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2 08: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秕谷(bì) 拼凑(còu) 贪婪(lán) 小心翼翼(yì)
B.尴尬(ɡān ) 鉴赏(jiàn) 遗憾(hán) 恍然大悟(huǎnɡ)
C.皂荚(jiā) 威慑(shè) 确凿(záo) 众目睽睽(kuí)
D.铭记(mínɡ) 嘈杂(cáo) 笃志(dǔ) 曲肱(ɡōnɡ)
2.下列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在下面的表格中。(3分)
签赏 质仆 浑为一谈 不求甚解 小心翼翼
感慨 渐愧 美不胜收 人声顶沸 彼倦不堪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花团锦簇。
B. 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 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D. 学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 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 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D.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5.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不同的事物混合成为一体)
B.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C.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少有人来)
D.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6.综合性学习。(7分)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积累名句。(3分)
①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②《论语》中强调治学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
(2)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3)赏析广告。太平洋保险公司曾有一条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2分)
7.名著填空。 (3分)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___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这四篇作品不属于该散文集的是《__________》。
阅读理解(45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1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9.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10. 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可以一战C. 可以调素琴 D. 皆以美于徐公
1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3.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4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5.从选文内容来看,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我的母校,我的梦
竹 林
那面镜子,我是经常梦见的。
即使在梦中,我也知道,这面长方形的镜子,镶嵌在教学大楼的入口处,它又大又明亮,像 最忠实的哨兵,恭候每个早晨蜂拥而来的莘莘学子。
老校长说,当你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要照一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你,头发乱不乱,纽扣系好了没有,衣着是不是很整洁,脚上的鞋带有松弛吗 如果因为匆忙,你在某个细节上有所疏忽,那么镜子会告诉你。你整理好自己,带着美的仪表、美的心灵走进教室,那么你的一天是美好的,你的未来也将是美好的。
老校长穿一件浅色带条纹的薄呢大衣,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去,有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儒雅风度。他似乎已经很老了,可是他让我们如沐春风。
镜子里的这个女孩一天天长高,她腼腆而羞涩,没有什么好衣服穿,但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缝补破洞,用装满热水的茶杯熨烫洗过的衣服,她永远是干干净净的。
我看着她,有时会有一些疑惑:她真的是我吗
是的,那个目光清澈,白皙娇嫩的女孩何以会是我 也许她是从别的地方飘来的一朵云,因为老校长的召唤,她走进镜子做了我的影像。
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可能是她的影像。
霍金先生说,我们是生活在一张膜上,也许这膜就是一张全息图。这样,我也许就是另外的宇宙投射在本宇宙的影子了。
那么镜子呢 呵呵,镜子也许是一径朦胧的小路,一条神秘的时空隧道,它维系着现实和梦想,过去和未来,我们的天空和别人的天空。
…………
进入市西中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评讲课,先生的脸色十分严肃,他说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全班只有三个5分。
接着他开始讲评。我好紧张,我全神贯注竖直了耳朵,希望能从中得到自己能够胜出的蛛丝马迹。
可是没有,他表扬一篇从缠毛线中得到启示的作文,那不是我写的。而且,先生的脸冷冷的,似乎再也没有朝我看一眼。
我暗暗叫苦,惨了惨了!
本来,这里强手如林,别的功课上差一点,我是心安理得的。可败在作文上,打击太大了。
14岁的孩子不懂得掩饰自己,只怕当时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作文本从前面的座位依次往下传,我的心怦怦乱跳。
翻开本子的时候,心还在跳。可突然间,我咧开嘴,克制不住地笑出了声——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红红的、非常好看的“5”出现在我写的那篇作文上面。还有评语,很简单的两个字:真挚!
我抬起头,一脸傻笑地去望先生,发现自己刚才纯属多心。先生乌黑的眼珠里闪着惯有的微笑,跟这样的目光接触,心一下子就温暖起来了;一种被欣赏、被宠爱的快乐,会荡漾在心头。
以致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有一次先生批评我,笑,笑,吃笑药啦
可是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
回想起来,中学那几年是我一生中笑声最多的日子,仿佛把一生的笑都挥霍掉了,以后,就很难得了。
不过,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笑支撑着我,使我即使在哭的时候也不会绝望。
在自己生活中那些最不堪的日子里,我总是在现实和梦境间的这一条朦胧小路上徘徊。常常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现实。
镜子里的世界有别样的朴素,别样的恬美;因为喜欢,它又变得美轮美奂。
有一首诗,我从镜子里寄给了泰戈尔:“穿过岁月的帷幕/我来到你的面前/在没有我的世界/我与你接吻/吻你的思想/吻你的灵魂/吻你火焰一样/飘动的头发……”
我从不怀疑天堂的邮路有阻,因为早在市西的校园里,我已经收到了诗人从春天的财富里为我采摘的鲜花,从天空的云彩里为我滤下的辉煌金影。
所以,我现在是诗人亲手创办的那所被称为“和平之院”的学校的女教师。我从神圣的恒河里出浴,挽起了湿漉漉的长发。我在老榕树的浓影下授课,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声音,有如天籁,来来回回穿越,诗人颤动的唇,和那神奇妙曼的多维空间,最后定格在——我母校的镜子里。
哦,市西中学,我的母校,我的梦!
16.作者在多年以后依然清晰地记得老校长的音容笑貌。从老校长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3分)
17.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那个目光清澈,白皙娇嫩的女孩何以会是我 也许她是从别的地方飘来的一朵云,因为老校长的召唤,她走进镜子做了我的影像”这段话进行评析。(3分)
18.作者在作文讲评课后“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而“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作者的“笑”和先生的“笑”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分)
19.作者在文中深情回忆了中学时代的两件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并说明这些事对作者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2分)
朴朗呤教授
袁昌英
①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暖寒。可是呵出来的气,却也以为空中太冷,一珠珠都飞到玻璃窗上,互相取暖。
②在嘈杂喃喃的细语中,我听明了一个女生说道:“朴朗呤教授今天未必来上课。”这话原是向我同位的女同学说。我不待她答,就急忙问道:“报上所载的朴朗呤教授的儿子昨天在前线被害了,可就是她的?”“可不是她的!这是她第三个儿子为国家牺牲了。真太可怜!以后她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她的声音里满含着凄惋与同情。
③今天的希腊悲剧课还能不能上成?
④——这成了大家心中共同的疑问。大家一边议论,一边等待;既希望她在家休养几天,又害怕她真的不来。
⑤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神圣的五分钟纯为无声的悲哀所盘据。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攻笛博城”的伟大的古希腊悲剧了。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
⑥身世坎坷,人生难免。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选自《袁昌英散文选集》,语段、语句有调整)
20. 第①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是什么?(3分)
21. 简要分析第③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22. 第⑤自然段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朴朗呤教授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23、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24、根据要求作文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
D 2.签—鉴 仆—朴 浑—混 渐—惭 顶—鼎 彼—疲 3.A 4.A 5.A
6.(1)①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示例 读经典书,做文明人。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3)广告语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保险的作用,增强了表达效果。
7. (1). 《朝花夕拾》 (2). 《故乡》
8. (1). wǎng (2). dài
9. (1). 愉快 (2). 学过(旧)的知识 10. B
11.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2.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13.“寂静”是指“我”失聪,听不到声音;“黑暗”是指“我”是盲人,看不到光明。
14.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理解“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15.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概念。
16.谆谆教诲的长者风范,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和罕见的儒雅风度。
17.示例 ①这段话以“云”为喻,形容出少女洁净柔美的形象和文雅飘逸的气质;②这段话用词生动,尤其“召唤”一词生动地写出老校长对“我”的熏陶和影响;③这段话以疑问句式表现出成长的疑惑和惊喜。
18.作者的“笑”是因被欣赏、被宠爱而快乐;先生的“笑”流露出欣赏和慈爱。
19.事件:老校长教导学生以镜正仪表;作文讲评课喜获老师满分的褒奖。积极的影响:前一事件让“我”养成了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后一事件使“我”快乐而自信。
20.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具体时间和地点(或自然环境);②渲染了寒冷、暗淡、阴森的氛围,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21. ①承上启下(或过渡);一是悲剧课“上不成”,这是承接上文“我”与女生的对话内容;二是悲剧课“上得成”,这是开启下文,朴朗呤教授意外出现给大家上课。②构成悬念,一方面使文章叙事有波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22. ①从正面(直接)和侧面(间接)两个角度来描写的。②通过描写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来侧面烘托朴朗呤教授的形象;通过正面描写朴朗呤教授的肖像(或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来表现她失去爱子的悲痛和坚强。
23. ①议论和抒情;②通过议论抒情,揭示了朴朗呤教授的主要性格特征:表面柔弱而内心坚强,同时还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朴朗呤教授的极大敬意。
24、例文
书包里的故事
童年像一杯美酒,醇香令人回味;童年像一朵栀子花,温馨沁人心脾;童年更像一把吉他,动听勾人心弦。
记得那时我三年级的时候了,当时的作业在小小的我面前显得很多,我做作业,也有些吃力,加上我性格本身有些毛躁,便顾不得书本的整齐了。因此,我的书本经常被压折起来,我也无暇顾及。好多新发下来的书本放到我这儿,几天后就会卷边折页,变为了一本“旧书”。   
可是让我不解的是,原本有毛边的书本在第二天我从书包里拿出来的时候,竟整齐地排列着,一点毛边毛脚都没有。让我很是诧异。当时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没心思考虑那书本是怎样变“新”的。只是知道第二天早晨,书本就如若被施了魔法般,整齐的放在我的书包里。   
终于有一天,我心中出现了这个疑惑。于是,晚上我便悄悄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走到房间门口——哪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客厅。   
客厅的中央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光芒是柔和的,温暖的。妈妈在淡淡的光芒的笼罩下,正把我的书本一个个从书包里拿出来,把毛边毛角挨个仔细压平,把折角向反方向一折,书本变整齐了许多。最后,妈妈还小心翼翼的把书本放回我的书包里,生怕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我。   
我只知晓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似乎被轻轻触动了,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田。我点着脚回到床上,却是一夜无眠……   
之后的每天,我都会在睡觉前把自己的书本弄平,像当时我看到的妈妈一样。尽管我的动作很是笨拙……
今天,当我翻开书本看到久违的一个细小的折痕时,心中的回忆被慢慢勾起,记忆那么深,就好似在昨天发生的一样。因为我清楚,妈妈的爱,就藏在那不起眼的折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