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10: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学习目标
1.知道拜占庭帝国建立、繁荣及灭亡的史实,认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吸取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启示;
2.了解《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历程,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质并对其进行辩证客观评价。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的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3.知道拜占庭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东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一)拜占庭帝国
1.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2.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临终前,他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自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灭亡,东罗马帝国则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都城继续延续下来。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建立共和国
称霸
地中海
帝国建立
黄金时期
BC509 BC2世纪 BC27年 2世纪 4世纪末 476年
帝国分裂
君士坦丁大帝
(275-337)
3.拜占庭帝国版图: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逝世。临终前,他将帝国东西部分与两个儿子继承。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其中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罗马帝国,便引入"拜占庭帝国" 这一称呼。拜占庭帝国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4.统治代表:查士丁尼(拜占庭帝国极盛一时)
因此,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探究: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黄金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疆域
原因:
①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际贸易港口。(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②经济活跃,农业比较发达,帝国范围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统治期间,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因此后人称这段时间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
(二).《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背景:国力强盛、疆域扩大
2.时、人:529年 查士丁尼
3.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查士丁尼时代东罗马军事训练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一世:离帝国的宏大梦想最近的帝王
4.查士丁尼的统治措施:对外进行扩张,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二).《查士丁尼法典》
(1)编纂法典
①时间:529年
③成果:《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法理概要》《新法典》统
②编纂机构:法典编纂委员会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法学汇纂》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法理概要》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罗马民法大全》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中
起源: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罗马国家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的发展过程
发展:公民法
万民法
完成:《民法大全》
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3世纪初
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阶段性 联系性 趋向统一
国家发展
疆域扩大
不断发展
走向成熟
罗马法制的发展历程
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四: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2).实质: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以便巩固 奴隶制的统治
(3).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4)《罗马民法大全》—评价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积极影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积极影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
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汉谟拉比法典》
已知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是罗马法建设的第一步,是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人类社会法制建设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1、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2、法治建设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3、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阅读教材,归纳拜占庭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衰落的?
6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
15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
7世纪中后期
阿拉伯人不断进攻帝国,占领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
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9世纪之后
13世纪初
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国势日渐衰微。。
1453年
14世纪初,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1265年
1444年
1.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到11世纪末,拜占庭帝国不仅结束了东方帝国时代,而且丧失了地中海东部的控制权,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希拉克略皇帝实行军区制,并彻底击败波斯帝国,他本可以凭借这一伟大功绩与凯撒、大西庇阿等伟大将领比肩……但另一个新兴帝国的突然崛起,让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这就是阿拉伯帝国。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其大量装饰来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对君士坦丁堡的劫掠)
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的洗劫活动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驷马铜像
(掠夺自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征服者
穆罕默德二世
vs
末代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材料1:“野蛮的西方靠侵略、掠夺、摧毁拜占庭帝国也变成了文明的西方”。——《帝国的灭亡》
材料2:“查士丁尼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消灭西欧的日耳曼人诸王国……在东方,与波斯的战争连绵不断。
——《世界中古史》
材料3:它于罗马帝国内诞生时就早已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在过去的强权和光荣的阴影中成长,并试图维持和恢复这种权力和荣耀。——斯拉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原因①外族的入侵,十字军的打击。
原因②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原因③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固守传统,沉醉于昔日的荣光,保守狭隘,故步自封,缺少创新。
启示: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闭关保守使文明衰落。因此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行对外开放等等.
结合材料思考,千年帝国为何走向灭亡?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三、拜占庭帝国的文化
1.特征:
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观察图片,想一想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穹顶
希腊石柱
基督镶嵌画
伊斯兰
洋葱头式屋顶
兼收
并蓄
古希腊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东方文明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2.影响:
材料一: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而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意大利… …这些拜占庭学者将大量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带往意大利,激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
——摘编自陈志强《盛世余晖》
材料二:
(1)对西欧: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俄罗斯国徽
拜占庭图腾
(2)对东欧:对东欧文化影响巨大。
 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它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曾是拜占庭帝国和后来土耳其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的艺术和文化教育在当时的学校和教堂相当兴盛。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的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君士坦丁堡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和艺术的结晶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拜占庭帝国鼎盛时期,体现古罗马的建筑艺术风格,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后,它转变为土耳其清真寺,内部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种装饰风格。圣索菲亚大教堂属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有的一个博物馆。
课堂小结
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
建立:
灭亡:
文化
帝国兴衰
法制建设
内容
历史地位: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后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特点:
影响:
沟通东西、兼容并蓄
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
1.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2.“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D
C
课堂巩固
3.古巴比伦王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同点是( )
A. 实行森严的种姓制度 B. 统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 疆域跨欧亚非三大洲 D. 颁布维护统治的成文法典
4.哈斯金斯说:“没有什么比罗马法律更能体现罗马人聪明才智的特质,也没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响更持久、更广泛.”公元6世纪,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是( )
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权利法案》
5.《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一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C.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废除封建领主特权
6. 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
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
图案有共同的元素一双头鹰标识。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