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熔化与凝固 专题讲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5熔化与凝固 专题讲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3 13:53:40

文档简介

七上:4.5熔化与凝固专题
姓名:___________
【知识新授】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是两个互逆的物态变化过程: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固态液态
(2)熔点和凝固点:有确定熔化和凝固温度的物质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3)晶体的熔化、凝固的过程都需要两个条件:
温度条件(熔点、凝固点);吸、放热。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实现上述两过程,缺一不可。
图2 常见的一些晶体
图3 常见的一些非晶体
①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常见物质 冰、海波、萘、食盐、各种金属 玻璃、松香、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 继续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出热量 继续放出热量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②温度为熔点的物质的状态既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小方同学在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下四幅熔化曲线图,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由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所以,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相同时间内,冰温度升高的快,故只有B正确。
故选B。
2.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2℃
【答案】A
【详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在熔化过程,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8℃,凝固点为48℃,故D错误。
故选A。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影响,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C
【详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C.
【点睛】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并且要知道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
4.在 0℃的环境中,把 0℃的冰投入到 0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D.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5.如图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
A.也熔化一半 B.不熔化 C.全部熔化 D.无法判断
【答案】B
【详解】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后,烧杯中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仍为0℃;
试管中的冰温度为0℃,和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差,故不能从烧杯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熔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熔化。
故B正确。
6.将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10℃的室外,则(  )
A.冰和水的温度都逐渐降为-10℃
B.水温渐渐降为-10℃,且水渐渐结冰
C.水温保持0℃,且水渐渐结冰
D.水渐渐降温而结冰,但冰的温度保持0℃
【答案】C
【详解】水的凝固点是0°C,但水要凝固除了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外还需要继续放热,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此时放在-10℃室外,则冰水混合物将对外放热处于凝固过程中,水渐渐结冰,但温度不变。
故选C。
7.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 ℃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水温度都不变
【答案】D
【详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房间的温度是10 ℃,由于房间的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所以会发生热传递,即:冰水混合物会从房间里吸收热量,然后熔化,但在熔化的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不变。
故D正确。
8.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由于物体在从5分钟到15分钟这个过程中,物体吸热,但温度并没有升高,结合晶体熔化的特点,可知这种物质是晶体,故A不正确;根据图象可知,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为80℃,故其熔点为80℃,
故B正确;第5min时,物质开始熔化,所以从5分钟到15分钟这个过程中,既有液体又有固体,即液固共存状态,故CD错误。
故C正确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9.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沥青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B.沥青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C.沥青是晶体,受热后它的硬度要降低,所以变软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答案】D
【详解】解答:沥青是非晶体,所以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
故选D.
【点睛】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10.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0℃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0℃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
【答案】B
【详解】当电风扇对着0℃水面吹风时,水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从而使水面蒸发加快,由于蒸发要带走热量,所以0℃的水由于放热而凝固,从而出现薄冰。又因为冰是晶体,即水在凝固过程中放热而温度不变,所以,它的温度仍是0℃,故选B。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分钟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答案】D
【详解】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2.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D.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答案】D
【详解】ABC.由图可知,M这种物质,有一段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ABC错误;
D.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D正确。
13.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答案】D
【详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
C.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因此t0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C错误;
D.熔化过程吸热,0﹣t1这段时间,物质三种状态下物体一直吸热,故D正确.
14.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萘、冰、石英 B.冰、石英、玻璃
C.铁、食盐、松香 D.金、海波、石蜡
【答案】A
【详解】A.萘、冰、石英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都是晶体,故A符合题意;
B.冰、石英、玻璃中玻璃属于非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铁、食盐、松香中松香属于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金、海波、石蜡中石蜡属于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熔化、凝固 D.汽化、凝固
【答案】C
【详解】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称为熔化;同时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变成了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即变成了固态,故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该过程是凝固。
故选C。
16.北方的冬天,下过大雪后,常用装满盐水的洒水车,给主要马路喷洒盐水,使雪熔化,这是因为( )
A.盐水是热的,把雪熔化了 B.盐水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C.盐水升高了水的熔点 D.盐水吸收太阳的热量多
【答案】B
【详解】下雪以后我们采用撒盐水的方法目的是降低冰的凝固点。
北方的冬天下大雪时,常见到一城市出动装满盐水的洒水汽车,在主要的街道上喷洒盐水,洒了盐水后,使雪中有杂质盐,则盐水降低了水的凝固点,加快了积雪熔化,尽快疏导交通。
故B正确。
17.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由于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是不变的,所以图象AD是非晶体,BC是晶体;
对于C来说,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总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故该图象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象B中,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总体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故该图象反映了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故B正确.
18.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科学家开发研制出一种神奇的纳米晶体,这种纳米晶体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捕获”体积大约是其80倍的二氧化碳。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纳米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用两套完全相同(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分别对试管中装有少量质量相等的固体和进行加热。和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在35分钟内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都是晶体
B.肯定是晶体,肯定是非晶体
C.肯定是晶体,熔化过程用了35分钟
D.若是晶体,其熔点不低于100℃
【答案】D
【详解】将装有固体M和N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由图象可知,M有一段时间(10min-25min之间)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N物质温度不再升高是与水的温度相同了,是否达到N的熔点或N有没有熔点无法确定假设N是晶体,其熔点一定不低于100℃。
故选D。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同一个加热器加热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晶体的依据 :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在1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 。
【答案】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80 吸热 固液共存
【详解】[1][2][3]由图象知道,该物质从30℃加热经10min,温度达到80℃,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直到第25min后温度继续升高,也就是在10-25min时间内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属于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也就是熔点为80℃;
[4]该物质在10-25min时间内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由于是晶体,所以,在1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
22.如图所示,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这是因为c冰 (选填“>”“<”或“=”)c水,所以相同时间内 (选填“冰”或“水”)升温更快。
【答案】 乙 < 冰
【详解】解答:比较甲、乙两个图象可知:甲图中,冰和水的温度变化相同;而乙图中水的温差小于冰的温差;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并且质量不变,因此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慢,冰的温度升高的快,故乙图正确。
点睛:由题可知,两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在质量、吸收热量相同的条件下,物质的比热容越大,温差变化越小。
23.一袋3千克的水放入冰箱内凝固成冰,质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水凝固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若将这些水由神舟飞船带上太空,则水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 不变 放热 不变
【详解】[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放入冰箱内凝固成冰,只是状态变化,而质量将不变。
[2]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热,水凝固时需要放热。
[3]若将这些水由神舟飞船带上太空,只是位置发生改变,而水的质量将不变。
24.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55℃时其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都有可能”)。
【答案】 晶体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都有可能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说明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因为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且该晶体的熔点为55℃。
[2]由于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所以,55℃时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
2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 ℃,这种物质是 。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在0~4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 状态,4~8分钟时间内是 状态,8分钟以后是 态
【答案】 0 冰 4 固体 固液共存 液
【详解】[1][2]由图象可以知道,BC段呈水平,说明该物质是晶体,BC段是该物体的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是0,也就是该物体的熔点,所以这种物质是冰;
[3]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8分钟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4分钟;
[4]在0-4分钟内物体处于固态,吸引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但还没有开始熔化;
[5]第4-8分钟之间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6]8分钟以后,冰全部熔化成水,呈液态。
三、探究题
2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答案】 较小 晶体 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固
【详解】试题分析:(1)较小的冰块比较大的冰块受热均匀;
(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
解:(1)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
(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3)由图象知,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物质处于固态;
故答案为(1)较小;(2)晶体;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3)固.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冰的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
27.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 。
(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 态。
(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 。
【答案】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底 液 48℃
【详解】(1)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的底部,测得的温度是试管底的温度,故这一操作是错误的;
(2)读图乙知,第2分钟时晶体开始熔化,到第4分钟时熔化结束,所以第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液态;
(3)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其示数为48℃;第3分钟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该晶体的熔点为48℃。七上:4.5熔化与凝固专题
姓名:___________
【知识新授】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是两个互逆的物态变化过程: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固态液态
(2)熔点和凝固点:有确定熔化和凝固温度的物质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3)晶体的熔化、凝固的过程都需要两个条件:
温度条件(熔点、凝固点);吸、放热。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实现上述两过程,缺一不可。
图2 常见的一些晶体
图3 常见的一些非晶体
①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常见物质 冰、海波、萘、食盐、各种金属 玻璃、松香、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无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 继续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出热量 继续放出热量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②温度为熔点的物质的状态既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小方同学在做冰的熔化实验时,绘制了如下四幅熔化曲线图,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B.
C. D.
2.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2℃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影响,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4.在 0℃的环境中,把 0℃的冰投入到 0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5.如图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
A.也熔化一半 B.不熔化 C.全部熔化 D.无法判断
6.将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10℃的室外,则(  )
A.冰和水的温度都逐渐降为-10℃
B.水温渐渐降为-10℃,且水渐渐结冰
C.水温保持0℃,且水渐渐结冰
D.水渐渐降温而结冰,但冰的温度保持0℃
7.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 ℃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冰水温度都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水温度都不变
8.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9.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沥青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B.沥青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C.沥青是晶体,受热后它的硬度要降低,所以变软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10.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0℃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0℃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分钟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2.假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一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C.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D.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13.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0时刻物体就开始熔化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14.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萘、冰、石英 B.冰、石英、玻璃
C.铁、食盐、松香 D.金、海波、石蜡
15.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熔化、凝固 D.汽化、凝固
16.北方的冬天,下过大雪后,常用装满盐水的洒水车,给主要马路喷洒盐水,使雪熔化,这是因为( )
A.盐水是热的,把雪熔化了 B.盐水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C.盐水升高了水的熔点 D.盐水吸收太阳的热量多
17.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B. C. D.
18.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B. C. D.
19.科学家开发研制出一种神奇的纳米晶体,这种纳米晶体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捕获”体积大约是其80倍的二氧化碳。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纳米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A.B.C. D.
20.用两套完全相同(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分别对试管中装有少量质量相等的固体和进行加热。和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在35分钟内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都是晶体
B.肯定是晶体,肯定是非晶体
C.肯定是晶体,熔化过程用了35分钟
D.若是晶体,其熔点不低于100℃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同一个加热器加热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晶体的依据 :它的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在1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 。
22.如图所示,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这是因为c冰 (选填“>”“<”或“=”)c水,所以相同时间内 (选填“冰”或“水”)升温更快。
23.一袋3千克的水放入冰箱内凝固成冰,质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水凝固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若将这些水由神舟飞船带上太空,则水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4.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55℃时其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都有可能”)。
2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 ℃,这种物质是 。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在0~4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 状态,4~8分钟时间内是 状态,8分钟以后是 态
三、探究题
2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27.如图所示,加图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
(1)该实验中存在一个错误操作是 。
(2)乙图是改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在第5分钟时处于 态。
(3)丙图是温度计在第3分钟时的示数,则该晶体的熔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