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2 10: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拜占庭帝国
法制建设
文明传承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法学汇纂》
欧洲民法的基础
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发展历程
兴起—黄金时代—衰落—灭亡(1453年)
兼收并蓄
前课回顾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标: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东亚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山地众多,平原面积狭小
资源匮乏,多火山地震
1世纪-2世纪
(出现上百个国家)
3世纪
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出现
5世纪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南北朝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兴起的地方
大王
最高统治者
依靠力量
贵族
生产者
部民
阅读课本52页,思考日本的社会结构
实质:奴隶主贵族政治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思考日本政治的实质是一种怎样的政体?
1世纪-2世纪
(出现上百个国家)
5世纪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南北朝
6-9世纪
中日交往频繁
隋唐
1. 统一
1-2世纪
出现100多个小国
5世纪
大和统一
大和兴起的地方
九上第52页相关史事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后汉书 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一、6世纪前的日本
2、统治:
大王(最高统治者)——贵族
——领地和部民(部民制)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大唐国者(贞观年间),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法式:法律、制度、文化等)
——《日本书纪》
1、改革背景:
内因: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
阅读材料,归纳日本改革的背景?
(遣唐使)
二、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
阅读P53,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大化改新 领导者
开始时间
仿效对象
主要内容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唐朝的典章制度
646年

阅读53页,思考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__制度,地方设_______________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①公地公民制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_________,成为公地、公民
②班田制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____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_______。
③统一赋税 天皇
中央集权
国、郡、里
国有

买卖
想一想,这些改革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 领导者 孝德天皇
开始时间 646年
仿效对象 唐朝的典章制度
主要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班田收授法
二、大化改新
阅读P53,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
8世纪后
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庄园建立
11世纪初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畜养武士
武士
性质
血缘关系
主从关系
日本封建等级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武士效忠的对象
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8世纪后
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庄园建立
11世纪初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畜养武士
12世纪晚期
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争夺权力,结果是源氏获胜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源赖朝(1147——1199)
三、幕府统治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等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1、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
地方豪强建立军事集团。
①武士团: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由自已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组成,其成员称为“武士”。)
主从制:小的武土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
②职责:武土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合作互学
时间:
建立者:
特点:
12世纪晚期开始
源赖朝(征夷大将军),设镰仓幕府
1)幕府和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实际把持国家大权;
2)武士效忠的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三、幕府统治
2、幕府统治
影响:
实质: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毫无留恋的死,毫无顾忌的死,毫无犹豫的死,”
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古代
日本
统一: 大和统一日本
改革:大化改新
幕府:幕府统治
5世纪 奴隶制国家统一
7世纪 过渡到封建社会
12世纪晚期 幕府统治
本课小结
课堂巩固
1.(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B
课堂巩固
2.(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
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C.哈里发统治时期 D.幕府统治时期
D
课堂巩固
3.(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A.A B.B C.C D.D
B
选项 史实 史论
A 《汉谟拉比法典》 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 大化改新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法国《人权宣言》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D 启蒙运动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课堂巩固
4.(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A
课堂巩固
5.(2021·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观察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俄国农奴制改革措施
C
课堂巩固
6.(2021·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