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14-15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 学案+每课一练+章末整合: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设计】14-15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 学案+每课一练+章末整合: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26 08:23:37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选择题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理想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布规律是(  )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4.图中①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5.台湾山脉从山麓到山顶拥有从热带到亚寒带的森林种类,被誉为“森林宝库”,影响其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水分、热量的组合 D.太阳辐射
6.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环境变化
B.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C.长江中上游山区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长江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变浅,洪水发生频率增高
D.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如许多地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8.图中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有(  )
①纬度地带性 ②经度地带性 ③垂直地带性 ④非地带性分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下图是“CO2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使空气中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燃烧矿物燃料
C.生物尸体分解 D.生物呼吸作用
11.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2.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CO2+6H2OC6H12O6+6O2
A.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大气中CO2减少致使地球上的植被覆盖率减小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和氮气
D.光合作用把有机物合成为无机物
二、综合题
13.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图中海洋名称是________。图中纬度8°在________半球,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_______,表示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_______。
(2)在上图中首先在字母旁边正确标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名称,然后画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3)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中海洋两侧气候的影响。
 
 
(4)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
 
 
15.大约在4 000万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阅读并分析联系框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
(2)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牵一发”是指什么?
 
 
 
(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
 
 
答案
1.A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由于植被稀少,成土作用微弱,土壤贫瘠。]
2.C [从题干中看出,题意强调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而未反映出差异性的特点。]
3.A 4.B [本题利用示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考查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了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反映的是经度地带性规律。第4题,由图可知,①区域的自然带在大陆东西岸都出现,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东岸对应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5.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水分、热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结果。]
6.D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相互关系。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引起气候变暖。同样,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也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引起气候变化。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砍伐,会使森林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长江含沙量增加,下游河床淤积,导致洪水发生频率增高。太阳活动虽然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太阳活动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7.A [图为“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条件关系示意图”,从图中信息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多而形成的。]
8.A [图中反映了自然带分布中最普遍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9.B [由图可知,M点在X轴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接近原点,此地降水较多,应为森林植被景观;在Y轴上,M位于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之间,其热量也会低于热带而高于温带,可确定为亚热带的自然景观。而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景观。]
10.B 11.A 12.A [由于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再加上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空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原因是制冷设备中的氟氯烃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破坏了臭氧层,而不是CO2增加造成的。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13.(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经度地带性
(4)地形 海陆位置
解析 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岸,为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地为安第斯山脉,丙地位于巴塔哥尼亚沙漠。自然带的名称和地域分异要结合位置、分布、变化趋势解答。四地纬度相当排除纬度这一因素。
14.(1)太平洋 南 A B (2)A:厄尔尼诺,气流运动逆时针 B:拉尼娜,气流运动顺时针。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侧暖流减弱,水温降低,气候干燥。太平洋东侧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气候湿润多雨。
(4)秘鲁渔场。秘鲁沿岸上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厄尔尼诺发生时冷水鱼类不适应环境,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
解析 本题要抓住东风、海水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云雨区位置、海洋两侧大陆名称等关键信息,找到突破口,加以回答。
15.(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 ③ ①
(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3)地壳隆起,海拔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气候寒冷,终年气温低,多冰川;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多冻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气候寒冷干燥,属于高原和山地气候,动物以食草、抵御寒冷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解析 注意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青藏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自然环境特征基本上都是源于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降水、太阳辐射、气温等特征的形成,都与其海拔较高有关。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图解或举例说明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阅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掌握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新知梳理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①________、水文、②______、土壤要素等。
2.表现: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的,它们之间③____________、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④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⑤______________,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⑥__________。
2.基本原因
3.自然带: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受气候的影响,自然景观有明显的⑨______,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⑩________分布。
4.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各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沿着 ______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它的产生是以 ________的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在 ______、 ________地带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图中序号 ________。
(2)经度地带性:各自然带沿着 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它的产生是以 __________为基础,导致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 ____带、 ________带、 ________带的有规律更替;在____________表现明显,如图中序号4~8。
(3)垂直地带性:山地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状况随着________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引起自然带的________变化。类似于从该地向__________地区的自然带变化。
(4)非地带性现象: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流等影响,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
思维激活
1.珊瑚礁是海洋高产生态系统,经济、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值非常高。海南文昌县的椰林湾原有珊瑚近万亩,近10年来,当地居民或采挖珊瑚礁制作工艺品出售,或炸礁制石灰和水泥,使这种亿万年才能形成的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你认为珊瑚礁的大量开采会引起什么后果?
 
 
 
2.(1)为什么低、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显著?
(2)为什么中纬度地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最突出?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活动】
根据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反思归纳】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地理要素构成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通过______循环、______循环和______________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物的____与____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环节 蒸发(蒸腾)、____、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结、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变换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________;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三大循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现了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
【迁移运用1】 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 ⑦水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如图所示地理环境具有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______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探究点二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活动】
材料一 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景观从东部的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景观向西不断发生变化,草类逐渐稀疏,演变为荒漠景观,再到西部地区演变为戈壁景观。
材料二:我国古代的诗句,往往蕴含着某种地域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规律。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材料一中自然景观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
 
 
2.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哪种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反思归纳】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分异规律 定义 成因 表现特征 举例
纬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______延伸、随着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太阳辐射带来的______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即以______为基础 高、低纬地区明显 非洲自然带明显呈带状且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我国东部从南到北自然带有规律地更替
经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地更替 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即以______条件为主 ______地区明显 中纬度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我国东部到西部
垂直地带性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__________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____高山明显 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非地带性 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小区域内的差异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
【迁移运用2】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答案
课前准备区
新知梳理
①气候 ②生物 ③相互作用 ④整个地理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⑤相对一致性 ⑥差异性 ⑦纬度间热量 ⑧水分 ⑨地区差异 ⑩带状  纬度  热量  低纬度  高纬度  1~3
经度  水分条件  森林  草原  荒漠 中纬度大陆 水热 高度 垂直 高纬度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思维激活
1.珊瑚礁是海洋重要的生态系统,它的破坏会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岸的椰树和其他树木被海水吞没,由于少了珊瑚礁的保护,海岸遭到严重侵蚀,快速后退,海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破坏,许多珊瑚礁鱼类、贝类资源锐减,不仅破坏了原有海区的生态平衡,而且给邻近地区的人民生活和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东西差异也很小。
(2)中纬度地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探究活动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解析 第(1)题,新疆罗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泊水面缩小,湖岸线发生相应变化,而不同时期湖岸线的海拔是随着水面缩小而逐渐降低的,故由A地到B地地势是逐渐降低的。第(2)题。要紧扣影响三角洲位置变化的因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三角洲的位置主要取决于河流入湖口的位置和河流水量等因素。
反思归纳
水 生物 岩石圈物质 合成 分解 水汽输送 动态平衡 有机界 无机界 物质交换 能量传输
迁移运用1 (1)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整体性 热带雨林
解析 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其他组成要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十分明显,滥伐森林造成许多环境问题,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要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我国在许多山地、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探究点二
探究活动
1.全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部向西部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不断减少,自然带由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距海远近不同导致水分差异大造成的,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
反思归纳
纬线 热量 热量 水分 中纬 水热状况 低纬
迁移运用2 (1)D (2)B [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题,由图可知:从o→a,热量条件在不断增强,纬度越来越低,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从o→b自然带呈现从热带向寒带的变化,热量条件在不断减弱,表明o→b所处的纬度,越来越高。第(2)题,从图乙中可知,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就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
B.城市和乡村不属于地理环境
C.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D.人文地理环境是指所有人类活动的空间环境
2.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②丘陵和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地区的缓坡梯田 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④沿海滩涂 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 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⑦北京天安门广场
A.①③④ B.②⑤⑦ C.①②③ D.②⑤⑥⑦
3.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环流条件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影响不同
4.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
A.甲、丁、丙、乙 B.甲、乙、丙、丁
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5~7题。
5.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6.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7.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8.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最终演化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是(  )
A.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B.人类活动
C.气候的变化 D.内力作用
读下图,回答9~11题。
9.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10.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
A.棕壤 B.黑土 C.黄壤 D.红壤
11.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2~13题。
12.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4.读“气候因素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形成我国西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5.近年来,中非传统友谊不断取得新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2010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喀麦隆、纳米比亚、南非正式友好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让中非友谊之花更加绚烂》的重要演讲。结合“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有________特点,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何因素影响?
 
 
16.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似于________(A: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山脉是由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作用(挤压或张裂)而形成。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和乡村。]
2.B [自然保护区内保留了自然原貌,属于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地理环境。天然草场和沿海滩涂也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法院和检察院属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不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只有梯田、园林、广场是人文地理环境。]
3.B [在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风影响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在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湿润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旱,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这主要是受不同的环流条件影响所致。]
4.C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指示四地状况。根据四地地理位置可知,海口位于热带,南京位于亚热带,北京和哈尔滨同属温带,但哈尔滨纬度高。]
5.B 6.B 7.A [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图是一幅等值线图,即樱花初放日期等值线图,图上语言和表达形式完全符合一般等值线图。图内等值线的延伸和更替存在显著的纬度差异(即南北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即东西差异)和地形差异。第5题,解法(1):从图中可以看出,滨海地区无论是东南岸太平洋海岸还是西北岸日本海沿岸,樱花初放日期都是由南向北推迟,故导致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也可以说是纬度、热量等)。因为热量条件好,物候季节来得早。解法(2):排除法,植物花期早晚除了与植物本身性状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的长短和热量状况,只有日照时间积累到一定数值才能开花。故排除地形、土壤、降水等因素。第6题,本题容易误选A项,误认为N地位于冬季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间长,花期早;M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间短,花期晚。事实上,3月底4月初,日本的雨季尚未开始,降水量不大,地形对日照和热量的影响并不大。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因为N地受日本暖流影响,M地受对马暖流影响,但日本暖流势力更强,增温作用更明显。而且此时M地受西北季风作用形成的季风洋流(沿海岸从北向南流为寒流)的影响,气温更低。第7题,P地的地形为山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花期比位于沿海平原的M、N地要晚。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8.C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最后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9.B 10.A 11.A [根据气候资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判断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从图中资料看出,甲地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应位于热带,降水量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较多但没有突变,由此可以判断,甲地气候类型应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气温在20℃以下,全年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多在50~100毫米之间,由此可以判断,乙地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9题,四个地区中只有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第10题,棕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带性土壤。第11题,咖啡属于热带的经济作物,甜菜、亚麻、花生主要为温带的经济作物。]
12.B 13.A [根据国土形状、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第12题,甲国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中纬度地区,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乙国在东非高原上,虽然位于赤道地区,但由于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第13题,与甲国相比,乙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14.(1)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垫面 人类活动 (2)下垫面 (3)大气环流 (4)例一:兴修水库,人工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例二:人类燃烧煤、石油等释放大量的CO2,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解析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太阳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和人类活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气温的垂直差异是由下垫面不同造成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分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15.(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纬度地带性
(3)非地带性 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4)寒流(本格拉寒流)。
解析 本题以中非关系为背景,结合非洲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带的分布图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原因。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知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且各自然带大体南北方向更替,明显地具有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图中E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对流运动减弱,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赤道以南的热带荒漠带受沿岸寒流影响,呈南北狭长分布。
16.(1)热量
(2)A 随海拔的增加,水分、热量及其组合的变化 亚欧 印度洋(可互换) 挤压
(3)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或水分条件的差异)章末整合
专题一 气候类型的判读
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难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对各种各样的气候资料,经常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准确、全面掌握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而科学的判断方法就是突破难点的捷径。具体归纳如下。
(1)以月定球。根据最冷月时间段来判断所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南北半球。比较1月份和7月份气温的高低。若7月份气温高于1月份,气温曲线表现为向上凸出的波峰型,则是北半球,7月份属夏季,1月份属冬季;若1月份气温高于7月份,气温曲线表现为向下弯曲的波谷型,则是在南半球,1月份属夏季,7月份属冬季。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热月均温来判断所属的气候带范围。具体方法:最冷月均温在15~18℃以上的属于热带气候范围(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在15℃以上);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15℃以下的是亚热带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范围;最冷月均温在-30℃到0℃之间,最热月均温高于15℃的是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低于10℃,属于寒带,极地气候范围。具体如下: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的为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之一,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的一种;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30℃以上的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上,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最热月均温小于20℃;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判别时要注意:苔原气候夏季均温在0℃以上,冰原气候所谓“暖月”均温仍在0℃以下,依据此法,即可判定具体气候类型。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类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定该地区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类型可分为:终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终年少雨型。首先,根据降水量多少划分降水类型。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年降水量>2 000 mm,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降水<125 mm,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次,根据降水季节分配划分降水类型。如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总结:对气候的判断,可以归纳为以月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原则,需要我们结合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就能准确判断。
2.易混淆气候类型的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不同点
专题专练1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陆的____________沿岸;乙气候分布于我国______________地区,是粮食作物________的主要产区。
(3)上述两种气候,成因与海陆热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差异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4)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____季。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 本题通过气候要素(气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水)的判读来确定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等内容。本题的关键在于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判定。由题目提供的资料(气温、降水状况)可以结合“以月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专题二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及应用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地带性分异的一种,其形成是随海拔的升高,热量和水分发生变化,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山体垂直地带性分布带谱的多少与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脉所处的纬度、山脉的坡向、山脉的海拔(尤其是相对高度)等因素有关。山体所在纬度愈低愈复杂,愈高愈简单,(如下图所示);山体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山体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基带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并由此开始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带性分异呈现出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的地域分异规律。见下图:
(3)山体垂直自然带的海拔高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及坡向有关:纬度低则海拔高;同一山体,阳坡、迎风坡高,阴坡、背风坡低。(如右图所示)
分析时,应明确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如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阳坡高于阴坡。
2.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应用
(1)判断自然带的名称。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3)结合不同坡向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低或偏高,判断南北半球阴阳坡。
专题专练2 读“阿尔卑斯山、新疆博格达峰、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各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博格达峰A、B两坡坡向:________是南坡,______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_。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 解答此题:一要读图提取有效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如山脉的位置,向阳坡和背阳坡,山麓、山顶的自然带等;二要明确雪线的高度与所处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阳坡及降水量的多少有关。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与否的因素:一是纬度,二是山体的海拔高度,三是山体与山麓间的相对高度。
答案
网络构建区
从左至右:差异性 整体性 非地带性 大气环流 人类活动
专题探究区
专题专练1 (1)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 东南部(秦岭—淮河以南) 水稻 (3)乙 甲
(4)冬 (5)乙 当气温最高时,降水最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 由图形推断,甲地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低时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并且最高气温在8月份,应位于北半球。乙地最低气温在0℃以上,并且雨热同期,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在亚欧大陆的西部、地中海沿岸有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此气候雨热同期。
专题专练2 (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A B (4)新疆博格达峰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解析 珠穆朗玛峰雪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量多则雪线低。阿尔卑斯山雪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气温,气温高则雪线高。博格达峰A坡雪线高于B坡,A坡纬度低,位于南坡。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顶与山麓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成和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气候的组成要素,分析说明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的特殊作用及其内在联系。
新知梳理
一、地理环境
1.分类:①________地理环境和②________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
(1)概念: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③________,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④________。
(2)组成:由气候、水文、⑤________、生物、⑥________等要素组成。
3.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⑦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⑧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工环境。
二、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1.概念:一个地区⑨______________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⑩_________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
(2)大气环流
→→
(3)下垫面因素
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表物质组成对太阳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的 __________不同,直接影响太阳辐射能的 ________,导致地区间 ________状况出现差异。
(4)人类活动
a.释放废热影响到________________。
b.改变____________,使大气的热力性质以及气候发生变化,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产生“____________”。
c.改变下垫面性质,使局部地区气候发生变化,进而对__________产生影响。
三、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________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____________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思维激活
1.如何区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2.(1)副热带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是否相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比北美洲西部大得多的原因是什么?
(3)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鲁卜哈里沙漠、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美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是否相同?
 
  
 
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是否可以随意创造我们生存的环境?
 
 
探究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探究活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是撒哈拉沙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②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什么两地同在回归线附近,景观差异却如此之大?
 
 
 
 
(2)图中②地与③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  )
A.气温年较差 B.年平均气温
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D.降水集中季节不同
(3)图中③地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其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图中④地与⑤地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在两地的分布却有很大的差异,结合下表试比较其分布上的异同及其原因。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不同点
【反思归纳】
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迁移运用】 读“气候形成因子关联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代表的气候形成因子名称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下列气候特点的不同,分别受哪个形成因子的影响?(填字母)
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________。
②泰山比济南的气温日较差小________。
③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和西岸气候不同________。
⑤三峡工程建设对周围地区气候有影响________。
⑥欧洲西部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气温高________。
答案
课前准备区
新知梳理
①自然 ②人文 ③自然界 ④自然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⑤地貌 ⑥土壤 ⑦自然地理环境 ⑧地域分布规律 ⑨长时期内 ⑩经常性天气  季节分配  海陆热力性质  比较均匀  热量  水分  升高而降低  迎风坡  反射率  吸收  热量 大气的温度 大气成分 温室效应 整个气候 气候 保护环境
思维激活
1.区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键是:地理环境所受人类影响和干预程度的大小。未受人类影响干预或受人类影响干预较小的地理环境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但仍按自然规律发展演变的地理环境属于人文地理环境。
2.(1)不相同。副热带大陆西岸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而与其纬度相近的大陆东岸形成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2)欧洲西部地形主要是平原,对气流阻挡作用弱,而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明显,这与地形对气流影响有关。
(3)鲁卜哈里沙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是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是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3.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人类自身根本无法创造。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
探究活动
(1)①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从而出现热带荒漠景观;而②地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气候不同。
(2)D
(3)③地气候是由于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4)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不同点 其分布北界的纬度,④地比⑤地高得多;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④地比⑤地宽许多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平洋暖流对北美洲影响的纬度范围。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向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
解析 本题通过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当,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类型不同导致了自然景观的差异,从而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及不同气候的特征、成因。第(1)题,②地在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在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形成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观差异很大。第(2)题,图中③地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因此与②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降水集中季节不同。第(3)题,考查了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4)题,考查了欧洲西部与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分布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考查影响两地气候的因素的差异。
反思归纳
从左至右:洋流 地形 气压带、风带 气温
迁移运用 (1)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素 人类活动 (2)A C C B D C
解析 气候的形成因子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子,是形成热带、温带、寒带及决定各地气候的最基本因素。不同纬度间的热量不均,又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对气候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气候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在时间上的多变性,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决定的。下垫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洋和陆地、山地和平原、寒流和暖流等使地区气候产生差异。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包括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等。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上述四个因子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学习时要结合气候形成因子关联示意图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