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1 21: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的夏令营活动,第一站是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的遗址。据此可知,他们第一站到了(  )
A.安徽省 B.云南省 C.北京市 D.浙江省
2.我国境内已发现的远古人类: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列应是(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①②
3.王老师去年寒假时外出旅游,在一处博物馆里,他看到如下图所示的远古人复原头像,你知道他是在以下那座城市旅游吗?(  )
A.昆明 B.成都 C.西安 D.北京
4.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距今(2019年)170万年前的云南(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5.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山顶洞人”所在的时间位置应该是(  )
A.A B.B C.C D.D
6.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考古发掘遗址中发现的灰烬和烧骨
B.《史记》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中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7.某同学画了一幅北京人日常生活想象图(如图), 并配了文字说明,其文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B.北京人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
C.北京人会人工取火促进了身体发展
D.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过着群居生活
8.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9.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丰富的稻作遗存,出土了相当多的稻作工具骨耜。该考古发现直接佐证了此处先民(  )
A.种植水稻 B.打猎捕鱼 C.饲养家畜 D.磨制石器
10.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是今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距今8000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据此可知(  )
A.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B.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D.原始的畜牧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
12.在完成《原始农耕生活》学习之后,小瑶对笔记进行了整理,其中有误的是(  )
A.骨耜是原始农业工具的一种
B.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南方地区的先明最早开始栽培粟和黍
D.河姆渡人使用陶器储存食物
13.某校七年级历史社团开展主题为“中华文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篇”探究性学习。下列文物中,与该主题相匹配的有(  )
①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②春秋时期的铁犁头③战国时期的铜冰鉴④汉代的耧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B.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在黄河中游地区
C.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5.《礼记》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反映出(  )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C.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状况 D.阶级社会中的状况
16.中国古代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或传说共同彰显了古代先民(  )
A.坚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抗争精神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
C.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17.《史记 五帝本纪》:“……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此处“少典之子”的功绩是(  )
A.教民农耕,种植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修筑都江堰 D.统一度量衡
18.《大戴礼记》记载:“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与赤帝交战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A.黄帝 B.蚩尤 C.少昊 D.夏后氏
19.远古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列几组黄帝时期的发明,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音律
20.青年诗人薛刚在《颂炎帝文》中写道:“田野茫茫,悉地种谷植蔬;我君烈烈,终止茹血逐荒。”这段诗赋赞颂的是(  )
A.炎帝教会人民种植五谷蔬菜,促进远古时代由野蛮走向文明
B.黄帝、炎帝教会人民开垦耕种,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C.炎帝教会人民制作生产工具,提升了原始社会生产水平
D.炎帝种植的五谷蔬菜,使他自己终止了野蛮生活
二、问答题(30分)
21.假如你是河姆渡氏族中的一员,你收到了半坡氏族的邀请。临行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你应该去现在的哪一省份?(5分)
(2)他们可能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晚上,你将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5分)
(3)在生产生活方面,你的氏族和他们有哪些不同之处?(答出2点即可)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22.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图1和图2房屋样式的名称?(5分)
(2)图1和图2房屋分别是什么居民建造的?(5分)
(3)他们分别种植的著名的农作物是什么?(5分)
三、材料分析题(30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山顶洞人穿孔饰物和骨针
材料二: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请回答:
(1)观察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制造的 山顶洞人制造的工具比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何进步之处 (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 (答出4点)(8分)
2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三幅画像
材料四:“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
——《说难》
请回答:
(1)材料一咏叹的是哪个原始农耕遗址?其“普及”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4分)
(2)试据材料二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哪项制度有关?(3分)
(4)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何看法?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对立的现象?(4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位于今天的云南省元谋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安徽省,不符合题意;
C.北京市,不符合题意;
D.浙江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排序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这些古人类的时间。
3.【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昆明,不符合题意;
B.成都,不符合题意;
C.西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北京人复原头像,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回答。
4.【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北京人,不符合题意;
C.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
D.半坡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被命名为“山顶洞人”,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识记出时间,再从示意图中找出相应的位置回答。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考古发掘发现,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灰烬和烧骨,这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史记》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不符合题意;
C. 《山海经》中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不符合题意;
D.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7.【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由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还不会人工取火,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三幅图片都是陶器,时间跨度从约公元前5000到公元前2500年,这说明我国先民的陶器文化历史悠久,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未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A选符合题意;BC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0.【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故半坡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项,由材料“ 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 ”可知,“刻符龟甲”是占卜用具,“骨笛”表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有了艺术的熏陶,体现了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的出现并发展,故A项正确;
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B项错误;
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故C项错误;
D项,材料与“原始畜牧业”无关,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靠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使用排除法作答。
12.【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审题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骨、铁犁头和耧车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战国铜冰鉴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属于手工业方面的成就,①②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4.【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在长江地区,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5.【答案】D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材料“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阶级社会开始了,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女娲补天”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体现古人应对自然灾害坚持抗争的故事;“精卫填海”体现精卫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发誓填平大海的故事;“愚公移山”体现愚公为交通方便,坚强不屈的精神;“大禹治水”体现大禹带领人民抗击洪水十三年,最终胜利的故事。这些神话或传说都体现了坚强不屈,愈挫愈勇的抗争精神,故A正确;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通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或传说旨在考查学生对其共同点的分析概括能力。
17.【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相传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故“少典之子”的功绩是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与赤帝(炎帝) 战于阪泉之野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蚩尤,不符合题意;
C.少昊,不符合题意;
D.夏后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9.【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仓颉——缫丝,不符合史实;
B.隶首——文字,不符合史实;
C.嫘祖——算盘,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悉地种谷植蔬 ”“ 终止茹血逐荒 ”,可以看出,炎帝教会人民种植五谷蔬菜 , 促进远古时代由野蛮走向文明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黄帝、 炎帝教会人民开垦耕种 , 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C. 炎帝教会人民制作生产工具 , 提升了原始社会生产水平 ,不符合题意;
D. 炎帝种植的五谷蔬菜 , 使他自己终止了野蛮生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21.【答案】(1)陕西省
(2)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①居住的房屋样式有所不同;②种植的农作物有所不同;③饲养的家畜有所不同等等。
主要原因:自然环境的不同。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所以应该去的省份是陕西省。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所以会用粟作为主食招待,会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饲养以猪、狗和水牛为主,而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饲养以猪等,所以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①居住的房屋样式有所不同;②种植的农作物有所不同;③饲养的家畜有所不同等等;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人所处的都是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当,所以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故答案为:
(1)陕西省
(2)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不同: ①居住的房屋样式有所不同;②种植的农作物有所不同;③饲养的家畜有所不同等等。
主要原因:自然环境的不同。
【点评】本题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人的相关知识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难度适中。
22.【答案】(1)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3)水稻。粟。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房屋的下面是由许多木桩做为支柱,但是留有空间,上面是人居住生活的房间,下面可以饲养家畜等,这是原始农耕时期长江流域典型的干栏式房屋,得出图1是干栏式房屋;根据图片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房屋房顶较尖,整个房屋有一部分还深入到地下,这是原始农耕时期黄河流域典型的半地穴式房屋,得出图2是半地穴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上面是人居住生活的房间,下面可以饲养家畜等,得出图1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建造的;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得出图2房屋是半坡居民建造的。
(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河姆渡居民种植的著名的农作物是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的著名的农作物是粟。
故答案为:
(1)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2)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3)水稻;粟。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3.【答案】(1)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会制作打制石器,制作方法简单。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2)“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会制作打制石器,制作方法简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故答案为:(1)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会制作打制石器,制作方法简单。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2)“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不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看出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24.【答案】(1)半坡遗址;粟。
(2)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
(3)禅让制。
(4)材料四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禅让制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咏叹的是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2)据材料二“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进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夏族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的。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华夏族主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人物间首领位置的更替与禅让制有关。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制。由此可知,该制度下产生的第一位首领是舜。
(4)根据材料“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杀)其君者也”可知,材料四对尧舜禹首领位置的更替持反对态度。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首领位置或王朝的更替要从社会大局方面去看待,每一次政权的更替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战争或冲突,这样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
故答案为:
(1)半坡遗址;粟。
(2) 华夏族是由诸多民族错居杂处、不断交往交流而形成(意思相近即可)。例如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的融合(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融合)。
(3)禅让制。
(4) 材料四认为尧舜禹之间首领位置更替是通过威逼获得的。因年代久远,缺少必要的佐证,因此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历史真相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考证。(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人、炎帝和黄帝、禅让制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