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考点目录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考点91 西欧庄园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考点94 古代日本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2023年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图所示)参加了东正教礼拜活动。在礼拜场所举行的仪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划了十字。据此判断,普京信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2.(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
考点91 西欧庄园
1.(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某中学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有道题的提示信息为:“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此题的答案是( )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治城市 D.欧洲大学
3.(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4.(2023年广东省)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5.(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 )
A.庄园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自由城市
6.(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2023年福建省)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
A.推动城市兴起 B.关注人的发展
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
2.(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大学的兴起
C.物理学的出现 D.生物学的革命
3.(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4.(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5.(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欧洲中世纪常常被认为是最黑暗的时代,但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庄园法庭的建立
C.大学的兴起 D.工商业的繁荣
6.(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 )
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 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
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7.(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征。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下图是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帝国形势图。这一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
(3)根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颁布法典的目的。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考点94 古代日本
1.(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2.(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卡德纳斯改革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1.(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2.(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 B.《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3.(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
A.《掷铁饼者》 B.《天方夜谭》 C.《哈姆雷特》 D.《复活》
4.(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5.(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填空题)【地跨三洲·文明使者】下图反映的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是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
考点目录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考点91 西欧庄园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考点94 古代日本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2023年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图所示)参加了东正教礼拜活动。在礼拜场所举行的仪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划了十字。据此判断,普京信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东正教礼拜活动”“划了十字”,结合所学可知,“划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支,B项正确;佛教诞生于印度,信奉者主要在东亚东南亚,伊斯兰教诞生于西亚,信奉者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等地区,犹太教的信奉者主要是犹太人,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本题正确。
考点91 西欧庄园
1.(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A.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体现了王权专制的色彩 D.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详解】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可知,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生产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给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特点,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A项正确;城市自治是在新兴城市出现之后,与欧洲庄园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上的特点,不能体现王权专制的色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庄园呈现出自然经济的特点,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某中学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有道题的提示信息为:“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此题的答案是( )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治城市 D.欧洲大学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领主、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B项正确;基督教会不符合材料“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信息,排除A项;自治城市不符合“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排除C项;欧洲大学于材料“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C项正确;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是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与检察权,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监督权,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023年广东省)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表明庄园法庭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审判不会扩大城市的自主权,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从9世纪开始逐渐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 )
A.庄园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自由城市
【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从9世纪开始,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A项正确;14 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出现租地农场,排除B项;13 世纪开始,欧洲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排除C项;自由城市不是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表明庄园里的东西是自给自足的,D项正确;庄园配备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排除A项;工商业的发展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西欧庄园在9世纪到11世纪之间,资本主义萌芽13—14世纪才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2023年福建省)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
A.推动城市兴起 B.关注人的发展
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大学既关注学科的实用性,又关注人的自身发展,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体现摆脱教会控制,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阐述强化国王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大学的兴起
C.物理学的出现 D.生物学的革命
【答案】B
【详解】根据“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城市的自治与“欧洲中世纪教育”不符,排除A项;物理学的出现、生物学的革命都与“最美好的花朵”称号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3.(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答案】C
【详解】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最美好的花朵”是对大学在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评判,C项正确;AB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三大学分布图。”可知,封君和封臣是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欧洲封建时代,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亚非文明,排除A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开始被称为近代文明的曙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掠夺,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欧洲中世纪常常被认为是最黑暗的时代,但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庄园法庭的建立
C.大学的兴起 D.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项正确;城市的自治,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建立,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B项;工商业的繁荣,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 )
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 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
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 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答案】A
【详解】据题干“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可知,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拥有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推动波隆那大学的诞生,A项正确;新兴市民阶层要求,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未说明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排除C项;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与题干中“知名的罗马法学者”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征。
【答案】
(1)特征:顺应了城市兴起后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道切需求;课程实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由单一学科的学校整合而成。(两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可知,这体现的特征是,顺应了城市兴起后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道切需求;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可知,这体现的特征是,课程实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由单一学科的学校整合而成。
考点93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下图是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帝国形势图。这一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通常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国王,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题干是拜占庭帝国地图,而不是西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地图,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
(3)根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颁布法典的目的。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
(3)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认识: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等。
【详解】
(3)根据材料三“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查士丁尼颁布法典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使我们认识到,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等。
考点94 古代日本
1.(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中“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项正确;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排除A项;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的日本,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的改革,与唐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A.“百日维新” B.“大化改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卡德纳斯改革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百日维新”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的变法,发生于中国,而非日本,排除A项;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排除C项;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也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发生于墨西哥,而非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95 阿拉伯帝国
1.(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表明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沟通上的角色,与建立帝国无关,排除A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传播的中国和印度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 B.《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B项正确;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C项;《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 )
A.《掷铁饼者》 B.《天方夜谭》 C.《哈姆雷特》 D.《复活》
【答案】B
【详解】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B项正确;《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排除A项;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等,排除C项;《复活》是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故本题正确。
5.(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填空题)【地跨三洲·文明使者】下图反映的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阿拉伯帝国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市区内高疆域最大的帝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