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神秘的面纱
英俊的王子
动人的故事
朝觐的人群
神秘的面纱
朝觐的人群
英俊的王子
动人的故事
信仰的力量
宏伟的建筑
说一说:这些图片与哪一文明有关?
第12 课 阿 拉 伯 帝 国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知道阿拉伯半岛所处的地理位置,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半岛统一和阿拉伯国家建立。
2.了解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史实,知道其版图范围,阿拉伯帝国在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3.知道阿拉伯帝国的代表性成就及出现原因,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明传播中的作用,感受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1.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东西风文明交汇之地 。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连接地带,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濒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2)自然环境: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大部分地区被沙漠和草原所覆盖。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人民主要放养骆驼,以游牧为生。
阿拉伯半岛
欧洲
非洲
红海
地中海
阿拉伯海
亚洲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
①自然环境恶劣;外部势力入侵
②多神崇拜,国家分裂,社会矛盾十分激烈;
③商路不畅,商业衰落;
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公元6世纪后,阿拉伯半岛已逐步形成群雄逐鹿的阶级社会,这里水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退化严重,相互间为了土地、牧场和水源连年征战。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
拜占庭与波斯两为占据半岛商道,轮番出兵占领半岛土地掠夺财富,穆罕默德在此内忧外患之下创办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
2.时间地点: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岛
早期的东西方商路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3.创立者:穆罕默德
4.经典:《古兰经》
《古兰经》伊斯兰教唯一的经典。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真主启示”汇集。“古兰”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
穆罕默德(约570-632)出生于麦加城,幼年丧失父母,12岁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见多识广,25岁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和“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第一圣地、诞生地——麦加
拓展延伸:穆斯林宗教信仰:“六信”
(1)信安拉: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基础
(2)信天使:天使是安拉的忠实使者和人类的朋友
(3)信经典:《古兰经》是最后一部完美无缺的经典
(4)信使者:穆罕默德是集大成的最后一位使者
(5)信前定:相信一切都是安拉事先安排好决定好的
(6)信后世:今世短暂,后世永存,末日审判,善者进天国,恶者下火狱
拓展延伸:穆斯林宗教义务:“五功”
(1)念功:(2)礼功:(3)斋功:(5)朝功: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5.教义:独尊安拉(一神崇拜)
6.主要节日:开斋节
穆斯林群众众迎接开斋节
麦加传教
出兵麦加
半岛统一
622年,麦加传教失败,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7世纪初(610年),创立伊斯兰教,后在麦加传教,后遭贵族迫害。
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各部落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632年去世。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
7.伊斯兰教的发展过程: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8.标志:新月
二.阿拉伯统一
统一:630年,占领麦加,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0年,穆罕默德以“武力卫教”为口号,进军麦加。麦加贵族迫于形势,承认穆罕默德权威,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确认麦加为圣城。为统一信仰,将克尔白神殿改为清真寺,为穆斯林朝圣地点,清除殿内其他神,只保留真主安拉,黑石作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供穆斯林朝觐和礼拜。
清真寺(天房)朝觐的人群
穆罕默德在迁往麦地那后的10年传教和建国过程中,以“圣战”名义,先后作战65次,630年,穆罕默德以“向麦加进军,武力卫教”为口号,进军麦加。其中亲自带兵出征27次,为巩固公社,实现阿拉伯半岛统一,作出卓越贡献
624年白德尔之战穆斯林以少胜多
穆罕默德使命①创立宗教 ②建立统一国家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的关系伊斯兰教为建立阿拉伯统一国家奠定思想基础。国家统一促进伊斯兰教的传播。
军、政、教合一的国家基本统一
9.阿拉伯统一意义
伊斯兰教
阿拉伯
国家统一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振兴。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扩张进一步促进伊斯兰教的传播
相互促进
二.阿拉伯统一
知识拓展
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麦加(第一圣地)伊斯兰教的发祥地,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
麦地那,壮大势力并病逝。伊斯兰教第二圣城。
麦加被誉为“诸城之母”
耶路撒冷,踏巨石骑马升天,接受天启,黎明重返麦加。
耶路撒冷老城圆顶清真寺
麦地那的库巴清真寺
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
开斋节:伊斯兰教回历九月全月斋戒结束时, 10月1日举行的庆祝开斋仪式。开斋即结束封斋,具体日期为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
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这是麦加朝圣的最后一天,庆祝活动以宰牲为主要内容。
圣纪:每年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以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
麦加朝圣
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阿拉伯是新月之乡
“麦加朝圣”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10.作用: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民族界限,推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依据所学,小组合作完成三大宗教表格梳理,选取一个宗教来为大家介绍。
宗教 创立时间 创立人物 诞生地点 宗教节日 主要教义 经典 传播地区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印度
巴勒斯坦
麦加
忍耐顺从,死后升入天堂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极乐世界
一神教思想
东亚
东南亚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西亚
北非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伊斯兰教对中国的影响
宁夏银川纳家户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翠瓦飞檐、古色古香,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从7世纪以来,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其他中亚人,通过海陆两路来到我国,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族和迁居而来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渐融合,经过元代以后,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任者称为“哈里发”继续扩张,南征北战,疆域不断扩大。
哈里发
政治领袖
宗教领袖
军事领袖
地方设置总督,税
收、司法直属中央。
1、哈里发的统治
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任者称为“哈里发”,继续扩张,南征北战,疆域不断扩大。
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权统治。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2.原因:继承者发动大规模对外扩张
穆罕默德发动“圣战”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在沙漠中孕育出世界最大、最辽阔的帝国——阿拉伯帝国。继承者哈里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满足阿拉伯人对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扩张运动。开始了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开始征服世界的行动。他通过血与火建立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鼎盛时期领土达到4000万平方公里。
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北进叙利亚
东灭波斯(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
751年,击败唐朝高仙芝部队,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
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占领西班牙,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3.过程: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
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②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⑤8世纪期地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东到印度河流域
西临大西洋
北接黑海与里海
南包整个半岛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大食国",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人类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
三.阿拉伯帝国
知识拓展
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出现过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国家 波斯帝国 亚力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时期 (前550年—前330年) (前334年-前323年) (前27年—395年) (395年—1453年) (632年—1258年) (1299年 -1922年)
同期中国政权 春秋战国 东汉时期 南北朝—隋 唐朝 明清时期
中国对其称呼 大秦 大食
从9世纪中叶起,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力,以及长达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力。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4、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三.阿拉伯帝国
三.阿拉伯帝国
①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帝国
②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③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传播
5.影响:
从9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帝国内讧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势カ,以及近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消耗了帝国的实カ。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蒙古铁骑:“杀气腾腾,连闪电也不敢向前迈步,霹雳不敢高声布道。”一个游牧民族起家的帝国被另一个游牧民族灭掉了
蒙古大军攻陷巴格达
四.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文化出现的原因: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揽招人才
②开明的文化政策
③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创造灿烂阿拉伯文化
8世纪中期,哈里发哈伦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源于沙漠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不仅是占有了一些地理区域,而且是占有了全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阿拉伯人被那些建筑家、工艺家、宝石匠和机械制造者的作品折服,阿拉伯文化其实是抢来的文化。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四.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文化代表:
①数学阿拉伯数字 完整的代数法
伊本·西那被誉为“医学之王”,他创作的百万字医学百科全书《医典》,全面而系统,全书包括五部分,分别讲述医学总论、药物学、人体疾病各论及全身性疾病等内容。
“穆斯林医学之父”拉齐斯是巴格达国家医院院长,著名临床外科专家,发明了外科串线法。他的《医学集成》主要讲述疾病、疾病进展与治疗效果。
②《医学集成》《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四.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文化代表:
史料研读
《一千零一夜》实际上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集体创作而成。阿拉伯民族文化吸收了希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创造出中世纪阿拉伯灿烂的新文化。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第二部分,源于伊拉克,第三部分,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高尔基:《一千零一夜》是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百度百科)
四.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文化代表:
③文学《天方夜谭》
建筑方面:
开罗清真寺
太原清真寺
印度泰姬陵
巴基斯坦清真寺
克尔白古庙
麦加清真寺
四.阿拉伯文化
①笔画简单,使用方便,便利人们的生活。
②成为世界各国通用数字,便利交流和交往。
③有利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印度泰姬陵
开罗清真寺
巴基斯坦清真寺
中国清真寺
建筑艺术成就显著
世界各国清真寺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阿拉伯医学手术器具
把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传入欧洲
把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西方谚语
3.影响: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使者,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四.阿拉伯文化
四.阿拉伯文化
4.阿拉伯人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融合精神。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发扬光大
5.繁荣原因:①善于学习重视文化 ②吸收、消化了外来文化并加以创新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
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
6.文化交流
材料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现代的欧洲文明就根本不会出现……
——英国学者罗伯特·布雷福特
材料二: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恩格斯则在《德国农民战争》
(1)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2)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思考: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阿拉伯数字的西传分别属于哪两种古代文明交融的方式?哪一种更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为什么?
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属于暴力冲突,虽然传播了伊斯兰教,但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②阿拉伯数字的西传属于和平交往,即没有流血冲突,与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③和平交往属于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四.阿拉伯文化
穆罕默德创
立伊斯兰教
宗教思想:独尊安拉
时间:7世纪
经典:《古兰经》
圣城:麦加
促进
阿拉伯半岛统一
阿拉伯帝国
时间:8世纪中期
特点:政教合一
地域:横跨亚欧非
促进
阿拉伯文化
成就:数学、医学、文学《天方夜谭》
评价:沟通东西方;卓越贡献
阿拉伯帝国
推动传播
课堂
小结
1、以下哪个地方是穆斯林一生中最希望拜谒的地方( )
A.麦加大清真寺 B.“哭墙”
C.巴黎圣母院 D.圣索菲亚大教堂
2、麦加之所以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因为( )
A.那是穆罕默德最初传教的地方
B.那是穆罕默德病逝的地方
C.那是穆罕默德最早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方
D.那是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A
A
课后练习
3.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的国家的性质是( )
A.政教分离 B.政教合一
C.世俗政权 D.宗教政权
4.世界文明是在不断冲撞和融合中向前发展的,把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从东方传入西方的是( )
A.古代印度人
B.古代阿拉伯人
C.古代罗马人
D.古代日本人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