量比。
④水是由 组成的,不能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⑤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有:
(2022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021秋 钱塘区期末)给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面是小组成员各自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
组别 氧气体积(毫升) 氢气体积(毫升) 终止实验时硫酸的质量分数
A 80 160 10%
B 180 90 10%
C 140 282 11%
D 200 100 11%
(2021秋 拱墅区月考)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
B.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C.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2023春 海曙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管与电源 极相连产生气体。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2022秋 余杭区期末)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小灵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水的电解信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根据对实验①②③数据的分析,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
A.55.7
B.51.5
C.38.8
D.34.4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的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
知识点二、水分子的构成
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裂为 ,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氧分子。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 ,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 组成的。
【能力拓展】
水分子变化过程的意义
①宏观角度:水由氢、氧组成。
②微观角度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③物质变化
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021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
(2021秋 拱墅区月考)水是重要自然资源。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
(2)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这一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填字母)。
A.水分子
B.氢分子
C.氧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模块三 巩固提高
(2022秋 鹿城区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2022秋 余杭区期末)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①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管②与管①中的气体体积比是2:1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管②中收集到的气体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022 温州模拟)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〇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秋 萧山区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
(2021秋 天台县期末)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B.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2:1
D.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022秋 瑞安市校级期中)小瑞在学习了水的电解后,用橡皮泥制作了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从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电后,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2022秋 桐乡市校级期中)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C.气体M、N 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2022秋 东阳市期中)简图和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小明同学绘制了水电解实验的装置简图(图1)和水电解微粒模型图(图2)。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b中的气体是 。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
(3)模型图中“?”的微粒情况,应选择下列的图 。
A.B.C.D.
(2022秋 柯桥区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极。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性。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 。
(2022秋 拱墅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是与直流电源 (选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生成的气体。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2022秋 东阳市月考)如图所示,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图Ⅱ是科学老师根据图1实验设计的创新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如图所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2)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①便于对两极气体进行检验
②实验时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1.2 水的组成
目录
模块一 知己知彼 1
模块二 知识掌握 1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 1
知识点二、水分子的构成 6
模块三 巩固提高 8
模块一 知己知彼
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了解产物的检验方法。 2.知道水的组成,了解水分子构成。 解读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水的组成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常见题型为填空题、解答题,难度较小
解读2:围绕水的状态变化考查水的性质及水分子的基本性质是中考的另-重点内容,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模块二 知识掌握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
实验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实验药品 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若无电解水的装置,可按右图所示自制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
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的2倍(可巧记为:正氧负氢1比2)
气体的检验 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此玻璃管内收集的是氧气;
负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如果气体量较少时,可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此玻璃管内收集的是氢气
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和氧组成
【能力拓展】
①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
②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正氧负氢1比2”是指气体体积比,而非质量比。
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能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⑤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有:
A.产生的氧气氧化电极而减少;
B.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
(2022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填标号)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答】解:A、纯水几乎不导电,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支持燃烧,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D。
(2021秋 钱塘区期末)给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面是小组成员各自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
组别 氧气体积(毫升) 氢气体积(毫升) 终止实验时硫酸的质量分数
A 80 160 10%
B 180 90 10%
C 140 282 11%
D 200 100 11%
【解答】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略小于1:2,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减小,硫酸质量分数增大,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C。
故选:C。
(2021秋 拱墅区月考)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
B.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C.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解答】解: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此选项错误。
B、由于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故此选项正确。
C、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a试管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则b试管气体的为氧气,若a试管气体为5 mL,则b试管气体为2.5 mL,故此选项错误。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能在空气中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2023春 海曙区期末)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管与电源 正 极相连产生气体。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氢气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b管中气体的体积较小,为氧气,b管中气体是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气体;
(2)电解水实验得到氢气和氧气,理论上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但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说明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
(1)正;
(2)氢气。
(2022秋 余杭区期末)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小灵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水的电解信息: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根据对实验①②③数据的分析,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 D 。
A.55.7
B.51.5
C.38.8
D.34.4
(3)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的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
【解答】解:(1)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看出,通过记录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故答案为: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①②说明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①③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而②④正好是温度为变量,此时④的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快,收集气体时间比②少,故选D;
故选:D。
(3)电解水属于放热反应,温度会升高,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看到氢气的产生速度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知识点二、水分子的构成
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氧分子。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能力拓展】
水分子变化过程的意义
①宏观角度:水由氢、氧组成。
②微观角度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③物质变化
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021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
【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说法错误;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新的分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2021秋 拱墅区月考)水是重要自然资源。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
(2)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这一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D (填字母)。
A.水分子
B.氢分子
C.氧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解答】解:(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水分子分解反应这一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D;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故答案为:(1)氢元素;氧元素;
(2)D;
(3)水氢气+氧气。
模块三 巩固提高
(2022秋 鹿城区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解答】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试管b中气体较多,是氢气,a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故正确;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故正确;
C、电解水实验表明,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应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故正确。
故选:C。
(2022秋 余杭区期末)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①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管②与管①中的气体体积比是2:1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管②中收集到的气体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解答】解:A、管①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B、管②与管①中的气体体积比是2:1,该选项正确。
C、可用燃烧的木条检验管②中收集到的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2022 温州模拟)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〇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且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知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④。
故选:D。
(2022秋 萧山区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
【解答】解: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选项不正确。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8,该选项不正确。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该选项正确。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021秋 天台县期末)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B.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到气体体积比为2:1
D.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A、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左侧是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注射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错误;
C、左右两侧注射器收集的气体分别是O2和H2,体积比为1:2,故错误;
D、右侧是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注射器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
故选:A。
(2022秋 瑞安市校级期中)小瑞在学习了水的电解后,用橡皮泥制作了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从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通电后,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B、通电后,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体积较小,该选项不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该选项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不能说明含有氢气和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022秋 桐乡市校级期中)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C.气体M、N 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解答】解: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故A错误;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负极快,正极慢,故B错误;
C、气体M、N 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2022秋 东阳市期中)简图和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小明同学绘制了水电解实验的装置简图(图1)和水电解微粒模型图(图2)。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b中的气体是 氧气 。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3)模型图中“?”的微粒情况,应选择下列的图 A 。
A.B.C.D.
【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并且正氧负氢;故答案为:氧气;
(2)从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
(3)模型图中“?”的微粒情况,应选择下列的图A,因为图A表示2个氢分子;故答案为:A。
(2022秋 柯桥区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负 极。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助燃 性。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 在同一条件下,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水中溶解的量更多 。
【解答】解:(1)根据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可知,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A气体是B气体体积的2倍,因此A为氢气,B为氧气;若甲试管生成氢气,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2)B为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3)在同一条件下,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水中溶解的量更多,因此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故答案为:
(1)负;
(2)助燃;
(3)在同一条件下,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水中溶解的量更多。
(2022秋 拱墅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是与直流电源 负 (选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生成的气体。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氢气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a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为氢气,因此此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2)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因此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与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有关;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说明氢气的体积多一些,氧气的体积相对要少一些,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故答案为:
(1)负;
(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氢气。
(2022秋 东阳市月考)如图所示,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图Ⅱ是科学老师根据图1实验设计的创新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如图所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2)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D 。
①便于对两极气体进行检验
②实验时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答】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
故答案为:水氢气+氧气。
(2)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便于对两极气体进行检验、实验时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的。
故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